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前景漸漸明朗:烏克蘭前景不妙

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語音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1辭職潮
最近,烏克蘭政壇發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辭職潮”!
9月3日,澤連斯基批准了烏克蘭多名內閣官員的辭呈,其中包括副總理奧莉加·斯特凡尼希娜、外長庫列巴、戰略產業部長亞歷山大·卡梅申、國家能源公司管理委員會主席庫德利茨基、以及司法部長和環境部長等等。
這一下子,烏克蘭內閣空了三分之一。
說實話,一兩名高官辭職,激不起什麼大風浪,但三分之一的內閣部長辭職,顯然說明烏克蘭內部出大問題了。
一般來說,這麼大規模的人事變動,只有兩個可能:
第一是犯了重大錯誤引咎辭職;第二是主動“跳船”。
那麼到底是哪個原因呢?
目前來看,都找不到這些辭職的官員們犯錯的跡象,幾乎每個人都是在兢兢業業為烏克蘭奮鬥。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庫列巴。
7月份還萬里迢迢訪華,探尋和平解決路線,結果轉頭,就被總統外交政策事務助理葉爾馬克(澤連斯基當演員的時候的製片人)給攆走了。
其實吧,單純從工作來說,庫列巴真的算是已經魔怔的烏克蘭政壇,極少有的清醒人物和能幹官員了。
看看庫列巴幹了啥:
俄烏戰爭爆發後,堅持周旋各國,在堅守烏克蘭利益的基礎上,身段柔軟,拉來了不少贊助。
在一些中立國家,也要到了不少人道主義援助,甚至在中國身上,也沒有采取美國式的強迫中國站到反俄陣營的做法,而是採取了一種客觀務實的態度,保持了中國的中立,而且還鼓勵中國在和談中發揮作用。
可以說,在如今激烈博弈的世界風雲之中,沒有第二個人能像庫列巴那樣乾的這麼好了。
結果呢?還是被換掉了。
再比如副總理奧莉加·斯特凡尼希娜。
這位大姐分管歐洲—大西洋一體化事務,說白了就是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的事,都是她管的。
雖然加入歐盟和北約的工作成效不明顯,但明白國際局勢的都知道,責任不在她,而是歐盟和北約怕自己引火燒身而已,所以才拖拖拉拉。
斯特凡尼希娜在今年4月份的第16屆基輔安全論壇,面對北約代表都急眼了,說:“在北約總部和所有盟國當中,我們還沒有找到真正可以就這一問題與之對話的人。”
把美國阻撓加入北約的事給曝光了出來。
但是這又能如何呢?
大勢面前,也不是換個人烏克蘭就能加入的啊!
再看看國家能源公司管理委員會主席庫德利茨基,這位大哥原來是烏克蘭國家電力公司董事會主席,澤連斯基上任後,改任國家能源公司董事會主席。
外界紛紛傳言,她是烏克蘭能源女王季莫申科安插在現政府中的一個釘子。
不過雖然如此,但庫德利茨基的也算能幹了。
冒著俄軍的轟炸視察一線,第一時間搶修電力線路和供油渠道。
所以別看現在俄羅斯導彈滿天飛,但基輔的供電,每天基本上都能達到18個小時以上!
而且路上車水馬龍,一點看不出缺油的情況。
還有戰略產業部長亞歷山大·卡梅申,雖然烏克蘭的戰略產業已經被俄羅斯炸的差不多了,但這也不是卡梅申的錯啊!
至於司法部長和環境部長,就更搞笑了,大敵當前,哪有時間搞司法建設和環境保護?
就算犯錯,能犯什麼錯?
所以,基本可以確定,這些人不是因為工作失誤而辭職的。
不過如果我們翻翻這些人的履歷就會發現,辭職的人,有寡頭的人,有前政府留下來的人,也有這屆政府提拔起來的人。
但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不是澤連斯基的人。
不是澤連斯基的親信的結果,就是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他們會立場為先,而不是權力為先。
簡單來說,就是堅持己見,不再服從澤連斯基的意志。
舉個例子,9月3日,日本向中國政府投降的紀念日,在這個敏感的日子裡,烏克蘭駐日本大使科森斯基,竟然以官方的名義去參拜靖國神社!
