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競爭激烈的加密市場中,專案護城河的概念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流動性和TVL(總鎖倉量)。僅依靠這些優勢已不足以確保長期的市場地位。本文探討了加密應用如何透過品牌塑造、使用者體驗的差異化和持續推出新功能來建立真正具有防禦力的護城河。透過分析Uniswap和Hyperliquid等專案的成功,我們發現持續創新是加密專案抵禦競爭並實現價值捕獲的關鍵。

傳統護城河的啟示與加密世界的挑戰
在傳統市場中,公司的成功往往歸功於其護城河。這可能是網路效應、使用者遷移成本或規模經濟等因素。而這些護城河能夠幫助公司長期保持競爭優勢,並持續捕獲市場價值。然而,在加密領域,事情並不那麼簡單。加密市場的獨特結構加劇了競爭,傳統的護城河概念在這裡需要重新定義。
加密市場的三大結構性差異
可分叉性:加密應用可以輕鬆被複制,這使得市場進入門檻低。
可組合性:應用程式之間的互操作性降低了使用者的轉換成本。
基於代幣的使用者獲取:代幣激勵作為使用者獲取的工具,使得加密專案的客戶獲取成本相對較低。
這些屬性共同加速了加密專案的競爭動態。一個應用程式一旦啟動收費模式,便會面臨無數分叉或相似的競爭對手,它們往往提供更便宜的替代方案,甚至用代幣補貼使用者。
防禦性的新框架:不可分叉和不可補貼的特性
為了判斷一個加密專案的防禦能力,我們可以借用沃倫·巴菲特的框架:如果我有足夠的資金去複製一個專案,能否輕鬆搶佔市場?在加密領域,這一問題可以變為:如果我分叉這個應用並投入數千萬美元的代幣補貼,能否佔領市場?
像Aave這樣的借貸協議,擁有巨大的流動性池,因此很難被簡單複製。流動性和雙邊網路效應使其具有一定的防禦能力。然而,假如一個資金充足的競爭對手分叉了Aave並提供大量代幣補貼,使用者可能會因為借貸市場本質上的無差異性,選擇離開。
儘管如此,真正的問題在於,這種防禦力能否抵禦來自其他領域的競爭。例如,MakerDAO的借貸分支Spark在推出後,已經從Aave手中搶佔了超過18%的市場份額。可見,儘管Aave具有一定的防禦能力,但其在面對跨領域競爭時仍然存在脆弱性。
DEX與前端的價值捕獲:從流動性到使用者體驗
去中心化交易平臺(DEX)曾被認為比聚合器擁有更強的防禦能力,因其擁有流動性層。使用較少流動性的分叉交易平臺會增加滑點和交易成本。然而,隨著基於意圖的前端的崛起,DEX的防禦力正在被削弱。這些前端透過整合鏈下的流動性來源,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執行結果,從而繞過了流動性啟動階段。
此外,前端的演化使得它們與終端使用者的關係更加緊密,聚合了更多的使用者注意力。例如,Jupiter透過其直觀的前端設計和使用者控制,成為了鏈上第四大永續合約DEX。這種與終端使用者的緊密聯絡,賦予了前端更強的議價能力和競爭優勢。
真正的護城河:持續創新和使用者體驗的差異化
在加密行業中,流動性和TVL固然重要,但它們並不足以成為可持續的護城河。真正難以複製的防禦力源於團隊持續推出新功能和產品的能力。Uniswap成功抵禦了SushiSwap的競爭,正是因為它具備持續創新的能力。同樣,Hyperliquid的迅速崛起也得益於其團隊打造了迄今為止最直觀的永續合約DEX,並且不斷更新產品。
因此,能夠持續捕獲價值的加密專案,往往背後都有一個永不止步的創新團隊。在這個幾乎不可能存在傳統護城河的行業中,持續創新無疑是最強的防禦來源。
– END –
宣告:本號內容部分為原創,部分整理來自網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網路引用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如需商務合作,請聯絡後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