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圖▲立即加入

聯合國預計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至2.4%
5月15日,聯合國釋出《2025年全球經濟形勢與前景年中更新》報告。報告預計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至2.4%,較2024年2.9%的增速明顯回落。對貿易依賴較大的發展中國家面臨出口減少、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融資環境收緊和債務負擔加重等多重挑戰。國際貿易方面,全球貿易增長將從2024年的3.3%驟降至2025年的1.6%。通脹水平總體呈下降趨勢,但降速減緩。2025年全球通脹預計為3.6%,高於年初預測。
報告指出,自2025年1月預測以來,全球經濟前景顯著惡化。關稅上調與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供應鏈造成壓力,推高生產成本,導致企業投資放緩,波及發達和發展中經濟體。(央視新聞)
|點評|由於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聯合國在年中釋出的報告中,下調了對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測。關稅直接影響國際貿易形勢,部分行業面臨供應鏈重構以及成本上升壓力,通脹預期仍然較高。整體環境疲軟,全球經濟體均受到不同程度衝擊,連鎖反應下,金融市場波動或也會加劇。此外,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AI引領的科技浪潮正在成為新一輪變革機遇。
儘管近期中美貿易摩擦降溫,外貿形勢有所緩和,但聯合國對其影響還是抱持較為謹慎的態度。從長期來看,關稅風暴已經對全球經濟版圖產生顛覆性影響。緊張局勢暫緩後,未來的國際貿易關係依然要經歷漫長的博弈過程。
中國城市規劃全面體檢套餐出臺
5月16日,2025版《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正式釋出。這一新版城市“全面體檢”套餐更突出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強化規劃適應性,增設“城區範圍及周邊20公里農用地面積”指標,引導城郊加強“米袋子”“菜籃子”建設;增設“水源地數量”指標,推動城市實現多水源保障。
《規程》專門增加老舊燃氣管網改造進度及管道安全距離控制、電動腳踏車停車場所空間保障等監測評估;更加關注人民群眾的實際感受,“15分鐘社群生活圈”評估提級為各城市必選動作;中小學、養老設施、文體設施、衛生服務設施、菜市場和足球場地等步行5分鐘或15分鐘覆蓋情況都要體檢。今年開始,城市體檢將逐步與供地計劃等掛鉤。(新華社)
|點評|中國城鎮化建設進入中後期,城市規劃從擴張轉向了最佳化。很多城市的規模已經遠遠超出了最初城市建設規劃,一些城區的配套設施沒有跟上,缺乏精細化管理。最典型的就是交通規劃,幾乎每座大城市都存在交通擁堵的問題,這與各城區生活與辦公功能劃分明顯有很大的關係。“城市體檢”就是要在保留各城區特色的基礎上,平衡各城區之間的功能,完善配套基礎設施。
地方政府化債程序加速,新一期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正在發行,中央和地方政府有更多餘力在基建專案上予以投資。“城市體檢”既能夠提升居民生活環境的舒適度,又能夠以基建為抓手,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多需求,提振國內經濟。
日本經濟一年來首次出現萎縮
5月16日,據日本政府釋出的初步資料顯示,日本一季度實際GDP環比下降0.2%,這是一年來首次經濟收縮,弱於經濟學家預測的0.1%萎縮,也與前一季度0.6%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一季度日本經濟按年率計算萎縮0.7%。外部需求(出口減去進口)減少了0.8%,其中出口下降0.6%,進口則增長2.9%。第一季度私人支出環比持平。
此前,日本央行下調了經濟前景評估,預期2025和2026財年實際GDP增速中值分別為0.5%、0.7%,大幅低於1月預期的1.1%和1%,並預計2027財年實際GDP將增長1%。與此同時,日本央行的報告指出,2025—2026財年核心CPI預期中值分別為2.2%、1.7%,分別比1月份的預期下調0.2%和0.3%。(綜合華爾街見聞)
|點評|去年經濟剛剛有些起色的日本在今年一季度就迎來了當頭棒喝,GDP增長陷入負值。日本通脹今年繼續保持高位,這卻並非由於日本消費者消費意願高漲,其中更多是反映了食品價格大幅上漲。雖然日本工資今年保持上漲,然而生活成本的提升已經對日本居民對支出意願產生了負面影響。
