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丨鳳凰WEEKLY汽車
作者|曹楊
編輯|郝琳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春天,小米汽車過得卻像個“多事之秋”。
“小米SU7高速事故致3人遇難”事件的陰影還未散去,“續保難”或許又成為小米汽車使用者的心病。近日,多位網友直言,自己的小米SU7遭遇了續保難題,或者保費大幅上漲的問題。更有傳言提到,多家保險公司拒給小米SU7續保……
訊息一齣,再次將小米汽車推到了輿論中心。
4月7日晚間,小米公司發言人在官方微博發文就“續保遭拒”,以及“SU7出險率是同價位車型數倍”的傳言進行闢謠,並表示,“已對該內容進行證據保全,並依法向公安機關報案。”

儘管如小米官方所說,小米SU7沒有遭遇拒保,也沒有高於同車型數倍,但包括小米汽車在內的新能源車型,保費普遍偏高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早在2023年,中國銀保信就披露相關資料,新能源車平均保費實際上比燃油車高出約21%,其中,純電車每年保費平均比燃油車多出1687元,大約相當於燃油車全年保費的1.8倍。
一位小米SU7 MAX車主告訴《鳳凰WEEKLY汽車》,自己的車輛並沒有出險,但保費卻達到了一萬多元。“一開始報價6800元,後來又給報價1萬多元,說6800元的出不了單子,其實就是上不了,只能上一萬多元的。”
在新能源汽車普及數年後,保費上漲成為新能源車主們面臨的難題。一位比亞迪宋Plus車主也向記者表示,在沒有出險的情況下,2024年續保保費竟然比2023年上漲了1000多元。
社交平臺上,詬病新能源汽車保費過高的帖子更是層出不窮。在小紅書搜尋“新能源保費”,排在前面的相關討論分別為“新能源保費漲價”、“新能源保費上漲”“新能源保費上漲標準”等。
一位在人壽保險公司工作的相關人員對《鳳凰WEEKLY汽車》表示,新能源車保費較高,一方面在於新能源車年限較短,車子越新對應的車損險也就越高。另一方面,從目前保險行業來看的話,在年限相同的情況下,新能源車的出險賠付情況要高於燃油車,這主要是由於新能源車的“三電”系統,尤其是電池成本較高。
“比如車輛發生剮蹭,電池受損,是沒有辦法維修的,只能更換,少則大幾萬,多則幾十萬。”上述工作人員進一步解釋道。
除此之外,當前新能源車的售後維修體系也尚未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各個品牌之間不管是維修技術還是更換零部件等,都無法實現共通,這也成為了新能源車保費較高的因素之一。
基於此,包括比亞迪、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理想汽車、特斯拉等在內的國內外汽車品牌,或成立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或成立保險經紀公司,逐漸從與保險公司合作的形式,開始試水自營做車險。一方面,能夠將售前與售後端打通,為車主提供更加精準的用車服務;另一方面,高額的新能源汽車保費也讓車企看到了利潤所在。
只是,保險本身就是個複雜的行業,新能源汽車居高不下的車險,想要儘快得到改善,還需要時間。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