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能想到《九重紫》出場短短幾個鏡頭的葉祖新也能上桌。
第一集開頭,葉祖新飾演的太子被圍困,劍架脖子上,死之將至,也擋不住氣宇軒昂的皇家儀範。
網友贊曰:葉祖新往那一坐就是權謀劇。

的確,葉祖新五官、臺詞、儀態太有內味了,讓古偶一下變高階,以為來到了權謀劇。
惜才的網友們還給他推薦了個工作,《慶餘年》太子扮演者不是塌房了,要不第三季就換葉祖新演吧,人前逗比、人後老謀深算,不正適合他嘛!
(他在《步步驚心》演的十阿哥是逗比形象)

有意思的是,有的人演權謀,一開口反惹觀眾發笑,而有的人演古偶,往那一坐權謀味卻撲面而來?
這其中的差別是什麼,是臉、儀態還是演技在作祟?
咱就來聊聊古偶裡的權謀臉。
首先,的確跟臉有關,有的演員長了一張權謀臉,演權謀戲自然容易讓觀眾代入。
那什麼是權謀臉?
我們認為配上弄權牌桌的,得穩重、老謀深算,不然早期就被賞一丈紅了,如果腦子不夠,至少得自帶資源,或天生貴胄或有人扶持,像華妃有哥哥這個buff。
所以權謀臉,即這張臉至少能給人持重、能藏事、有謀算、有底氣的感覺。
先說什麼臉一看就很難代入權謀?
張凌赫那張愛張嘴的臉。

愛張嘴,嘴巴閉不住代表漏風,會給人藏不住事,容易洩露內心想法的感覺,再配上那雙殷紅的厚嘴唇,透著乳臭未乾的嬰孩感。
演員綜藝《無限超越班》裡,爾冬升一直給徐若晗的建議就是把嘴巴合起來,張著嘴,露出兔牙給人幼齒感,像拍動畫片。


與徐若晗相反的是楊冪,楊冪現在是嘴巴張不開,很多觀眾也發現了她現在演戲喜歡抿嘴、癟嘴,戲外常常是緊閉嘴巴。
閉緊嘴巴,不輕易讓外面的東西進來,也不輕易讓裡面的東西出去,代表一種很強的心理防範意識。

搞權謀雖不用像楊冪那樣緊張兮兮,但也需要一定的警惕和隱忍的,所以最好閉上嘴巴。
除了嘴巴漏風,作為心靈窗戶的眼睛也容易暴露想法。
像陳曉這樣生了一張桃花眼的臉,容易多情,多情則會分散對權的注意力,所以很難想象他會成為權謀勝利者,頂多像果郡王一樣站對了隊,做個閒散王爺。

說完反例,接下來我們以臉看起來穩重、厚重、亦正亦邪作為權謀臉的基礎,加上演技、儀態等,來審判一下新生態權謀小生夠不夠格。
第一類(古偶裡的)少年權臣,代表《墨雨雲間》裡的蕭蘅(王星越 飾),《長相思》裡的瑲玹(張晚意 飾)。

兩人差了8歲,但長得都又小又成熟,演正劇權謀顯幼稚,演古偶邊角料的權謀倒也夠用。
這類角色不需要他們展現多大的智謀,代入多爾虞我詐的劇情,只要求他們像個帶著主角光環,多少有點心眼的王公貴胄就好。
所以長相和儀態的重要性大於演技。
《長相思》剛播出時,許多觀眾誇張晚意演技好,正劇出來的演古偶簡直降維打擊,但後來《柳舟記》《錦繡安寧》三個人物複製貼上,才發現《長相思》他不是演技有多好,他只是貼臉,剛好貼合那個角色需要的帝王氣質。
張晚意的面相較圓鈍,一張娃娃臉,嘴巴下垂微撅,有種憋屈的包子臉狀,演隱忍蟄伏又孩子氣的落魄少帝瑲玹,不會讓人覺得不像,也不會讓人討厭。

除了長相,張晚意還自帶一種落寞氣質,偏文藝的短片《愛情》裡,他鬆弛地展現生活狀態時,眼神自帶落寞,導師郝蕾直誇這個男演員太好了。
長相偏厚重、深沉,氣質落寞,可以容納情緒、故事、經歷,這是張晚意相比王源之類的薄相的優勢之處。
所以他演古偶裡的權謀太貼臉,讓人誤以為是技高一籌。


