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鳳凰WEEKLY(ID:phoenixweekly)
原標題:商場電玩城,「掏空」中年人的錢包?
如果不是春節過年回家,我不會發現:商場電玩城裡最狂熱的玩家,早就不是小孩哥和小孩姐了。
記憶中的商場電玩城是年輕人的專屬地。抓娃娃是情侶約會必玩專案,放小零食跟假水晶的迷你娃娃機是當之無愧的孩童誘捕器。
直到我跟05後的表弟一起走進商場電玩城,才發現:電玩城裡玩得最瘋的,竟是中年人。而最受中年人歡迎的電玩城專案,就是推幣機。
商場電玩城,擠滿中年人?
一個典型的電玩城中年消費者的畫像是:拿瓶水揣包煙,一坐就是一整天。
他們早上趕在開門前排隊,晚上捱到商城閉店趕人,狂熱的架勢跟八點起床等環球影城開門的粉絲別無二致。
唯一不同的或許就是:環影開園前排大隊的人想趁人少衝哈利·波特禁忌之旅,中年人在電玩城如此沉迷只是因為推幣機。
在剛過20的表弟看來,在電玩城鎖定中年玩家的方式除了看他們的髮色、皺紋和體型,還有更加精準的方式:“眼冒綠光”、手速奇快,拿幾大筐代幣哐哐地往裡投的人,大機率就是中年人。
不誇張地說,推幣機的玩家,或許是整個電玩城裡忠誠度最高的顧客。
對推幣機上頭的人可以全天守候在機器面前,甚至推到腰痠背痛,手指發黑。
一開始,他們或許只是路過電玩城,被推幣機裡搖搖欲墜的錢山幣海吸引。
圍觀了半小時其他玩家推幣的過程後,難免想要小試一把。
結果就在贏的幾百個幣叮叮叮掉下來時,聽到了圍觀群眾此起彼伏的叫好聲。錢幣掉落的聲音和喝彩的歡呼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營造出一種我在宇宙中心的錯覺。
(大喇叭提示⚠️:博彩類遊戲容易沉迷,入坑玩樂需要謹慎!!!)
人到中年辛苦賺來的錢通通撒進去,幾千塊錢砸下去就為了“聽個響”。
錢幣掉落之後,迎接玩家的只剩空虛,以及機子不斷吐出的彩色兌換票(俗稱彩票)。
一旦用它們兌過獎,就會發現能換回的只有“時尚小垃圾”。
常去電玩城的人都知道,電玩城貨幣貶值速度堪比菲律賓,彩票基本和廁紙一樣不值錢。
電玩城員工也曾在網際網路上透露,彩票兌換率只有300比1。
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就算你在電玩城獲得了3000張彩票,實際也只能換到10塊錢的東西。
所以哪怕玩家技巧高超中了大獎,懷抱4萬張彩票,最後也只能兌換個奧特曼保溫杯。
至於電玩城中央玻璃櫃子裡那些好看的大玩偶、實用小家電,沒有十幾萬彩票根本帶不走。
推幣機,是如何拿捏人性的?