而且用官方賬號發文,說是為了“悼念為國捐軀的烈士”。
說實話,你哪怕不發文,事後中國追究的時候,也可以以“個人行為”搪塞一下,中國抗議一下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但是呢?現在以官方賬號發文,顯然就代表國家意志了!
這種行為,恰恰就踩在了中國人的心理紅線之上。
烏克蘭駐日大使科森斯基的這個行為,肯定不是他自己突發奇想的決定,一定是受到了最高層的指示才去做的。
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討好一下日本人,想辦法再要過來一點點援助。
但是,澤連斯基對這件事的嚴重程度不清楚,庫列巴還不清楚麼?
庫列巴在外交部工作了超過20年了,對這種行為的嚴重性應該是門清。
所以兩年多來,哪怕日本再援助,也不敢碰中日曆史問題。
結果呢?
庫列巴兩年的辛苦,被科森斯基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徹底給斷送了!
對於這種行動,庫列巴一定是不贊同的。
你也不想想,萬一激怒了中國,中國稍微從“兩用物資”管控中漏一點給俄羅斯,最終烏克蘭付出的,可是人命和領土的代價!
為了一點點援助,要用人命和領土來換,划算麼?
顯然不划算。
但是呢?
庫列巴拗不過澤連斯基,畢竟澤連斯基現在的第一任務不是打贏俄羅斯,而是保證自己的統治和安全。
那麼為了能要到援助支援烏克蘭打下去,再沒底線的事澤連斯基都能幹的出來。
既然如此,好言難勸該死的鬼,那就趁早一拍兩散吧!看你最後是個什麼結局!
這種情況,不僅僅發生在外交領域,而是發生在各個領域。
這就說明,如果說烏克蘭內部各派過去還能團結在澤連斯基的周圍共同戰鬥的話,那麼現在,面對澤連斯基的瞎折騰,很多派別都心生去意了。
烏克蘭內部的團結,有點難以維持的跡象。
看似辭職是離開旋渦,但其實,更像是一種逼宮。
畢竟這麼多內閣成員都辭職了,國家還怎麼運轉?
看來,各派想趕澤連斯基下臺的趨勢,愈發明顯了。
2 “成功”的政治仗
政壇不消停,軍事上也不平靜。
轉眼之間,俄烏這場開局高潮,中間冗長的爛仗已經打了兩年半了。
大家對俄烏戰爭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興奮吃瓜,到現在的審美疲勞,視而不見了。
萬萬沒想到,8月初,烏軍突然搞了個大動靜。
一舉撕開俄羅斯本土庫爾斯克州的邊界防線,攻入俄羅斯本土!
從烏軍現在的情況來看,烏軍已經佔領了幾十個個定居點。
又是挖戰壕、建工事,又是任命軍管局局長,還真做出了一副不走了的架勢。
按照大部分人的觀點,俄軍一定會惱羞成怒,調集重兵,哪怕從前線調兵回來,也要收復庫爾斯克。
但是結果呢?
現在距離烏打進庫爾斯克已經一個月了,但俄軍仍然沒有“收復失地”,庫爾斯克的大批居民點仍然在烏軍手中。
相反,俄軍卻集中兵力,佔領了頓涅茨克方向的“紐約鎮”,這座烏軍自從2014年就經營的要塞終告易手。
“紐約鎮”是烏克蘭在頓涅茨克地區的主要防禦據點和關鍵後勤樞紐之一。
這座城市失守,意味著烏軍的防禦能力和補給線將徹底崩潰。
而且,因為進攻俄羅斯本土的事情,普京已排除與基輔談判的可能性。
“在庫爾斯克地區遭到襲擊甚至入侵之後,任何談判都是不可能的。”
既沒有改善前線局勢,又影響了和談的前景。
那麼烏軍在庫爾斯克方向的進攻,除了讓一些烏友打了點雞血之外,似乎並沒有得到實際的好處。
所以,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預設為:
烏克蘭進攻庫爾斯克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失誤”,這將加速其失敗。
為啥這麼說?