小孩哥王星越沒有張晚意看起來深沉,原因出在眼睛。
他跟陳曉一樣,長了雙看狗都深情的眼睛,他在《墨雨雲間》第一次出場,儘管很想營造肅殺的氛圍,但鏡頭一給到臉部特寫,眼睛裡水光瀲灩,情種二字呼之欲出。
臉繃得再嚴肅,一雙眼彷彿洩了力似的,不夠狠。


不過表現聰明的一點是這個角色,不在“狠”而在“陰”上下功夫。
造型、儀態、神情、說話腔調都朝“廠公化”進發,在古偶裡演一個陰鷙邪魅又多情的少年權臣,倒也沒怎麼出戲。


以上是不出戲的少年權臣,還有一類出彩的我推舉兩個,一個是今年播的《錦繡安寧》裡的陸嘉學(此沙 飾),一個是經典的《東宮》裡的李承鄞(陳星旭 飾)。

此沙真的是張晚意的對照組,張晚意三個古裝角色可以一鍵消消樂,此沙三個古裝角色,仙風道骨的楊戩、憨厚的郭靖、偏執狠戾的陸嘉學,個個有區分。

《錦繡安寧》裡張晚意口碑變差,此沙有一半功勞。
正是對比著眼神太有內容的此沙,才顯得男主呆若木雞,正因此沙正確示範什麼叫陰晴不定、不可捉摸,才讓永遠掛著謎之微笑的男主小兒科得令人困惑。



此沙和陳星旭除了長相貼古偶權謀,表演也加持不少。
先看此沙的長相,又土又洋,實際27,看起來能像47,是真成熟,不是裝成熟。以及立體的五官,沒有經過磨皮濾鏡的皮膚顆粒感,導致每次鏡頭轉向他,誤以為看的是電影。
其次,此沙給人狠又執、看不透的感覺,他演的三個古裝角色都有此類特點,狠和執用在郭靖身上就是心中一股蠻勁,做事執著,用在陸嘉學身上就是個性偏執,為人狠戾。
這樣深沉穩重的質感,在老戲骨雲集的正劇權謀劇裡,演一個公子,也是適配的。

另外,他眼神是有戲的,《錦繡安寧》有段衝女主發了火又自悔失言的眼神變化,除了害怕,讓人感受更多的是他內心的痛苦。


此沙演的陸嘉學,演出了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感覺,向外輸出前,已經向內攻擊無數次了,這恐怕是他拿了反派角色,還讓人心疼,比男主人氣更高的原因吧。
人有感情就會有軟肋,結局還替女主擋箭赴死。(好俗套
不像《東宮》裡的李承鄞沒有軟肋,便無敵。
李承鄞有一個經典轉身變臉動作,面對面時還笑得和煦,轉身離開臉漸漸變得毒辣。
讓人感覺他心裡住著冰窟,眼神有種毀滅感,身為古偶男主,為了登上王位可以毀滅一切,包括女主。

李承鄞還有一句座右銘“帝王寶座是冰冷徹骨的,如果坐上去的人不比它更冰冷,又怎麼能坐得上去呢。”
如此《東宮》變得像《步步驚心》一樣特別,寧願傷觀眾,寧願讓男主遭恨,也不改權力更迭的嗜血性。
陳星旭有一點比較特別,明明是面部周正,濃眉大眼的正派型別,瘋起來讓人覺得冰冷徹骨,此處更顯權力的可怕。
成就李承鄞的還有演員的確下了大功夫,陳星旭稱自己非常喜歡這個角色,拿到角色一個半月減了20斤,他把角色每一個階段,以及面對不同人該如何表現,眼神怎麼變化的,都做過細緻的案頭分析,在劇組裡總沉浸在李承鄞的人設裡。


以上講的都是正官型別,他們長相周正,要跟女主組cp,承擔部分偶像功能,有諸多可取之處,你不能說他們壞。
還有一類非正官氣質,亦正亦邪的,給人陰惻惻的感覺,《長風渡》裡的洛子商(劉學義 飾)、《覆流年》裡的穆澤(經超 飾)。
以前總覺得劉學義撞臉好些人,辨識度不高,透過《長風渡》洛子商,對他印象變深刻。
洛子商有種陰邪感,緩慢有節奏的步伐,慢條斯理地說話,犀利的眼神,任何時候都胸有成竹,喜怒不形於色,是《墨雨雲間》裡王星越想模仿的狀態,但劉學義就比較熟稔,王星越更像做樣子。
權謀裡這類人是厲害的,情緒穩定,不容易喪失理智,眼光長遠,走一步看十步,而且你還看不出他的喜怒。

