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專訪——復旦大學胡曉靜:科研女性如何實現自我成長

2025年正值《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透過30週年,這是全球推動性別平等與婦女賦權的關鍵節點。今年的國際婦女節以“為所有婦女和女童:權利、平等、賦能” (For ALL women and girls: Rights、Equality、Empowerment)為主題,在科研領域,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女性的身影在逐步攀升,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24年11月,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來自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胡曉靜老師,擔任Wiley線下作者研討會“Wiley 賦能學術成長:解密國際期刊出版與開放獲取”的主講嘉賓,帶來精彩的經驗分享。作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胡曉靜老師肩負了科研和教學的雙重身份,同時,她也是期刊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 的編委,積極投身於期刊出版中。會後,我們專程採訪了胡老師,談一談本次擔任學術研討會嘉賓的初衷和感想,也藉著婦女節的契機,帶來作為女性科研工作者的體驗和分享。
胡曉靜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主任護師,復旦大學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附屬兒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新生兒護理分會主委 
•中國科協科普中國專家 
•曾赴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地進修學習 
•研究方向:危重新生兒護理、新生兒先心篩查; 
承擔上海市科委、衛健委等課題20餘項,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一百餘篇(SCI20餘篇),主編參編新生兒護理書籍十餘部,獲授權發明六項、實用新型專利四十餘項,承擔雜誌審稿人及編委任務 
•獲得上海市“左英”護理獎,上海市人才發展基金、科技進步獎、中華及上海市護理科技獎、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科技進步獎等
01
Q:您是如何決定參與
作者研討會/會議演講的?
胡曉靜回覆(以下簡稱胡):我收到了2024年7月Wiley中國編委座談會上海站活動的邀請,因為我早先就是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 的編輯,所以對這本期刊以及Wiley出版商都感覺很親切,就接受了邀請。線下參會過程中,發現與會者都是在科研和文章發表方面非常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我們暢快地聊了審稿方面的經驗和碰到的問題,以及對Wiley的期待等。這次會議也對於我擔任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 的編輯和審稿邀請帶來很大幫助,也決心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在2024年11月,我又有幸接受Wiley出版人的邀請,擔任Wiley線下作者研討會嘉賓,也見到了Wiley全球出版團隊的Louisa  Flintoft總監,對於Wiley出版相關的活動有了進一步瞭解。在會上,我也發表了我對臨床研究以及文章投稿方面的一些觀點和經驗。 
02
Q:您為什麼想參與此類研討會?
胡:參加這類研討會,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想學習,我學習過臨床研究、熟悉文章撰寫和發表過程,但是對於編輯的工作我還不是特別有把握,對於各大出版商的工作也不太清楚,但是出版商以及旗下的雜誌是我們臨床研究的輸出站,所以最後這一站如果不瞭解,那就影響我們研究工作的展示度,尤其是臨床上的護理人,想做最有價值的臨床研究,又能透過最好的途徑進行傳播和展示,也是我們臨床護理不斷累積和發展的重要科學途徑。 
03
Q:您參加此類作者研討會的體驗如何?
胡:除了低頭拉車還需要抬頭看路。作者研討會是很好的交流機會,能看到別人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就學習,也會引發思考和創新,是促進大腦不同區域連結的好機會。聽聽出版商的工作,可以瞭解我們的車怎麼更好的行駛在出版的道路上,當然不是為了出版而做研究,但是做的研究展示的方式應該要符合出版的要求,兩者相輔相成。出版商應該聽聽研究者的心聲,而研究者也需要了解出版商的宗旨和要求,才能更完美地結合。對於醫學研究來說,作者通常也是讀者,所以作者的心聲出版商也需要重視。而這樣的活動恰恰體現了Wiley對於作者群的重視。 
04
Q:您從與會者中得到了哪些反饋?
胡:我看到了與會者們的形體動作上對於活動的認可,Louisa介紹Wiley的時候大家的反應是“哦,原來是這樣”,無疑是解決了很多與會者的疑惑。而我介紹的時候,大家的反應是“對的,有道理”,因為大家的目光和頻頻點頭給了我這樣的訊號。其實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讓與會者們多多發言,一定會得到更多的資訊,得到更好的學習。因此,無論參加會議、參與交流、收集反饋,這些過程都是學習,大家都在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05
Q:您的研究方向是母嬰與兒童護理,在科研工作和臨床護理工作中,您看到過哪些令您觸動的女性力量?