因為庫爾斯克戰事的行動從一開始就錯了。
我們來分析一下澤連斯基為什麼要發動庫爾斯克戰役。
一方面,東烏戰場上打不開局面了。
今年以來,俄羅斯似乎終於學會了怎麼打大規模消耗戰,開始成批次地給老式炸彈加裝精確制導滑翔改件用於轟炸。
這種滑翔炸彈雖然粗糙,精度也不如西方產品,但是裝藥量大啊,一個炸彈1噸(也有3噸的)。
就算扔不準,衝擊波和火焰也能有效殺傷烏軍戰壕中計程車兵。
這麼玩的結果就是,在漫長的烏東戰線上,俄軍終於轉入了順風軌道。
接連打下了阿夫迪夫卡等重要防禦節點,一路逼近了“紐約鎮”,眼看東烏的戰線要崩潰了!
所以,澤連斯基可能覺得,面對2個月後隨著美國大選的進行,烏克蘭可能被迫停戰,那麼必須在停戰前,打出一些籌碼出來。
庫爾斯克不僅有大量俄羅斯公民,還有庫爾斯克核電站,這就是與俄羅斯談判的籌碼。
如果順利佔領,屆時就能跟俄羅斯交換土地,並且達成某種形式的停火。
這種企圖從烏克蘭的對外表態就能看得出來。
烏克蘭外交部發言人蒂克希表示,烏方對“佔領”俄羅斯領土不感興趣,並強調如果莫斯科同意“公正的和平”,烏軍對俄羅斯的襲擊就會盡快停止。
另一方面,是對外穩定美歐支援、對內穩定軍心民心的需要。
前期,扎波羅熱反擊戰以失敗告終。
這眼看頓巴斯前線告急,烏軍士氣已經相當低落,美國和歐洲方面一看烏克蘭不行了,也想趁早止損。
簡單來說就是原來承諾的錢和武器,都不太想給了。
澤連斯基一看,這不行啊,自己本來是西方世界給俄羅斯放血的棋子,這馬上變成了棄子了。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贏得一次勝利,以示這援助不是白拿的,我還有被你們繼續援助的價值。  
正好今年夏天俄軍在多條戰線上策動的大規模戰役,俄羅斯後方也就空了。
這自然躲不過烏軍的眼睛,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死一搏,搏一搏,沒準兒單車就能變摩托呢? 
於是,烏軍秘密集結,一路挺進庫爾斯克。
不得不說,這一仗,政治效果拉滿了,大大折損了俄羅斯作為一個五常國家的顏面。
畢竟,對於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而言,具體的戰略戰術,兵器對抗他們是不懂的。
他們往往只看新聞說什麼,單是一條“烏軍打進俄本土!”的新聞標題,不僅讓世界親烏克蘭的力量歡呼雀躍,而且大大激發了俄羅斯普通人的不滿情緒。
你普京搞“特別軍事行動”搞了兩年多,吃了一堆制裁,怎麼還把戰火燒到自己家了?
普京則非常狼狽,多次召開電視直播的緊急會議,問責國防部,部署反擊措施,想安撫民心。
而且,美國也準備批准烏克蘭使用非美國提供的西方遠端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
雖然美國目前還未決定是否允許烏克蘭使用美製陸軍戰術導彈系統,但拜登已經發出訊號,可能很快會放鬆相關限制。
顯然,美國已經不擇手段了,也不管北約武器攻擊俄羅斯腹地會不會引發全面戰爭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場庫爾斯克戰役,烏克蘭在政治上是勝了的,但是在軍事上,卻非常不划算。
為啥?