經超在《覆流年》裡飾演的慶王穆澤,從扮相上來看,腦中就能浮現四個字:陰狠瘋批。
高大威猛的身型,給人籠罩感,微微鞋拔子臉以及吊起的眉眼,有股邪性,怪不得總演“愛而不得男二專業戶”,再加上腹黑、沒有底線、巧取豪奪、手段毒辣的人設,被稱李承鄞plus版(李承鄞之後,又一個滅女主全族的)。


古偶裡這類角色帶感是帶感,但人設感還是比較強的,有時也難免臉譜化。
在嚴肅的正劇權謀裡,比如《大明王朝1566》裡是難辨忠奸的。
倪大紅在劇中演八十高齡的嚴嵩時,才四十六歲,當然他本身長得老成,畫好老年妝,再模仿老人緩慢的語速、遲緩的行動,完全看不出實際年齡。
加上他熟稔的“面癱式演技”正好對應老年人的面部狀況,還給人深不可測的感覺,當年的嚴嵩一角是很適合他的。
倪大紅表情不豐富,但他會用肢體和眼神演戲。劇中他的肢體常常是卑微的,有場戲他被皇上斥責後從宮殿裡走出,下著大雨他像條落湯狗,哪裡像權傾朝野的大臣?

嚴嵩在劇中常給人忠厚可憐的印象,因為壞人不會覺得自己是壞人,嚴嵩也不會覺得自己十惡不赦。
他常常一副對皇上忠心耿耿,七老八十了還要主持朝政(因為沒他不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形象,大眼袋看起來真是操碎了心。

但有時能從他斜眼看人,或有情緒時窺見眼神流露出的狡詐的精光。從這一角色忽然知道了什麼叫大奸似忠,內心最奸詐的人,表面則看起來忠厚實在。

嚴嵩在劇中是清醒的能人,對自己的狀況看得清楚,清楚自己對皇上的工具屬性。
他不光殺人、治人,也會用人,提拔了抗倭名將胡宗憲,並不是沒有貢獻;他的存在,可以幫嘉靖打擊不利的文武大臣,最後屎盆子當然扣他頭上。
皇上需要他這樣的奸臣,是可以拿他替自己的惡行擋箭,成為替皇上平衡清流濁流的工具,一旦濁流決堤,危及社稷,就是剷除他們的時候。
如果清濁混雜,如何區分奸佞還是忠孝?
看選擇。
劇中有個重要情節,胡宗憲在東南剿匪,嚴嵩寫信告訴他,倭寇要剿,但不能全剿,全剿完了,你就無用了。屆時嚴黨倒臺,胡宗憲作為嚴嵩提拔的人,會招來殺身之禍。
看起來嚴嵩在為自己徒弟好,實際也在為自己謀算,他跟兒子說,朝廷不可一日無東南,東南不可一日無胡宗憲,倭寇在,胡宗憲就在,就誰也扳不倒我們。

胡宗憲也是清醒的能人,他看到自己的結局,但沒有選擇像嚴嵩那樣為了一己之私,置百姓於倭寇的魔爪之下,而是為全忠孝,全力以赴剿匪,還意圖以身殉國。
這就是他和嚴嵩的不同。
忠奸表面上不好分辨,胡宗憲被認為是嚴黨,嚴嵩表面上還在為別人著想,但從具體選擇上能看出誰是奸邪小人,誰胸中還有大義。
當然,《大明王朝》是歷史正劇,對於古偶這類只需要給觀眾帶來趣味和娛樂的劇種,自然不需要把權謀搞得大費周章,只要演員的臉和演技足以讓觀眾帶入,帶大家體驗一段特別的情感激盪就足矣。
所以讓觀眾入戲的權謀臉,得會藏。
不是浮於表面的忠奸分明,而是基於利益和選擇,基於演技的靜水流深,才會讓觀眾念念不忘,讓演員上桌。



若喜歡本文,還請三連支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