雪上加霜的是,二季度日本正在面對美國關稅加徵對出口帶來的擾動,至今美日尚未達成相關的貿易協定,日本出口企業的生產活動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抑制。日本GDP很有可能在二季度繼續保持負增長,從而進入技術性衰退。日本尚未從超低利率的窪地中走出,後續經濟增長受到挑戰,日本央行更難作出加息決定。
英國出臺嚴厲的反移民政策
5月16日訊息,根據英國政府本週釋出的一份長達80頁的移民政策白皮書,英國將透過多種措施減少移民數量,例如收緊簽證發放標準,提高技能與英語要求,將永居申請所需的合法居留年限從5年延長至10年。英國首相斯塔默在釋出會上措辭激進,稱沒有嚴格的改革,英國恐將成為充滿“陌生人”的孤島。
儘管歷屆政府都試圖控制移民規模,但根據英國政府資料,過去兩年淨移民仍分別高達90.6萬和72.8萬人,遠超預期。本月初,主張強硬移民政策的改革黨在英格蘭地方選舉中大獲全勝。(第一財經)
|點評|過去兩年,為了彌補新冠疫情後英國國內出現的勞動力缺口,英國一度放寬移民限制。大量低技能移民湧入英國,英國公共服務、住房需求激增,勞動力市場正在由緊缺轉向過剩,英國重新收緊移民要求也在意料之內。政策白皮書並非法律,而是政策建議,白皮書中的措施未來或將逐步落地。
本次白皮書中還收緊了簽證發放標準,去英國留學的難度加大,畢業後在英國的工作簽證時間也被縮短。不光是英國,歐美多個國家都有收緊移民政策的傾向,出國留學的成本加大。並且,留學生的光環在國內職場中的認可度已經有所下滑,留學的價效比需要重新評估。
吉利汽車一季度淨利潤大增264%
5月15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公告,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724.95億元,同比增長25%;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為56.72億元,同比增長264%。第一季度,吉利汽車銷量創歷史新高,達到70.38萬輛,同比增長48%,已完成全年271萬輛銷量目標的26%。截至2025年4月,吉利汽車已經實現連續8個月單月銷量突破20萬。
今年2月,極氪汽車剛剛完成對於領克品牌的合併,短短數月,極氪汽車又將被併入吉利汽車。吉利汽車集團CEO、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淦家閱稱,整合後集團將實現整體效益超5%,研發效率、管理效率及營銷效率達到15%—20%。(澎湃新聞)
|點評|一季度,吉利取得了相當亮眼的業績表現。不過,相較於其錨定的競爭對手比亞迪,吉利在銷量規模與市場影響力上仍有一定差距。當前,智慧化技術帶動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下半場競爭,為了更好發力,吉利的發展策略也由戰略擴張向整合轉變。在領克併入極氪後,吉利再將極氪私有化,看來相當迅速,但並非一時之計,而是其長遠謀劃的關鍵一步。
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劇,極氪從美股退市,也能獲得更多自由發展的靈活空間。作為吉利在新能源豪車市場的重要佈局,極氪迴歸吉利的汽車體系後,未來吉利或將進一步調整其產品線。頭部車企的整合速度加快,後續行業的競爭恐怕會更加激烈。
阿里釋出財報全年收入同比增長6%
5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釋出2025財年第四季度(截至2025年3月底)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阿里第四財季營收為2364.54億元,同比增長7%。非公認會計准則淨利潤為298.47億元,同比增長22%;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36%至326.16億元。在財務年度業績方面,阿里全年收入9963.47億元,同比增長6%;非公認會計准則淨利潤為1581.22億元,相較2024財年的1574.79億元保持平穩。
2025財年第四季度,淘天集團收入為710.77億元,同比增長12%。阿里雲收入為301.27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AI收入連續七個季度三位數增長。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2%至人民幣335.79億元。2025財年,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經調整EBITA為虧損151.37億元,主要是由於對速賣通和Trendyol跨境業務的投入增加所致。菜鳥集團收入為人民幣215.73億元,同比下降12%。(澎湃新聞)