因為消耗戰成功的關鍵決定因素是傷亡交換比,而不是佔領領土。
當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全面內戰爆發後,教員同志就說:“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現在,烏克蘭的後備兵員已經枯竭,那麼前線的現有軍隊,就是絕對的寶貴力量,不容有失。
如果烏軍縮在自己東烏多年經營的堡壘中,俄軍可能還真的沒太大辦法。
但是烏軍自己從堡壘裡面跑出來,跑到無遮無掩的庫爾斯克,面對俄軍的優勢火力,不是找死麼?
9月8日,俄軍宣佈,在庫爾斯克方向的戰鬥行動中,俄軍共消滅敵軍超過10400人,此外還摧毀了大量軍事裝置。
注意,這種戰績,還是在對俄軍控制的俄羅斯平民投鼠忌器的情況下得到的。
如果不顧及平民傷亡,恐怕烏軍進入俄羅斯的部隊,全都懸了。
我們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俄軍把庫爾斯克戰場合圍,不慌不忙把烏軍的有生力量慢慢一點一點吃掉。
那麼烏軍本來就岌岌可危的東烏前線,將更加陷入兵力不足的窘境。
這樣一來,已經磨了兩年的東烏防線,可能會搖搖欲墜了。
當然,美國這是不希望在最後關頭搖搖欲墜的,所以最近玩出了一場“圍魏救趙”的戲碼。
最近,美國重申了2010年就表明的態度,在北方四島問題上支援日本方面的立場。
這被很多人解讀為,慫恿日本用武力去收復北方四島。
一時間日本蠢蠢欲動,召開第5屆北方領土歸還請求大會,要求俄羅斯歸還北方四島。
而且,日本的訴求不是說說,而是真的往北海道增兵了8000人。
儼然一副要趁俄羅斯陷入西部戰場的機會,奪回北方四島的樣子。
不過呢?
我們可以判斷,日本現在是不敢動北方四島的。
為啥?
因為北方四島對俄羅斯來說,連疥癩之患都算不上,留著這個島就是為了給自己製造籌碼。
就算日本佔領了這四個島,對俄羅斯影響也沒多大,俄羅斯不會上當,從西線調兵禦敵的。
日本出兵北方四島,對俄羅斯造不成多大威脅,對日本的危害卻非常大。
如果戰略意圖只是侵略“北方四島”,那俄羅斯很有可能迫於無奈選擇暫時擱置,羞辱就羞辱吧。
不過一旦俄烏戰場結束(包括特朗普上臺)俄羅斯勢必將展開大規模的反擊,屆時日本能招架嗎?
其二,如果北約為了完成東西夾擊俄羅斯的戰略目的,甚至以“北方四島”為起點繼續向遠東地區推進。
那整個局面就會徹底失控,逼俄羅斯發動核還擊。
別忘了,聯合國憲章中還有個“敵國條款”呢!
所謂“敵國條款”,是指二戰後,為防止侵略戰爭重演,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聯合國憲章》中對日本、德國等戰敗國所訂立的相關約束性條款。
簡單來說,只要日本侵佔他國領土,那麼俄羅斯就有權作出任何報復,美國也攔不住。
日本替美國火中取栗的結果,大機率就是被“核平”。
所以,這個“日本企圖收回北方四島”的事情,可能性不大。
大機率是美國與北約搞出這麼一臺戲,目的就是希望牽制俄羅斯在烏克蘭攻勢而已。
結果呢?
俄羅斯並沒有上當,換了個方式就把這事解決了。
9月9日,俄羅斯宣佈,中俄將舉行“北部·聯合-2024”演習。
中俄軍艦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相關海空域舉行聯合巡航,這顯然就是威懾日本:
別看我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比較拉胯,但我兄弟中國海軍實力還是很強的!
你動動試試?
只是可憐了那邊的烏克蘭,庫爾斯克損失大量有生力量,圍魏救趙計劃又失敗了。
現在,只有眼睜睜看著東烏戰局崩潰的這一條路了。
3 前景
那麼,東烏崩潰後,烏克蘭前景會如何?
