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打倒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

特朗普所做的事,將衝擊美國經濟的三大經濟支柱,因此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可能再度抬頭。
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已不再為零。當下,美國政府正在大刀闊斧整頓機構、推行新關稅政策,這些舉措卻加劇了衰退擔憂。不過,在探討衰退風險上升的原因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2022年的情況。當時,經濟學界普遍認為「衰退近在咫尺」。如我們在2023年初所說,這堪稱史上最受關注的一次「預期中的衰退」。
衰退機率
2022年初,季度經濟資料表現低迷。當時普遍認為,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宣佈經濟衰退只是時間問題。
GDP年度變化
然而最終,衰退並未出現。
這主要歸功於兩個因素。首先是金融市場釋放的積極訊號:
「雖然各方不斷髮出『衰退警報』,然而市場交投卻持續活躍。眾所周知,市場走勢往往領先於經濟走勢。因此,市場參與者的表現暗示經濟復甦可期。經濟資料雖然已跌至谷底,即便只是經濟企穩,也足以提振市場信心,改善市場預期。」
事實證明這些訊號準確無誤。隨著經濟回暖,市場信心逐步恢復,企業盈利開始好轉。
其次,正如NBER後來指出的,就業市場始終未現衰退跡象。雖然收益率曲線倒掛、領先經濟指標等都在預警衰退風險,但就業資料的持續向好為經濟「軟著陸」提供了重要支撐。
每月淨就業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NBER沒有僅憑連續兩個季度GDP疲軟就宣佈經濟衰退,這個判斷很有遠見。在消費主導型經濟中,就業是根本。穩健的就業資料預示著經濟很可能重拾升勢,事實也確實如此。
不過,隨著特朗普政府對三大經濟支柱發起衝擊,衰退風險可能再度抬頭。
支出、移民與就業: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面臨考驗
正如前文所述,儘管2023年多項指標都預示著衰退即將來臨,但我們認為有三個因素支撐著經濟免於下滑:
  1. 透過通脹削減法案和晶片法案進行大規模聯邦支出
  2. 移民流入加速,為企業提供了更廉價的勞動力
  3. 政府部門大規模擴招
聯邦政府向經濟注入的資金規模龐大。在通脹削減法案、晶片法案的持續財政刺激以及赤字支出激增的推動下,經濟保持強勁很正常。我們此前就指出,赤字支出確實幫助經濟避免了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美聯儲大幅加息,經濟仍然避免了衰退,這一現象令人費解。從領先經濟指標到收益率曲線,諸多指標都顯示經濟衰退機率很高,但衰退始終未能出現。其中一個解釋是,自2022年底以來,通脹削減法案和晶片法案帶來的聯邦支出激增。另一個原因是,此前5萬億美元財政政策使GDP高企,其滯後效應比歷史常態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消化。」
實際GDP vs 聯邦政府支出
這波支出增長的「滯後效應」相對較長,從財政支出法案透過到資金分配再到經濟利用都需要時間。
這些法案中仍有數千億美元在持續滲入經濟。然而,隨著M2佔GDP的比例回落,經濟的預算支援正在減弱。
M2佔GDP的百分比 vs GDP
其次,「持續強勁」的就業報告背後主要有兩個驅動因素。首先是大量移民湧入美國,為企業提供了「更廉價」的員工,幫助提升利潤率。
外國就業vs美國本土就業
自2019年以來,外籍就業人數增加了438萬,而本土就業人數反而減少了51.3萬。
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在接受60分鐘欄目採訪時指出:
斯科特·佩利:為什麼移民很重要?
鮑威爾:因為移民的就業率往往與非移民持平或更高。移民的勞動參與率略高於美國本土居民,這主要是因為年齡差異。移民群體普遍年輕。」
如下圖所示,近年來非法移民的僱傭規模顯著增長。
非法移民
如果鮑威爾的判斷正確,僱傭非法移民確實幫助抑制了工資增長。結合生產率提高,這減少了所需勞動力,提升了企業盈利能力。
企業利潤與工資比率
最後,「超預期」的就業報告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政府招聘。
圖表顯示,疫情後政府招聘在月度淨就業變化中佔據很大比重,尤其是在2022年和2023年。
就業月度淨變動
然而,當前政府正在著力削減移民、精簡政府機構規模並降低赤字。
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仍存:政策收緊效應值得警惕
隨著美國今年初大幅收緊移民政策,入境移民人數顯著減少。這一政策轉向的全面影響雖未完全顯現,但餐飲、醫療保健、建築和製造業等用工成本敏感的行業可能首當其衝。鑑於這些行業近年來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任何就業形勢的逆轉都將牽動市場神經。
與此同時,政府效率部門(DOGE)正著手精簡財政開支,這種支出收縮勢必影響經濟增長。下圖對比了預算赤字佔GDP比例(反向)與GDP年增長率的關係。
資料顯示,預算赤字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原因在於政府增加的支出最終都會轉化為經濟活力。因此,如果DOGE成功壓縮財政支出,特別是裁減政府僱員,實際上就是從經濟體系中抽離資金,以此實現減赤目標。
GDP與預算赤字
必須認識到,近期的貨幣寬鬆政策實際上為經濟打了一劑「強心針」。儘管諸多經濟指標仍在警示衰退風險,但正是政府支出的大幅增加支撐了經濟執行,這也解釋了為何經濟學家近年來的「衰退預言」屢屢落空。
問題的關鍵——也是多數經濟學家容易忽視的——在於隨著這劑「強心針」效力漸退,經濟增速必然放緩。如果經濟維持2019年5%的增速水平,從疫後高點的回落幅度就足以構成技術性衰退。
不過,由於名義增長率曾攀升至接近18%的高位,經濟增速降至零以下所需時間遠超以往。透過分析歷次經濟週期中從頂峰到衰退的間隔季度數,我們預計本輪經濟增長可能需要22個季度才會轉負,這將把下一輪經濟下行的時間視窗推至2025年末至2026年中。
經濟衰退前實際GDP下降
雖然多種變數可能提前或推遲這一時間點,但值得注意的是,本輪從高增長回落的週期明顯長於往常,這也讓主流經濟學家有底氣宣稱經濟實現了「軟著陸」。
表面上看,當前經濟幾無衰退跡象。但考慮到政府正在收緊財政支出、限制移民,並對貿易伙伴加徵關稅,未來一兩年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不容忽視。
InvestingPro能做什麼?
  • 查估值:避雷泡沫股,發現造低估的股票;
  • 查財報預測:最長十年的業績預測;
  • 基本面圖表:直觀檢視營收、盈利增長趨勢。
  • 查巴菲特持倉:各大投資人持倉資料。
  • 選股器:

    根據海量指標資料篩選股票

欲瞭解InvestingPro,請訪問下方連結
https://bit.ly/40xHR2o
或點選閱讀原文
編譯:劉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