|點評|阿里這份財報喜憂參半,整體表現低於市場預期。今年國補範圍擴大,阿里核心的淘天業務營收保持增長,加收的服務費和“全站推廣”推動淘天利潤率回升。國內AI應用需求提升,阿里雲營收擴大,然而,阿里雲業務卻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尷尬表現,前期在算力硬體上的大額投入帶來的折舊費用對阿里雲淨利潤帶來了拖累。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資本支出已經放緩,或與AI晶片進口受限有關。
在國際電商業務方面,受美國關稅政策擾動,阿里主動放緩了擴張步伐,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增速有所下降。菜鳥集團業績增速下滑並非自身原因,更多的是由於上季度將部分業務劃分給了淘天和國際電商部門。整體上看,由於多項分支業務的拖累,阿里本季度財報表現並不算好。
網易一季度淨利潤增長三成
5月15日,網易釋出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網易一季度總營收288億元,同比增加7.4%。其中,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的淨收入為240億元,同比增長12.1%。歸屬於網易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3億元,上年同期為76億元,同比增長36%;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歸屬於網易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2億元,上年同期為85億元,同比增長32%。
在主營業務遊戲方面,網易披露,一季度《第五人格》收入再次創下季度新高。針對《第五人格》的亮眼表現,網易管理層表示,將進一步加大資源投入,圍繞“非對稱競技”細分賽道深化佈局,持續提升玩家體驗,讓玩家在遊戲裡體會到更多樂趣,鞏固品類護城河。(澎湃新聞)
|點評|網易一季度業績超出市場預期,老遊戲對網易業績的貢獻功不可沒。一季度網易的新遊戲並不多,僅有《燕雲十六聲》一款,遊戲的火爆為網易貢獻了不小的增量。更多超預期的部分來自2018年上線的老遊戲《第五人格》,透過玩法更新和IP聯動,網易成功使這款老遊戲重新煥發活力。同時,網易在遊戲推廣方面的方式做出了一些改變,從原有的大手筆買量推廣轉向對目標人群的精細化推廣,推廣效果沒有減弱,但推廣費用大幅降低,助力淨利潤提升。
大多數遊戲的生命週期都不算長,只有極少數經典遊戲能夠維持長期運營,騰訊和網易旗下都有這樣的長青遊戲。相比於新遊戲開發的前期投入和遊戲上線後的不確定性,認真運營老遊戲為公司提供的營收更加穩定。
週五兩市震盪調整滬指跌0.4%
5月16日,市場全天震盪調整,三大指數小幅下跌。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09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629億。高位股持續獲資金追捧。盤面上,市場熱點快速輪動,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3000只個股上漲。從板塊來看,機器人概念股集體大漲,可控核聚變概念股再度走強,智慧駕駛概念股表現活躍。下跌方面,物流概念股展開調整,美容護理、保險、白酒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367.46點,跌0.4%,成交額為4356億元;深成指報10179.6點,跌0.07%,成交額為6539億元;創指報2039.45點,跌0.19%,成交額為2985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五兩市指數調整,個股卻較為活躍。市場仍然沒有找到共識,全天板塊效應並不強,市場成交量有限,各板塊難以產生聯動效應,只能進行交替上漲。《輕型汽車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完成起草,所有的乘用車以後必須安裝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汽車零部件板塊全天領漲。公募對權重股集中調倉的傳聞被闢謠,金融、白酒等權重股表現偏弱。
本週市場整體處於震盪格局,中美貿易前景仍然充滿迷霧,4月國內宏觀資料雖有部分積極改善,但整體仍有待提振。投資者對市場的參與熱情正在下降,行業事件驅動成為市場行情展開的主要動力。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 主編 |何夢飛

面對一個相對不可預測的環境,我們不妨回到已經發生的歷史中尋找思路與解法,6月和吳老師一起去義大利,跨界激盪思維,以歷史叩問未來。
點選圖片▼瞭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