非常不妙。
我們都知道,烏克蘭之所以能支撐到現在,全靠西方國家援助。
據不完全統計,烏克蘭所接受到的西方援助資金總額接近900億美元。
這些援助除了一部分作為購買軍用物資資金又回到了西方國家之外,剩下的應該都拿來給公務員和軍人發工資了。
可以說,烏克蘭的公務和強力系統到現在為止還沒崩潰,不是因為烏克蘭人都能為愛發電,而是因為體制內能發得下來工資。
但問題在於,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一方面,西方國家的援助,開始越來越少了。
本來,哪怕財政再緊張,要發國債度日,美國還是堅持援助烏克蘭。
因為這場戰爭是美國挑起來的,拜登必須為他的外交政策來買單。
但好巧不巧,去年,巴以衝突爆發了!
自從巴以衝突爆發後,美國的援助重心變成了以色列。
俄烏戰場的戰局已經沒有人關注了,甚至美國已經暗示,要犧牲烏克蘭,來保以色列了。
比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的發言,他說:“在援助烏克蘭資金方面,已接近尾聲。今天宣佈提供 2 億美元,我們將盡可能長時間地提供援助,但不會是無限期的。”
在美國國內,其實也有大量的人反對對烏克蘭的海量援助,甚至對烏援助問題,已經成了政治鬥爭的焦點。
特別是共和黨內的極右翼,是極力反對援烏,認為這是一個無底洞。
這在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對澤連斯基非常不利。
比如澤連斯基去年曾往美國去了一趟,就援烏問題想遊說美國國會。
不過麥卡錫的態度很強硬,拒絕澤連斯基在國會發表演講,並當著記者的面表示:
會問澤連斯基,到底有沒有獲勝的計劃,之前給烏克蘭的援助都去哪了?
儘管如此強硬,麥卡錫仍然不能讓極右翼滿意。
去年10月的時候,麥卡錫為了避免政府關門突然通過了幾個臨時預演算法案,其中包括援助烏克蘭的法案,結果麥卡錫就被極右翼彈劾下臺了。
現在澤連斯基最擔心的事情,就是一旦美國大選特朗普重新上臺,可能以停止援助為籌碼,要求烏克蘭停戰。
到時候,烏克蘭是沒有任何信心和能力堅持下去的。
那麼哈里斯上臺,會讓澤連斯基鬆口氣嗎?
也未必。
哈里斯並不是拜登,她最擅長的是繼承拜登的政績,扔掉拜登的包袱。
自拜登退出競選以來,哈里斯的宣傳策略主要集中在渲染氣氛上,從未提及過烏克蘭話題。
甚至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幾天期間,也完全沒有人提到烏克蘭。
為啥?
因為現在的形勢。
現在是個什麼情況?
美國民間有深深的“烏克蘭疲勞症”,這一點在大選年裡,非常關鍵。
俄烏戰爭後,美國的確贏麻了,可是錢都被資本家拿走了,美國老百姓得到了什麼呢?
他們得到的是越來越貴的汽油,越來越難找的工作,還有時不時爆發的供應鏈危機。
民生如此艱難,拜登還大撒幣一般幾百億幾百億美元地給烏克蘭援助,你要是美國人,你有沒有意見?
所以特朗普就抓住這一點,揚言當選總統就在24小時結束戰爭,這個表態對相當部分選民有很大吸引力。
萬斯甚至表示:“我真的不在乎烏克蘭會發生什麼。”
那麼為了贏得大選,哈里斯就不能在此時表態說對烏克蘭怎麼樣,更不能在最後的關鍵時期,透過什麼對烏克蘭有利的援助法案。
那麼,如果哈里斯當選,會不會好一點呢?
也未必。
從哈里斯小三上位的歷史就能看出來,哈里斯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一切以自己利益為重。
為了儘快穩定統治,哈里斯需要解決的是美國經濟衰退的問題,而不是烏克蘭問題。
所以哈里斯大機率會減輕自身的援烏壓力,同時將援烏壓力轉嫁到歐洲盟友身上。
但問題在於,歐洲也不願意援助烏克蘭了啊!
