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原董事長王宜林背後的“政治騙子”

轉載自 | 深藍財經
作者 | 吳瑞馨

一直以來,官場的各類“黑色幽默”層出不窮。
央視1月6日晚播出的電視專題片《反腐為了人民》第二集《風腐同查同治》,就又為世人揭露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官場現行記”。
一個只有中專學歷的包工頭,居然靠偽造的“國學大師的弟子”身份,將飯局搞成迷魂局,忽悠了中石油系統一批高官落入陷阱。
其中就有原中國石油原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徐文榮,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宜林,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諮詢中心副主任古學進等人。
這些官員職位不低,中石油為副部級國企,黨組副書記至少是個廳官,而且個個可謂見多識廣,怎麼就會被騙了呢?
用一句話就可以解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這些“上鉤”的官員,就是因為貪權與貪財。
其中故事得從一個名叫周顯明的政治騙子說起。
據專題片介紹,周顯明是吉林人,中專學歷,曾是當地石化專案的包工頭。
做工程的人都知道,想攬活,結識領導,而且是那種說得上話的大領導,最重要。
於是,周顯明就來到北京,想透過飯局拓展關係。
有人可能不解,一個外地的包工頭,如何能透過飯局拓展關係呢?
這其實恰恰是他來北京的重要原因。
首都北京,除了中石油、中石化總部在此,還是各大部委所在地,各類飯局自然免不了。
各類“老鄉圈”“同學圈”“職業圈”等,其實都是透過飯局攢人脈拉關係。
組局人充當中介,可從中獲取資源與好處;被請的人會覺得自己有面子,還有機會擴大京城的人脈,十分樂意赴約。
所以,北京有很多人會頻繁組局,邀請各種關係人物前來赴宴,各取所需。
周顯明肯定不是第一次來北京,做工程的他自然之前就多次來北京參加各類飯局,從中尋找機會。
中國石油幹部中,首先結識周顯明的是徐文榮。
徐文榮在專題片中說,他與周顯明是“2008年,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彼此認識了”。
或許有人要問了,周顯明身份不對等啊,如何能混跡到石油系統高官的飯局呢?
大家可能聽過這麼一句話,“出門在外,身份是自己給的”。
但更多場合,身份其實是組局人給的,為的也是給自己臉上貼金。
所以,飯局上的科長往往被介紹為“處長”“局長”,開跨境電商的,可能就被誇成“做國際貿易的”,只有兩個人的小公司老闆,也可能成為某“億萬企業的X總”……
這種小伎倆在外地很常見,也很少有人當真。
可在北京這樣臥虎藏龍的地方,此類飯局上,就沒人敢輕視了,都想著“萬一”呢?
這又要提到北京的飯局與眾不同之處了。
網上曾流傳過一篇題為《北京的飯局和騙局》,裡面詳細介紹了北京飯局背後的“權力尋租”系統,以及各類騙子和真真假假的“裝家”故事。
騙子就不用說了,就是虛構身份,想方設法騙有所求的人錢財。
“裝家”就有意思多了,有的確實是某中央單位的工作人員,但實際身份可能就是某個後勤科的司機或打雜的。
可人家畢竟是見過世面的,拿捏幾分大領導的風度哄騙那些沒見過世面的外地人,還是手拿把掐。
他們的特點就是說話不緊不慢,說話雲遮霧繞,故弄玄虛,任何場合都泰然自若。
還有一些背景確實特殊,出入有掛軍牌的車輛接送,身邊還有眉清目秀身穿行政夾克的年輕秘書伺候,說他是多大的領導都有人信。
此外,就是大領導的家屬和身邊人,他們身份更為神秘,談話間似乎不主動提那位大領導,可字裡行間又處處顯示自己和大領導的關係親密。
反正,不管哪一類騙子,還是所謂“裝家”,核心目的都是忽悠老闆拿錢找他們辦事。
能坐在這種飯局的都不會是普通商人,遇到的難題也絕非小事,自然付出的“茶水費”“諮詢費”也不會是一筆小數目。
可以肯定地說,對於京城此類飯局,周顯明肯定見過、吃過,甚至可能還被騙過。
但也是因為交了“學費”,他才會認真總結,並將其應用到實踐中。
周顯明知道自己並無高深背景,也不是什麼“趙家人”,很難真正融入到那些高官的圈子,便選了一條特殊賽道——偽裝某“國學大師”的弟子。
其實,這樣的選擇很高明。
京城飯局中,席間非富即貴,彼此都很矜持,嗜好也不盡相同,唯獨對國學文化都有著或真或假的興趣。
別看周顯明只有中專文化,但他確實對國學很有興趣,也花時間研究過,所以說的內容也算有模有樣。
由此,周顯明又結識了許多對國學有興趣的領導或領導。
不過,這只是周顯明在飯局中引誘他人注意的“鉤子”,關鍵還是他要順勢帶出那些與他有共同興趣的“大領導們”。
能在飯局中繪聲繪色談論某些對國學有興趣的大領導, 顯然是很能給期望再進一步的官員帶來巨大情緒價值的。
可謂說者“有心”,聽者更“有意”。
2008年徐文榮與周顯明結識時,正處於情緒低落期。
