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寄予厚望的“中國版ChatGPT”文心一言,到“吊打海馬體”的妙鴨相機,從憑藉長文字能力刷屏的Kimi,到魔性傳播的“兵馬俑跳科目三”“hello Kitty炸辦公室”……
自從我們邁入大模型時代,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那麼一兩個驚豔的AI應用出圈,一會讓人焦慮丟失工作,一會又變成不得不學的搞錢秘技。
AI是一個自帶流量的話題,而面向普通人的AI應用,是這兩年創業、融資的捷徑。
在被稱為AI應用元年的2024年,中國AI原生應用使用者規模突破1.2億,同比增長232%,形成了原生App、AI外掛、AI手機及智慧硬體四大主流落地模式。
但是在AI能力的快速提升中,絕大部分AI應用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從一時爆火走向無人問津。
進入2025年,伴隨著使用者習慣養成與市場趨於理性,早期的廣泛探索正在快速收縮。
近期有媒體報道,“AI六小龍”之一的階躍星辰,停止其C端陪伴類應用“冒泡鴨”的大規模投入,團隊合併至Agent產品“階躍AI”,目前僅留部分員工運維;
崑崙萬維旗下“天工AI”——國內第一款AI搜尋產品——徹底告別搜尋定位,轉向辦公智慧體。
這些調整也意味著,國內C端應用競爭正從功能堆砌和流量爭奪,轉向對使用者核心價值的深度挖掘與差異化能力的構建——
伴隨著一大批AI應用的轉型,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淘汰洗牌。
我們覆盤了過去兩年間,在ChatBot、AI寫真、陪伴AI、AI搜尋、智慧助手及泛娛樂六大關鍵賽道上,代表性產品的興衰軌跡,和那些價值幾十億的經驗教訓。
ChatBot
“中國版ChatGPT”——文心一言
文心一言是國內大廠第一個釋出的生成式AI產品,開啟邀請測試的時間是2023年3月16日。
彼時全球科技迷們都處在ChatGPT帶來的衝擊中,與聊天機器人對話的熱情高漲。
早有佈局的百度嗅覺敏銳,加班加點推出了文心一言,讓國內網友用上了“中國版ChatGPT”。
文心一言App在當年8月31日,透過備案後全面向公眾開放。
開放下載12小時後,文心一言App登頂App Store免費榜;
當時,如果想體驗生成式AI的神奇能力,文心一言是國內網友為數不多的選擇——
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App直到2023年10月末才正式上線應用商店;
騰訊的元寶App更晚一些,要等到2024年5月30日;
科大訊飛的訊飛星火雖然在同期釋出,但和百度相比,聲量始終要差一些。
佔據先發優勢,文心一言成為國內首個採用會員模式面向使用者收費的生成式AI產品——有模有樣地學著ChatGPT的節奏。
2023年11月1日,文心一言專業版上線,定價59.9元/月,連續包月優惠價為49.9元/月,同時還推出文心一言和文心一格(百度旗下AI生圖產品)的聯合會員,價格為99元/月。
在模型能力不符合付費使用者預期、同類產品競相推出且都免費開放的情況下,接下來的2024年,文心一言逐漸落後——
先後被長文字能力優秀的Kimi、擁有龐大流量池的豆包和橫空出世的DeepSeek超越,又一次“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QuestMobile資料顯示,2024年12月,月活躍使用者規模前三的AI原生App依次是豆包、Kimi、文小言(前文心一言);
其中豆包以7523萬規模遙遙領先,文小言為1224萬;
到了2025年3月,文小言排名第6,前3依次變成了DeepSeek、豆包、元寶。
在技術上,百度盲目固守閉源路線,沒能構建起開發者生態,模型最佳化和產品迭代緩慢;
在產品上,文心一言定位模糊,能力泛化,無法有效解決使用者痛點;
在商業上,變現手段又太激進,在價格戰中失去眾多中小開發者。
種種因素,最終導致百度在長文字、多模態、邏輯推理等關鍵戰場全面落後。
妙鴨相機的興衰是生成式AI娛樂化工具應用的經典樣本:
它以現象級爆紅登場,卻因技術單薄、商業脆弱與需求泡沫化快速沉寂。
2023年初,沒有非常清楚的商業目標,只是想要做點“AI和影像方面的產品前沿的東西”,張月光拉了五六個同事,組了個興趣小組。
3月,關鍵技術要素成熟了點,他們決定往寫實人像方向走。
後來,7月17日,一個名叫“妙鴨相機”的AI寫真工具正式釋出。
幾乎沒有宣發的情況下,全憑網友分享、推薦,不到一週就火爆全網,成了國內第一個在C端破圈的AIGC應用。
向海馬體、天真藍等線下寫真館發出挑戰,是妙鴨相機被打上的標籤;
產品正式釋出時,團隊20來人,在半年時間內博出了App Store免費榜榜首的產品;
App Store端最高時一天的收入為75907美元,約合人民幣53萬多;
算力被使用到極致,生成佇列動輒兩三千人,需要排隊8、9個小時。
從收入和使用者增長來看,在AI大模型產品形態的拓荒期,妙鴨相機瞄準小場景的策略是成功的。
但線上AI寫真無法提供線下寫真館提供的情緒價值,更無法滿足使用者去往線下的社交需求。
而聚焦線上,在相機賽道,還有美圖秀秀這座難以跨越的大山。
同一時期,它在對App進行AI化升級,接連推出AI消除、AI寫真、AI擴圖等功能。
產品自身的侷限,以及競品類似功能的推出、模型能力的提升,爆火一個月之後,妙鴨相機的先發優勢逐漸被瓦解。
2023年11月,妙鴨相機產品負責人張月光從阿里巴巴離職創業,妙鴨相機丟失了它的“魂”。
今年年初上線了Live動態寫真,仍然是AI驅動,上傳照片的門檻從最初的20張變成了現在的4張,生成效果反而更逼真了。
但如今日下載量徘徊在1000上下的妙鴨相機,曾經的輝煌終究是曇花一現了。
妙鴨相機證明了,僅靠技術驚奇感無法維繫使用者的熱情。
功能單一、缺乏更強的工具屬性,也沒有社交關係鏈等留存手段,在使用者新鮮感過去後,勢必會被大廠的同類型免費產品所取代。
2023年6月10日-2025年6月9日,妙鴨相機在全部應用商店的下載量。資料來源:點點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