如果說之前的歐盟“刺兒頭”斯洛伐克總理菲佐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無力影響整個歐洲大局的話,那麼今年以來,歐洲的集體右轉,已經給烏克蘭蒙上了一層沉重的陰影。
6月份,歐洲議會選舉落下了帷幕,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黨團成為第一大黨團。
同時,極右翼、民粹主義繼續上升。
這可不是個好訊息。
在右翼群體中,存在反對援助烏克蘭的聲音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荷蘭自由黨承諾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德國選擇黨則一直在宣揚對俄羅斯的制裁給德國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一直在援烏問題上唱反調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更是斷言,歐盟的援烏戰略已經“失敗”,“無論我們做什麼,在花錢之前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戰略”。
歐洲議會手握重權,決定著預算的審批。
那麼,一個右傾的歐洲議會,顯然不會支援這種“基於意識形態動機”的援烏行為。
用美聯社的話說,“歐盟正在將目光從烏克蘭身上移開”。
之前的援烏格局,是美國援助大頭,歐洲國家湊份子。
但未來美國連大頭都不想出了,還能指望歐洲國家能自己把援助烏克蘭的擔子擔起來嗎?
另一方面,是烏克蘭自己撐不下去了。
幾乎所有人都相信,烏克蘭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首先,隨著俄羅斯改變戰術,開始狂炸發電廠,烏克蘭的發電系統遭到了嚴重破壞。
能源行業的危機日益嚴重,電費昂貴,而且經常停電,企業要麼買昂貴的柴油發電,要麼只能關門大吉。
其次,由於動員立法的收緊,經濟活動減少,導致企業大量裁員。
需要留出足夠的資金來購買“動員豁免名額”,進一步壓制了企業的償債和進口能力。
第三,工農業危機嚴重。
海運出口剛一恢復,農業生產就因異常的熱浪而減產。
冶金業呢?也因為東烏地區的戰火而無力回覆。
如果仔細看看今年烏克蘭的財政收入的話,收入的40%來自增值稅(大部分是進口商品),15%來自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和個人所得稅各佔11%。
這顯然不是一個科學的財政預算體系,一旦大家無力去購買東西,財政就會崩盤。
不僅經濟崩潰,連兵員也快枯竭了。
目前,烏克蘭的兵員面臨枯竭,徵兵部門的行動已經亂了章法。
Tiktok上有大量烏克蘭徵兵部門在大街上亂抓人當兵的影片,不僅抓70歲的老人,甚至最近連小姑娘都開始抓了。
可是現代戰爭不是二戰,對戰鬥素質有很高要求,不是給你一把槍練個幾天就能上戰場的。
這些本身素質就不高的軍隊就算上了戰場,也只能是一觸即潰。
所以,別看烏克蘭反攻庫爾斯克似乎挺亮眼,但其實已經是迴光返照了。
當然,烏克蘭的戰爭能力下降,和中國也有點關係。
咱們都知道,中國曾經多次勸和促談,還拿出了中國方案。
但是呢?
烏克蘭似乎並不領情,不僅反應冷淡,反而跑去參拜了靖國神社。
那中國咋辦?
中國參戰是不可能的,但這不意味著中國不會採取另一種辦法來回擊。
我們看到,去年,中國開始無人機出口的管制,特別加強了對可能被用於軍事用途的無人機產品和零部件的的出口限制。
結果呢?
原本烏克蘭在俄烏戰場上用的無人機,馬上就斷供了。
原因很簡單,這種無人機都是一次性的,損耗非常大。
烏克蘭糖果大王波羅申科曾經捐了3000架無人機,結果發到各個部隊,一個星期就幹完了。
要知道,像這種穿越機高速無刷電機,世界上九成產能都是中國的,烏克蘭根本繞不開中國。
那咋辦呢?