電玩城裡的天然廣告一般有以下這幾種:跳舞機上身隨心動的無影腳神人,穿著漂亮小裙子猛猛拍舞萌的i人,和終於讓推幣機爆幣的中獎“幸運兒”。
推前兩種會讓人發出不可思議的“哇”,而最後一種則大概會讓人發出感到由衷羨慕的“哇”,並伴隨著躍躍欲試“或許我上我也行”的心情。
錢幣掉落的聲音無疑是一種蠱惑,它告訴圍觀者:利益唾手可得,勝利近在咫尺。
彩票兌換不到實際利益的現實,玩家只要體會過幾次就能有個清楚的認知。
為了讓遊戲更具誘惑力,有的推幣機裡會放上實體獎品,比如小瓶茅臺、香菸、金飾還有蘋果手機。
這就像咕嚕看到魔戒,巴金斯誤入史矛革的巢穴,一座“錢”堆起的小山放在眼前,人的心中很難不響起“It's my precious”的聲音。
為了豐富遊戲體驗,提高誘惑的閾值,推幣機甚至迭代過多種版本,設定了很多推幣之外的小遊戲。簡單的如類似老虎機的搖獎和轉盤,複雜的如“星穹航線”,是推幣+打怪的結合。
但無一例外,都會設定超高的獎勵作為誘人入局的籌碼。
一旦人們相信了這種誘人圖景,很快就會體驗到現實的殘酷。
奔著最新款的iPhone想撿個漏,結果投了兩千多幣卻一無所獲。
第二天想起來還是很不服氣,早上九點多直奔商場,全天怒擲兩千卻連個獎品影子都沒見到。
從碰碰運氣變成重度使用者,一邊害怕後悔自己投入太多,一邊希望下一把就能逆風翻盤;
一邊批判自己“玩物喪志”,一邊忍不住坐在推幣機面前告訴自己就玩最後一把。
為了合理化這種沉迷,給自己的上癮找到藉口,更是放下金句:人類的本質就是愛聽錢響。
為了讓玩家更快上癮,推幣機在設定遊戲規則時就刪繁就簡,把玩家的成本簡化為兩個動作:投幣、推幣。
讓玩家可以透過最簡單的動作獲得操縱金錢的控制感,再靠偶爾降臨的獎勵提供勝利的滿足。
比起去跳炫舞的青少年和玩抓娃娃的小情侶,中年人往往更懂生活的難易操控,也更容易被推幣機營造的勝利和掌控感迷惑。
2017年,有記者曾暗訪電玩城,發現其間內設賭博暗室,幾臺打魚機一小時能吸走賭客172萬元。
沉迷打魚的人手上都打出了厚繭,財產被遊戲機席捲一空。
老闆更是對一位一年輸了4000萬的玩家,每天給500元和香菸,吃住全免。
正如我們聽過千百遍的賭博故事描繪的那樣,不管過程多麼精彩,結局都是相似的:賭到最後,一無所有。
娛樂「上癮」,正在高齡化?
在東亞,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沉迷電玩城的現象並不罕見。
日本有不少中老年人沉迷賭馬和打小鋼珠“柏青哥”。2018年,日本柏青哥玩家約有950萬人,三成都是銀髮族。
去日本旅行的人要是誤入柏青哥店,大概會看見這樣的場景:
幾排頭髮花白的老年人在遊戲機前齊齊坐著,神態比上班還要專注。
2023年,日本有一家名為“拉斯維加斯”的老年日託所意外走紅。
“拉斯維加斯”除了一般的看護服務之外,最主要的特色便是提供撲克、柏青哥和麻將桌臺,讓老人們每天可以自由參與“賭博”。
每天還會根據玩家們的成績進行排名,選出“賭王”拍照留念。
為了淡化賭博性質,老人們的“賭資”是拉斯維加斯免費提供的紀念幣,不能換成錢,也沒有任何實際用途。
“拉斯維加斯”還找了專家背書,堅持這類活動能夠激化老年人的“腦活性”,預防認知類障礙。
但不管怎麼包裝,養老日託所依然帶有濃濃的賭博色彩。
面臨著職場壓力、家庭責任、育兒焦慮以及老齡化的現實困境,推幣機作為一種娛樂方式或許確實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短暫的“逃避現實”的機會,但依然急速消耗著他們的健康和精力。
在網上發帖呼籲大家不要靠近推幣機,並真誠發問:如何戒掉推幣機。
而評論區最地獄的笑話或許就是“以毒攻毒”:自己買一臺推幣機在家玩,玩膩了就好了。
初玩時,人們總是懷揣著對幾千幣全盤獎的嚮往,結果砸了一千又一千的真金白銀進去,花費了大把時間,到最後手邊只剩空空的幣筐。
散場之後,只能悔恨自己白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畢竟,任何一個從遊戲中抽身的人都無法接受:明明花出去的是真錢,贏來的卻是假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