當時,已是中國石油總經理助理的徐文榮在這個崗位已經原地踏步了4年。
原因是2003年12月23日,重慶發生“12•23”川東井噴事故,導致時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馬富才引咎辭職。
這件事讓時任馬富才助理的徐文榮受到影響,高升無望。
更令徐文榮鬱悶的是,隨後從青海調任而來的蔣潔敏把持中石油多年,自己還是沒能得到重用。
讓徐文榮更難以接受的是,曾經的師兄王宜林,起步差不多,卻早已和自己拉開差距。
沒錯,徐文榮和王宜林都曾是華東石油學院校友,早年就是老相識。
1978年,17歲的徐文榮考入華東石油學院物理勘探專業;同年, 22歲的王宜林也考入了勘探系石油地質勘探專業。
華東石油學院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前身,是國內石油行業最著名的“黃埔軍校”。
雖然倆人相差5歲,但在同一個校區讀書,專業又相近,至少在校時就是彼此熟悉的同學關係。
畢業後,王宜林被分配到了新疆克拉瑪依油田,徐文榮則分配到中石油位於河北涿州的地球物理勘探局。
經過十多年的歷練,人到中年的倆人終於在系統內有了一些地位。
1996年,40歲的王宜林成為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瑪依市)黨委常委、副局長兼勘探總地質師。
隨後幾年,倆人更是步步高昇。
1999年9月,王宜林晉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3個月後,徐文榮原地轉正晉升局長、黨委副書記,正式步入正廳級官員行列。
2003年,王宜林離開新疆,先是調任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總經理助理,第二年便直接晉升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副總經理,並繼續兼任分管新疆公司的總經理。
此時,徐文榮也風光無限。
2022年,他所在的中國石油集團所屬物探局與新疆地調處、吐哈物探公司、青海物探公司、長慶物探處、華北物探公司、大港物探公司7家單位共同組建成立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
徐文榮出任首任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職工人數超過2萬人。
從職級來說,王宜林與徐文榮都是廳級官員,彼此也都是石油系統掌握大權的高官,前途無量。
可就是之前提到的2003年發生的重慶 “12•23”川東井噴事故,王宜林與徐文榮彼此的仕途發生了轉變。
馬富才引咎辭職時,時任副總經理的王宜林未受影響。
可那時熬了多年的徐文榮早已被暗示,要晉升為黨組委員、副總經理,並進一步成為中管幹部。
隨著馬富才離去,徐文榮升遷之事成了泡影。
對於徐文榮的境況,熟悉石油官場的周顯明自然心知肚明。
可他畢竟不是啥高階幹部,也沒啥本事能直接提拔徐文榮,只能用所謂的國學文化,一番雲裡霧裡安慰徐文榮要耐心。
周顯明這種安慰,也算投其所好。
由於幾次升遷都被擱置,徐文榮為了平息內心的焦躁,對外宣稱自己“早已看淡一切”。
面對周顯明幾番“開導”,加上他總在席間吹噓自己與所謂“中央領導”暢談國學的小故事,徐文榮心悅誠服喊其“周老師”。
事實上,周顯明忽悠人的套路很簡單,利用“資訊差”。
因為常年周旋在北京大大小小的飯局,周顯明經常能聽到各類所謂的“內幕資訊”。
周顯明的本事在於他能把這些資訊包裝後,再新增一些真真假假的細節,然後在另一個飯局上販賣。
比如他透過某些渠道知道某個官員可能要調到外地,他卻在飯局上謊稱是自己透過領導關係幫忙促成。
等那位官員果真外放後,徐文榮等人便深信不疑。
其實,這很像如今社交媒體使用的“大資料推送”,官員們越是想知道什麼,就越是會去關心某個人、某件事。
一旦發現變化,自然便覺得“周老師”能力非凡。
而且越是到了一定級別的官員,對能力之外的“關係”深信不疑,對那些“既懂國學,又有通天關係”的“大師”更是極為敬重。
畢竟,萬一對方真有能力在某個大領導面前說上話,不管是美言還是抹黑,都不能得罪。
官場上的傳聞,亦真亦假、亦虛亦實,讓別人無法驗證,也就成了騙子最好的包裝。
周顯明也很有策略,從不在飯局上表現出任何企圖,總是一副風輕雲淡的超脫模樣。
在他看來,對方都是老江湖,目的性太強的話,會讓對方警惕,甚至嚇跑,得放長線釣大魚,慢慢滲透。
因此,徐文榮與周顯明交往數年後,覺得這位“周老師”氣度不凡,而且從沒有麻煩過自己,便將王宜林也介紹其認識。
對付王宜林,周顯明也是一樣的套路,從不和對方提什麼要求,只是高談闊論國學文化,偶爾再說說自己知道某些大領導的趣事,以顯示自己身份不一般。
面對兩位石油系統的高官,周顯明不是沒有想法,而是知道機會沒有到,自己在飯局上積攢的那些信任感還不夠,需要再沉澱一把。
