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模型,看懂升職加薪的完整邏輯

在職場這場馬拉松中,每個人都渴望在某個轉角迎來自己的升職加薪。而這一切,並非偶然,而是基於一套清晰的選拔邏輯。500強企業高管的閉門分享揭示了成為高潛人才的五大維度:品性、態度、能力、目標和協作。這些維度構成了職場成功的完整邏輯,也是通向升職加薪之路的關鍵。本文將帶你一探究竟,如何透過這五大維度,讓自己成為公司眼中值得培養的高潛人才。
———— / BEGIN / ————
在一場閉門分享會里,聽到來自500強企業高管講高潛人才選拔標準,我發現:高潛人才選拔標準,也是我們之所以能獲得升職加薪的底層邏輯。

01 什麼是高潛人才?

高潛是指不僅在當前崗位上表現出不俗業績,還具有高度發展潛力的人。從這裡面,我們已經可以知道,要成為高潛人才,不僅要當前工作做得好,還得讓公司覺得你是有很大發展潛力,值得培養的。
為什麼說高潛人才的選拔標準,就是升職加薪的底層邏輯呢?
因為升職加薪,和績效提成、專案獎金等一次性的獎勵設立是有不一樣初衷的。升職加薪一般是在為這個員工的將來投入,是支付給TA的潛力的。
這裡有一個非常大的誤解,大多數職場人認為“給多少錢,幹多少事”、“在其位,謀其職”,但升職加薪的邏輯卻是:“幹多少事,給多少錢”、“欲在其位,先謀其職”。
幹多少事,給多少錢:指如果希望得到大於普調的加薪,需要在當前崗位的職責範圍內再多思考一層、多做一些,達成超過公司對這個崗位原本認知範圍的結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業績表現優先。
這個優秀一定是公司眼裡的優秀,而不是我們自己認知下的優秀。
很多人認為自己做了很多事,幹了很多活,卻得不到加薪,那要麼是沒有達成結果,要麼是沒有呈現結果,要麼是結果的優秀程度在他所在的整個團體不足為奇。
欲在其位,先謀其職:如果想要讓自己的職位更近一步,要在滿足現有崗位的要求上,先一步做到更高職位裡對人才的要求。
升職,是比加薪更進一步的、對結果的認可。
不可否認,升職有很多其他因素,但有一個基本事實是,大多數升職,都是因為這個人先開始做了下一個更高的職位做的事。
在這些事情裡,公司看到了結果,於是認為給出這個職級會幫助TA進一步擴大之前的成果,才會有最終的職位提升。

02 那如何成為高潛人才,進入升職加薪榜單上的名單呢?

考察的維度可以分五個:

1. 品性:正直誠信的程度

如果一個人連做人最基本的正直和誠信都無法保證,即使能夠帶來的牟利也是短期的,無法長久,反而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危害。
試問,誰願意和一個道德有虧的人長期交往呢?

2. 態度:堅持和韌性的程度

當前是變化的時代,能不能積極的應對變化帶來的挑戰,不逃避、不找藉口、不玻璃心,勇於跳出自己的舒適區不斷的成長,是靠這樣的態度來保證的。
態度不是說在你嘴裡,而是表現在你行為裡的體現。

3. 能力:尤其是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強不是讀了多少書,而是學習以後能不能運用,以及能運用多少。是能不能有足夠的洞察力,是看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會不斷地進步。
能力的水平,是站在公司維度上看你產出結果來衡量的。

4. 目標:要有遠大的目標

人越往上走,越要有很強的宏觀視角,去把握住當前和未來的趨勢。只有當你能看到更高的天空,才能知道往哪個方向努力,估算出有多少成長的空間。
你永遠無法命中你看不見的目標。如果你的目標短小,那麼你再驚才絕豔,也只能命中短小的目標。

5. 協作:與他人的連結程度

與左右逢源不一樣,這句話實則是雙贏思維的另一個表示,一個人或一個團隊能達成的結果有限,要在公司裡脫穎而出,必須懂得連結他人,找到雙方共贏的方式擴大成果。
當你的成功會讓更多的人受益,你才會更容易成功。
品性、態度、能力、目標、協作,這五點所組成的升職加薪邏輯模型,可以用一棵大樹來形象的表示。
樹根是品性,根不穩則撐不起一棵樹;
樹幹是堅韌,再好的根也需要支撐開花結果的樹幹;
樹葉是成長出來的能力,它們開花結果呈現所看見的枝繁葉茂;
目標和協作雖然不在這棵樹本身,卻一個是樹生長的空間,一個是可以連山遍野的森林,是我們繼續進階的關鍵。
———— / E N D / ————
本文來自公眾號:林間有影落 作者:林影落
👇 想要第一時間瞭解行業動態、面試技巧、商業知識等等等?加入產品經理進化營,跟優秀的產品人一起交流成長!
———— / 推薦閱讀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