特朗普否認馬斯克能當總統,號召搶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

美國政府的臨時撥款法案最後一分鐘修改後通過了,避免了美國政府停擺的命運。
但美國眾議員McGovern指責馬斯克對該法案干涉,是為了中國。
這事情是這樣的,本來資金法案中有一個條款是限制和審查美國資金流向中國,特別在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結果最終透過的版本,把這個條款刪除了,所以馬斯克被批評利用了特朗普的影響力刪除該條款,是為了自己中國的生意,這會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
與其說是馬斯克為了自己的私利,不如說是特朗普根本就無心抗中。特朗普只是利用馬斯克去做他不方便做,說他不方便說的。
特朗普最新演講維護馬斯克,說外面的流言都是挑唆:“我們有一個聰明人可以依靠,那不是很好嗎?。。。他不可能當總統,他不是在我們國家出生。 ”
現在局勢越來越明朗,即美國和中國的結構性矛盾減少,和俄羅斯的結構性矛盾其實在增加。
這可能讓很多人非常驚訝,中美不是結構性不可調和的矛盾嗎,為什麼靈哥你說結構性矛盾在減少呢?
當前中美的結構性矛盾有三方面,第一是全球霸權,第二是美元,第三是AI等高科技。
全球霸權層面,特朗普和過去美國深層政府的人想法完全不同,他在乎的是實際的利益,不在乎為了虛的東西花錢,所以他已經宣佈上任就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等各世界組織,繼續退群。
民主黨是要和中國搶全球影響力的,所以積極留在多邊組織,積極號召盟友一起抗中,特朗普對此不感興趣,因此這部分結構性矛盾相比較而言,是減少的。
美元層面,當前美國在SWIFT的份額是擴大的,主要是搶了歐元的份額,人民幣也有所擴大,但幅度很小,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人民幣還威脅不到美元。
AI等高科技層面,現在已經證明了封堵不住,一方面有中國的各類稀有金屬反制裁,最終大家還得坐下來談,交易籌碼,相當於是制裁了個寂寞。
另外一方面,中國AI發展的的確很快,谷歌前CEO 斯密特已經公開說,美國在AI贏第一波,但最後的贏家是中國。要知道斯密特過去幾年是吹噓封禁中國科技的先鋒性人物,他都轉變了,就別說馬斯克這樣很務實的人了。
商務部部長雷蒙多也是類似看法,認為制裁中國高科技根本沒用。
所以在特朗普的人馬看來,中美的結構性矛盾實際上是比拜登政府減少的,相反其和俄羅斯的結構性矛盾是增加的。
製造業不可能搞的過中國,科技現在也封不住,那美國的出路在哪?只有一條路,資源!恰好中國缺乏資源,而維持發展經濟需要巨大的資源。
特朗普政府要加大美國油氣的開採,就是要和俄羅斯等產油國搶奪資源市場,搶奪資源的定價權。
從特朗普對加拿大小土豆威脅加關稅,甚至調侃他應該成為美國51州的說法,可以看的出特朗普希望小弟們綁在美國這條資源卡特爾的大船上。
特朗普這兩天突然說巴拿馬運河是美國重要國家資產,威脅稱美國將收回巴拿馬運河,巴拿馬方面說不可能,特朗普說走著瞧。
這個表態目的是為了透過重新直接控制黃金水道,來控制南美洲各國,從而控制其資源,和美國一起形成卡特爾,價格同盟。
今天特朗普還說擁有和控制格陵蘭島是絕對必要的,要買格陵蘭島,而格陵蘭島恰好有巨大的稀土資源。
特朗普向普京拋的停戰談判橄欖枝,隱含的前提是俄羅斯接受了永遠會失去歐洲這個市場後,和美國捆綁在一起,共同抬高資源價格,共同去賺中國的錢。
俄羅斯當然不會接受這個前提,但美國當前已經透過敘利亞排擠了俄羅斯,對敘利亞油田控制更強,同時正在煽動利比亞反俄。目前利比亞已經出現大批要求俄羅斯撤出利比亞的示威者。

至於伊朗,即使不透過武力直接威脅伊朗政府,也可以透過加大制裁繼續擠壓伊朗的全球石油份額。

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是,手握美元霸權,如果在全球再建立資源卡特爾,那自然對下游的製造業國家提價,從而切走更大的蛋糕。
而我們應對的手段只有加強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包括當前大家看到的越南北部鐵路確定建設,中吉烏鐵路馬上開工,錢凱港正式開啟後,後續要建設巴西到錢凱的鐵路等。
美國搞製造業是沒戲的,特朗普的戰略固然能攪局,最終無法形成貨幣制造能源的閉環,能完成這一閉環壯舉的,只有東大。
(全文完

今天銀行能源等權重護盤,提前提醒了,中海油已經默默漲了兩週了,銀行也是連續在漲。

市場有迷思認為特朗普上臺一定不利於石油,錯了,華爾街日報一個月前文章報道,只有油價上漲,石油公司才有動力重啟油井擴產。
歡迎大家加入星球,好公司+好邏輯+好時機,現在加入可進群。(加入星球后,加bobding7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