2011年4月,王宜林離開中石油晉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對於王宜林來說,他這次晉升從軌跡上看,並無特別例外。
可面對叵測的官場,他之前也無十足的把握能夠確保晉升。
因此,他偶爾也會向心中的“周大師”訴說苦惱,希望能給出一些判斷。
周顯明對其態度和對待所有類似心理的官員一樣,都是安慰對方少安毋躁,表示自己會暗中幫忙,高升是一定的。
這其實也是騙子的慣用伎倆:如果對方後續沒能升官,自然不會再找自己,也沒啥可以變現的機會,反正也沒啥損失;可如果對方升官了,自然會覺得是自己出了力,那關係就完全不一樣了。
而對於被安慰的官員來說,也總是願意選擇相信騙子的話,這樣才能讓自己安心。
事實也是如此,王宜林成為中海油董事長後,對周顯明徹底信服,總想要報答一下。
也是在這時,徐文榮也被調任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正式跨入中管幹部序列。
倆人幾乎同一時間調動,讓二人覺得這是周老師“人脈”起了作用,對其能力深信不疑。
從此,只要周顯明組局,倆人每請必到,還不斷在席間誇讚周顯明“本事非凡”。
周顯明知道,自己等待多時的機會來了。
一次在看似不經意間地聊天,他與徐文榮說自己有個親戚在吉林做石化工程。
周顯明故意沒有提什麼要求,可徐文榮卻立即會意,主動提出幫他拿點專案。
徐文榮覺得自己幫了“大師”忙,未來就有機會再繼續往上爬。
於是,在徐文榮安排下,周顯明在石油系統攬了好幾個專案,賺得盤滿缽滿。
2015年5月,王宜林回到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擔任董事長、黨組書記。
當時徐文榮正好想調回中國石油,請託周顯明幫忙。周顯明於是順勢利用王宜林,請他關心徐文榮的調動。
6個月後,徐文榮重返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擔任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兩位校友再次回到共同的老單位,感謝的自然是“周大師”。
迴歸中石油後,徐文榮想借此擴大自己的資源,在內部經營小圈子。
可那時,由於中央八項規定早已實施,官員在外面大吃大喝已不方便。
周顯明知道徐文榮心思後,於是在徐文榮家附近小區租了間房,打造成專門的特色食堂,方便徐文榮請人吃喝、打牌,他則藉機參與其中,結交更多中石油中層幹部。
周顯明 “圍獵”的中石油中層幹部中,有個名叫古學進的官員,對其十分殷勤。
當時,古學進是中國石油資訊管理部副主任,主任即將退休。
周顯明瞭解到這些資訊後,主動許諾能幫助古學進晉升職務,古學進當然求之不得。
事情也很簡單,周顯明利用王宜林插手幹部任命,實現了將古學進扶正的計劃。
古學進當上部門主任後,對周顯明感恩戴德,私下便將數百萬標的的資訊化專案交給周顯明指定的公司。
周顯明獲利後,也沒忘古學進,倆人都從中攫取了鉅額非法利益。 
周顯明也很清楚,想讓王宜林、徐文榮更加信任自己,僅靠包裝出的“大師”身份顯然不夠。
於是,他一邊與王宜林、徐文榮等人不斷廝混,一邊也同時送上房產、錢款,透過利益均沾將他們徹底繫結,以便能更肆無忌憚地在中國石油謀取利益。
僅僅數年時間,透過王宜林、徐文榮等人關係,在中國石油左右逢源的周顯明,透過承攬工程專案獲利近3億元,嚴重破壞了中國石油政治生態。
當然,周顯明賺到的這些錢,與王宜林、徐文榮後來被查後暴露出的鉅額資產,只是小意思。
一心想透過結交中石油幹部獲利的周顯明,最終也因“遇人不淑”而翻船。
當上部門主任後的古學進,變得貪婪和跋扈,在諸多專案上違規操作,同時排斥異己,安插親信,招致內部不斷有人舉報。
王宜林與徐文榮也多次接到相關舉報,但由於知道古學進和周顯明關係匪淺,擔心其中有周顯明的專案,便睜隻眼閉隻眼。
既然內部不作為,舉報古學進的人直接告到了更高級別的紀檢機構。
2022年12月,經過嚴密調查後,古學進被採取留置措施。
紀檢監察機關很快就挖出了周顯明,不僅揭穿了這個政治騙子的底細,還順藤摸瓜牽出了徐文榮和王宜林。
專題片提到,王宜林、徐文榮、古學進等人除了結交政治騙子,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還被查出存在靠油吃油的貪腐問題。
目前,徐文榮以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王宜林和古學進已被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公訴。
中石油內部這起頗具黑色幽默“大師”案,似乎就此塵埃落定。
騙子圖的是官員手中的權,謀的是權力帶來的財;官員被騙,是因為迷信騙子編織的“關係”和“人脈”,渴望在關鍵時刻能幫自己一把。
正所謂“久為局中人,必有局外事”,有需求就有供給。
只要心中的那股貪念不除,周顯明這樣的政治騙子就永遠不會銷聲匿跡。
商務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