於是烏克蘭找了一家波蘭公司,簽訂了一份金額高達3.915億格里夫納的合同,由波蘭公司找中國採購無人機,然後再轉給烏克蘭。
結果這件事,被波蘭媒體自己曝光了。
9月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確回應了這件事,表態中國一貫反對將民用無人機用於軍事目的。
顯然,下一步在出口許可的時候,會對來自親烏國家的訂單嚴加稽核了,烏克蘭想得到無人機就更難了。
其實不僅無人機,還有更多的管制物資,也都是烏克蘭需要的。
8月15日,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釋出了對銻、超硬材料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
結果呢,烏克蘭傻了。
為啥?
因為銻是一種擁有廣泛軍事用途的戰略性關鍵礦物,可以用於製造炸藥、子彈和彈片的硬化鉛、示蹤彈藥、軍服塗裝等。
其中,軍服外層塗上銻,可以提供防火保護、最大限度地減少紅外探測。
超硬材料及製品則被譽為“最硬最鋒利的工業牙齒”。
航空航天、國防軍工以及光伏與電子資訊等領域裡的各種高難材料加工難題,在它面前都迎刃而解。
現在中國一管制,西方國家的軍工廠,就麻煩了。
要麼,是缺乏相應的材料,無法生產。
要麼,是透過其他手段和渠道獲取這兩種物資,但成本將大大增加。
烏克蘭原來拿100萬美元能買兩枚導彈,但現在,可能一枚也買不起了。
這就是中國的態度,你烏克蘭如果聽不懂大乘佛法,貧僧也是略懂一些拳腳(出口管制)的。
所以,面對岌岌可危的戰線,越來越少的援助,瀕臨崩潰的經濟和中國的物資管控,烏克蘭想再打下去,很多條件都不具備了。
俄烏戰爭前景,也漸漸明朗了,烏克蘭前景不妙。
也許,在明年年初美國新任總統上臺不久,俄烏戰爭就會結束了。
4 下場
當然,俄烏戰爭結束,不意味著俄羅斯的勝利。
就像2014年一樣,俄羅斯就算吞併了克里米亞,但制裁如期而至,一直持續。
所以,俄羅斯必然要揹著一萬條制裁,繼續向東邊靠攏。
對烏克蘭呢?也許更加苦澀。
戰爭結束,烏克蘭避免了被俄羅斯吞併第聶伯河以東的惡果,但這並不值得高興。
因為,烏克蘭人面對的,是滿目瘡痍的城市,是被摧毀80&以上的基礎設施,是幾代人都還不清的外債;
是無數被埋藏的地雷、未引爆的炸彈,是大量散落在民間的武器,是不到不到戰前人口50%的居民,是幾十萬陣亡和傷殘計程車兵及其家屬,是被西方國家買走的企業。
當然,還有拜貧鈾彈所賜,上百年都清理不乾淨的核汙染。
所以,早就有人評論了:
俄烏戰爭一旦結束,烏克蘭的女人歸歐洲,男人歸上帝,財富歸美國,土地歸俄羅斯,苦難歸烏克蘭。
帶領全國抵抗侵略,結束戰爭的榮耀,歸澤連斯基。
但問題在於,面對千瘡百孔的家園,烏克蘭人何以為繼?烏克蘭經濟和以發展?烏克蘭安全如何保證?
看過《三體》的人都知道,當民眾生活受到影響的時候,哪怕像雷迪亞茲那樣受愛戴的強人,最終也要被民眾砸死。
當經濟崩潰、官員腐敗、民不聊生相疊加的時候,誰還會感念澤連斯基的“榮耀”?
相反,澤連斯基會成為導致一切的“罪人”。
雖然澤連斯基是大家選出來的,但此時,沒有人會痛恨自己的那一票,只會痛恨澤連斯基這個最好的目標。
如果澤連斯基還能受到官僚體系的庇護的話,問題可能不大。
但看看烏克蘭高官們紛紛辭職的形勢,就知道,烏克蘭的官僚們,也和澤連斯基決裂了。
澤連斯基最後會是什麼下場?
如果美國不給他庇護的話,也許,雷迪亞茲就是他的榜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