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下嫁”後,我的人生路越走越窄了?

本文系雜誌“個人問題”專欄稿件,來稿請投至:
[email protected]
文|韓睿
“你怎麼這麼想不開,來了咱們單位。”
2023年從國內Top2高校畢業後,我入職了一家當地的基層事業單位。在與同事卸下初相識的客套後,不少人委婉地問起我的求職經歷和身邊同學的就業去向,這是其中最直白的提問,來自一個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了十幾年的大哥。
初聽這個問題時,我心頭一驚,胸中萬般滋味湧動,一邊訕笑禮貌回應“咱單位這不是挺好的嘛”,一邊覺得這臺詞好像似曾相識。直到晚上回家躺在床上刷短影片,看到螢幕裡好閨蜜捶胸頓足、痛心疾首地勸戀愛腦的姐妹分手,“你怎麼這麼想不開,找了這麼個狗男人”,我不覺心酸中又有些好笑——感謝這位同事高看,在老大哥眼中,我這是“下嫁”給了單位。
《歡樂頌》劇照
從實習期開始到工作後第一個在老家過的春節,類似的問題和說法一直在我的耳邊迴響。
開始時我還逐一認真解釋,聽多了領悟了中心思想後,便左耳進右耳出,點頭連連稱是,權當是參與人類觀察。
入職一年有餘,局中人客觀評價,我的工作單位確實跟傳統意義上“賺大錢”“做大官”的成功之道沒有半毛錢關係,但也沒有偏離社會主流評價體系。所謂“下嫁”之說,焦點並不在於工作單位本身有多差,而在於畢業院校有多好。這些言論包裝縱有千般形態,還是落腳在“清北畢業生”這個標籤上,是人們眼中清北的光環過盛所致——主流評價體系中最好的學歷,就該配主流評價體系中最好的工作,否則便是向下的人生。換句話說,使眾人心中天平向下傾斜的,從來不是我而是我的學歷。
說來好笑,有“下嫁”自然就會有“高攀”。某個週末,同事姐姐帶娃來辦公室加班。作為成功的“小鎮做題家”,我不僅在同齡人中盡職盡責地扮演“別人家的孩子”,面對比我小近20歲的小朋友,也是如此。

《我在他鄉挺好的》劇照

——“這是××姐姐,她是××畢業的,可以跟她好好交流一下學習經驗。”
——“好好學習,然後呢,然後入職咱們單位?”另一個加班的同事聽到我們的談話,在一旁插話道。
——“哈哈哈,那小朋友可能就更沒動力學習了。××畢業,到頭來也不過如此嘛。”大家鬨堂大笑。
小朋友的媽媽趕忙打圓場,說在××讀過書還是不一樣的,思索了半天,找補了一句,“這樣的人生才更完整”。我倆目光接觸後尷尬一笑,看得出來這個觀點她也說服不了自己。
原以為話題至此已告一段落,同事們聊起各自家庭的瑣碎日常。哪知話鋒一轉,又到了我身上。我老公和我是校園戀情修成正果,但與我當初頗受質疑的職業選擇不同,他的高收入工作在社會中炙手可熱。
《捨不得星星》劇照
此時,小朋友的媽媽終於找到了一個強有力的論點:“在××讀書還是很有用的,讀個好大學,起碼可以找到一個好老公。”一旁的同事們紛紛附和。
剛剛跟著人群一起沒心沒肺笑著的我,這時卻笑不出來了。
誰能想到我勤勤懇懇讀了十幾年書,最後的人生價值,要在此處落腳。再想一想不免覺得悲哀,我的學歷“下嫁”給了我的工作;沒關係,我的工作又“高攀”了我的老公。在學歷、工作和配偶之間的“剪刀差”中,“我”消失了,而我的人生路似乎越走越窄。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 初初 / 稽核:然寧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