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今日免費下載:2024中國共享微交通研究報告
來源:西部城事
作者:西部君
水、電、燃氣等公共產品的大幅漲價,過去幾年已幾乎成為一種普遍趨勢。並且,仍在進行之中。
如6月1日起,廣州中心城區水價就將執行新的上調後的標準。

現在,這股漲價潮,又在向新的領域挺進——地鐵。
上個月,昆明宣佈開始正式執行新的地鐵線網票價調整方案。

最近,重慶又釋出了《關於召開完善我市城市軌道交通票價機制聽證會的公告》,並同步公開了將進行聽證的兩套方案,徵集公眾意見。

這被外界認為,已正式運營20來年的重慶軌道交通,或即將告別“2元時代”。
公共服務漲價之風,終於吹向了軌道交通?
01
重慶的聽證公告在談及價格調整的背景及主要原因時明確提到: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模不斷擴大,票款收入與運營成本差距日益加大,運營成本監審報告顯示,人次票款收入(不含稅,含免費及優惠乘客)佔單位運營成本的14.54%,需完善票價機制,增強城市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能力。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需要透過提高票價來減輕軌道交通可持續運營的成本壓力。
目前,重慶軌道交通票價標準為0-6公里內起步價2元,最高封頂7元。
新公佈的兩套方案,第一套起步價調整為0-4公里內2元,第二套起步價則是0-8公里內3元,最遠里程票價則均由現有的7元升至11元。

根據估算,方案一保持起步價2元不變,票價不變的付費乘客佔比30.73%,票價增加1元的付費乘客佔比63.97%,票價增加2—4元的付費乘客佔比5.30%;
方案二,票價不變的付費乘客佔比25.02%,票價增加1元的付費乘客佔比73.58%,票價增加2—4元的付費乘客佔比1.40%。

所以,毫無疑問,調價其實就是漲價。
平心而論,橫向對比目前重慶軌道交通的票價水平,確實是全國最具“價效比”的之一。
並且,和很多城市軌道交通已經歷過多輪調價相比,重慶軌道交通票價,基本上還維持在過去的水平。
所以,此輪地鐵票價的調整,重慶跑在前面,其實並不讓人意外。
02
誠如公告中所明說的,地鐵調價,就是為了減輕運營壓力。更進一步說,是為了減輕補貼的壓力。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全國範圍內,幾乎所有地鐵執行基本上都是靠補貼維持。

如2024年,補貼額度排第一的北京地鐵,獲得的補貼高達248.52億元。
此外,青島、蘇州、寧波、成都、深圳、鄭州、南京、長春,地鐵補貼規模也都在50億以上。
此番宣佈漲價的重慶軌道交通,補貼額度也達到了43.43億。
如果扣除補貼,各城市地鐵運營業績,基本上都可以說用“慘淡”來形容。
2023年,29個城市中,扣除政府補貼,28個城市的軌道交通都是虧損。

2024年,將政府補貼計算在內,28個城市中,利潤為正的城市有25個,虧損的有三個。而如果扣除政府補貼,28座城市的地鐵公司,則有26個在虧損。

眾所周知,軌道交通,從建設到運營,都是高成本。
比如,地鐵每公里綜合造價,已普遍突破10億元大關。
並且,一座城市的軌道交通系統的投資,遠不是建設上的一錘子買賣,更涉及後期運營的持續“砸錢”。
據統計,2019年全國軌道交通企業運營成本(不含大修更新)的中位數為1126.15萬元/公里,進入大修更新期的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軌道交通公司運營成本超過1500萬元/公里。
與高運營成本相比,軌道交通的收入來源則比較單一,一般不外乎就是票務收入、廣告收入、站點資源開發等,這些遠不能覆蓋日常的運營成本。
不過,在過去,由於土地財政仍“吃香”,軌道交通延伸可以帶動城市開發和地價的抬升,透過補貼來消化這裡面的收益—支出落差,對多數城市來講並不是難事。
甚至,不少城市之所以擠破頭都想擴大地鐵規模,或是獲得建軌道交通的資格,其中一個現實驅動因素,就是寄望於軌道交通來撬動土地開發和城市擴張。
然而,隨著近幾年土地財政生變,這套模式顯然難以行得通了。
於是,透過提高票價來緩解軌道交通運營壓力,機率變得越來越大了。
昆明、重慶將僅僅只是開始。
03
事實上,由於過去“修地鐵—提地價—彌補地鐵虧損”的正向迴圈被打破,變化還遠不止是越來越強烈的漲價衝動。
比如,目前地鐵建設在之前的門檻升級後,這兩年的審批速度也明顯放緩。甚至,部分城市已經拿下批覆的軌道交通專案,要開工落地,也面臨更大的變數。
同時,這幾年多地都出現了有軌電車專案“爛尾”,或被叫停的現象。
截至目前,全國共有54座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但數量已經在減少了,珠海、紅河有軌電車均已停運。可以說,這基本上就是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數量的上限了。

訊號,已清晰不過——大規模的軌道交通建設熱潮,已經漸行漸遠。
在之前的文章中,西部君已經說過,有些城市甚至應該慶幸當初未能成功上馬地鐵專案。
因為隨著土地財政變化疊加人口變化,很多城市已經在事實上進入了“存量”發展階段。這個時候,像軌道交通這種需要投入高成本維護的“大基建”,就很容易成為難以承受的“包袱”。
除了漲價,還有一些連鎖反應也正在發生。如有的城市甚至出現了地鐵公司發不出工資的尷尬。
2019年左右,武漢、南京、長沙、深圳等多座城市就已提升了地鐵票價。現在,新的漲價視窗,顯然已經開啟。
並且,這一輪的規模和幅度,可能都更大。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