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新聞週刊5月22日報道 4月15日清晨,密西西比州焊工Kasper Eriksen帶著激動和期待,驅車數小時前往孟菲斯(Memphis)。這一天,是他申請美國國籍的最後一步——N-400入籍面談。他帶著妻子Savannah Hobart Eriksen,一路幻想著自己成為美國公民的那一刻。
結果,他被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當場帶走。

圖:gofundme官網截圖
原因?
一份據稱“存在誤會”的舊檔案,時間可追溯至2015年。事先無人通知,面談變成拘留,全程如設好陷阱。懷孕22周的妻子被原地遣返,獨自開車回家,留下Kasper音訊全無。
這不是間諜,也不是逃犯。他是一個在美國合法生活12年的焊工,是四個孩子的父親,是社群眼中的模範移民。他有綠卡、有社保號、有有效駕照,工作穩定、依法納稅,努力蓋房、養家餬口,正為第5個孩子的出生做準備。他的“錯誤”,是移民局系統裡十年前某份表格的“技術性瑕疵”。

如今,這位曾幾步之遙即可成為美國公民的綠卡持有人,被丟進路易斯安那州的拉薩爾拘留中心,已被關押超過一個月,無審理日期、無釋放安排——徹底陷入“系統性遺忘”。
他的妻子Savannah在接受採訪時說得很清楚:“Kasper沒有任何違法記錄。他守法、辛勤工作,是我們的家庭頂樑柱。他的拘留毫無理性,更像是一種報復。”
回顧他的移民歷程——2009年首次以交換生身份赴美;2013年與Savannah結婚後正式開啟合法移民程式。十年裡,他以工地為家,靠焊接養活一家六口,如今正親手蓋起屬於這個家庭的房子。但這些年來的努力,在ICE面前如風中燭火,說熄就熄。
讓人痛心的是,這種“抓錯了也不鬆手”的荒誕,並不是孤例,而是正在美國悄然上演的“系統性清算”之一環。
根據錫拉丘茲大學的資料,美國移民法庭目前積壓超過370萬起案件,處理速度嚴重滯後。而在川普政府第二任期的強硬移民政策下,當局公開宣稱正在推行“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集體遣返行動”,基層執法已明顯轉向“先抓再說”。無論你是避戰烏克蘭人,還是在美納稅十年的丹麥焊工,都可能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被“清除”。
烏克蘭男子Zinkevych:合法身份,仍被威脅遣返回戰區
Pavlo Zinkevych,37歲,2022年以“團結烏克蘭”(Uniting for Ukraine)計劃合法入境美國,擁有I-94、社安號,且正在申請臨時保護身份(TPS)。2025年1月26日凌晨,他因輕微交通違規被得州Frisco警方攔下。在現場酒駕測試中因腿部舊傷無法單腳站立而“未透過”部分專案。雖然呼吸酒測後並未定罪,Zinkevych仍被ICE下令拘押。
至今他已被關押超過3個月。其未曾被判有罪,身份合法,卻因ICE單方面撤銷“人道假釋”,而被送入德州Bluebonnet拘留中心。其未獲醫療照護,牙痛、腿傷無解,被迫以編號而非名字生活,還遭遇歧視性言語。而他的未婚妻則揹負律師費、房貸違約、信用評分坍塌之苦。

圖:Kasper Eriksen一家,gofundme官網截圖
Savannah在接受採訪時直言:“這件事不僅摧毀了我們的經濟支柱,也打垮了孩子們的精神支柱。”她一個人要面對五個孩子、昂貴的律師費、被迫停工的建房計劃、瀕臨違約的賬單。而他們所能依靠的,只是親友的籌款和社群的捐贈。
“Kasper從不抱怨。他是那種在下班後還會陪孩子拼積木、查漏補課的父親。但他不是美國想要的那種‘合法移民’,所以他們就能這麼輕易地將他從家庭、工作和社群剝離。”
而這一切,僅僅源自一個沒人提前解釋過的“檔案問題”。
不問因果、不講比例、不顧後果——這就是當下美國對待移民的現實寫照:系統已經不再運作,而你,只是一個等待處理的編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