胡:我曾經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護士長的崗位任職很多年,也讓我見證了一個個令人動容的瞬間:早產兒在暖箱中開始他們生命的初次鬥爭時,新生兒護理團隊夜以繼日地守護,確保患兒的呼吸道暢通無阻,並溫柔地在其口中塗抹上母親的初乳;當感染患兒出現休克的跡象時,護理人員輪班值守,直至患兒的生命體徵穩定;他們不斷地與患兒母親溝通,並指導患兒的父母進行袋鼠式護理,以促進新生兒的發育和成長。這些白衣天使們以超越職業範疇的付出踐行著南丁格爾誓言——哺乳期護士放棄哺乳假堅守崗位,自己還是獨生子女的護士將病房患兒視如己出,資深護士節假日值守病房。最令人欣慰的回報,是多年後偶遇那些曾經救治的極低出生體重兒,如今已成長為健康學童,他們純真的笑臉和溫暖的擁抱,正是對護理工作者無私奉獻的最佳詮釋,也是支撐我們持續深耕新生兒重症護理領域的精神動力。這種用生命守護生命的職業信仰,構築起新生兒醫學最溫暖的人文底色。
06
Q:您如何看待臨床護理領域中女性的職業發展?
胡:關於臨床護理領域中女性職業發展的思考,需要超越傳統職業評價體系的桎梏進行審視。作為與人類生命質量直接對話的專業領域,護理工作本質上是對生命照護藝術的極致演繹——這要求從業者既要有精準的專業判斷力,又要具備持續輸出情感支援的能量。女性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展現出的獨特優勢,恰恰體現在這種多維能力的完美融合:她們既能透過細膩的觀察捕捉患者細微的病情變化,又能以特有的共情力構建溫暖的治療性人際關係。
現代醫療體系中的護理專業,早已突破單純技術操作的範疇,發展為集生命支援、心理疏導、健康指導為一體的綜合學科。在這個需要持續輸出人性溫度的職業領域,女性護理工作者用專業素養重構了傳統認知中的"溫柔力量"——新生兒監護室裡精準計算的輸液泵引數除錯,重症病房中兼顧生理指標監測與臨終關懷的複合照護,急診科裡同時完成創傷處理與心理危機干預的快速響應,這些場景都生動詮釋著護理專業的現代內涵。
社會對職業價值的認知亟需建立新的座標系。當我們將護理工作者的職業成就置於生命維度進行考量時,那些在深夜監護儀警報聲中堅守的身影,那些為壓瘡患者每小時翻身記錄的專業堅持,那些教會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耐心指導,這些構建健康中國的基石性工作,遠比簡單的經濟指標更能體現職業的真正價值。這種以生命影響生命的職業特質,正是護理專業成為醫療體系重要支柱的根本所在。
結 語
從臨床護理到學術編輯,從科研探索到教學傳承,胡老師的分享詮釋了女性在科研道路上的堅韌與智慧。“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她對於科研工作的理性和思考,以及在護理管理工作中展現出的人文關懷意識和大愛,讓我們看到了女性多樣的美。願每位女性科研工作者都可以像花一樣綻放,為自己,為社會,為心中的理想和堅持。也祝全天下所有女性同胞,婦女節快樂!
如果你也是一名護理領域科研工作者,希望與我們分享你的科研故事,歡迎致信:[email protected], 讓更多讀者聽到你的聲音。
線上研討會回放:
醫學期刊寫作與投稿指南
在上文提到的“Wiley 賦能學術成長:解密國際期刊出版與開放獲取”研討會中,胡曉靜老師帶來了關於“醫學期刊寫作與投稿指南”的報告,從編輯的角度分享了選刊與投稿的注意事項。醫學領域的小夥伴們如果對醫學期刊投稿有疑問,歡迎免費觀看!
https://iwcvd.xetlk.com/s/1oGpuT
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
期刊簡介
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 是一個國際性平臺,專注於推動護理管理和領導學科的發展。雜誌鼓勵學術討論和深入分析,提供豐富的實踐依據,幫助提升護理和醫療領域的管理、創新和領導水平。透過發表原創研究和綜述文章,期刊及時呈現當前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和最新進展。
全球醫療保健領域複雜多變,不斷湧現新的挑戰和問題。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 期刊歡迎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員、學者、從業者、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投稿,共同探討這些問題,為國際護理管理和領導領域的知識積累貢獻力量。
期刊的主要目標:
  • 為護理管理和領導領域的從業者和研究者提供實用資訊
  • 探討並深入討論護理管理和領導中的熱點問題
  • 評估當前實踐的科學依據
  • 推動護理管理和領導的最佳實踐發展
  • 分析政策變化帶來的影響
  • 關注治理、質量和安全等方面的核心問題
Wiley期刊系列
為滿足研究人員的不同需求,確保高質量的研究被發現和廣泛傳播,Wiley全新推出Forward系列Influence系列期刊
Wiley Forward 系列期刊是Wiley 旗下OA(開放獲取)期刊品牌之一,包含200多種基於可靠科學的期刊,提供快速精簡的發表流程,注重學術嚴謹性和科研誠信,助力青年學者提升科研影響力。
Wiley Influence系列期刊是我們的旗艦開放獲取期刊系列。該系列期刊面向持有新穎性、開創性或重大研究成果的作者,以擴大作者的科研影響力。
點選此處,瞭解更多期刊系列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