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Med:全球76%胃癌可歸因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68%在亞洲!篩查——根治,刻不容緩!

Bringing medical advances from the lab to the clinic.
前言:
Nature Medicine最新一項究基於GLOBOCAN 2022的資料和聯合國人口預測模型,評估了2008–2017年出生佇列的終生胃癌發病負擔及其中可透過根除幽門螺桿菌預防的病例數。
研究首先將185個國家按大洲、聯合國區域和人類發展指數(HDI)分組,結合各年齡段的胃癌發病率與同年齡段的全因死亡率,模擬計算個體從5歲到84歲期間的累積發病風險;隨後依據多項佇列研究和敏感免疫印跡法測定的歸因分數,估算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的可預防胃癌病例數,以期為公共衛生決策提供量化依據和優先干預目標。
結果顯示,
若現有控制措施不變,全球2008–2017年出生的人群中,預計將出現1560萬例(95% UI 14.0–17.3 萬)胃癌病例,其中約76%(1186萬例)可歸因於幽門螺桿菌感染而具備預防潛力。亞洲大陸貢獻了約68%的病例(1062萬例),其次為美洲(13%)和非洲(11%);按HDI分層,高和很高HDI國家合計佔60%以上的病例負擔,而年齡標準化發病率低於每10 萬人10例的地區也將承擔約42%的總病例數。
人口結構變化對未來胃癌負擔影響顯著: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多數國家出生佇列的終生髮病負擔預計將是當前2022年估算值的六倍以上;拉美與亞洲部分地區也將增加2–6倍。
相反,日韓等高發高HDI國家由於發病率持續下降,未來負擔或呈減小趨勢。
此外,模型敏感性分析表明,若幽門螺桿菌篩查根治策略能夠達到80–100%的影響效果,可分別減少約60%–75%的胃癌新發病例,足見該干預的公共衛生價值
研究強調,
應將胃癌防控重心從傳統的高危終末篩查,轉向面向年輕一代的“篩查—根除”一體化策略,尤其在低中HDI且預計負擔劇增的地區,亟需開展先導示範專案並建立高質量的癌症登記系統。
同時,推動幽門螺桿菌疫苗研發,借鑑HPV疫苗等經驗,將有助於在資源有限環境中實現可持續的一級預防。
編者按:
胃癌作為全球範圍內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的惡性腫瘤,其防控工作始終是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課題。本期研究首次基於GLOBOCAN 2022估算資料與聯合國人口預測模型,系統評估了2008–2017年出生佇列終生胃癌負擔,並量化了幽門螺桿菌根除干預的預防潛力。
制定面向年輕世代的“篩查—根除”一體化策略,刻不容緩!
最後,想和各位同仁交流下我們家做的預防。
我本人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並且曾因胃潰瘍出現過胃出血低血壓休克;可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維護。
所以我們家很早就採取了預防措施:
1,我和我太太都做了檢查。
然後我做了三聯治療,效果顯著。
2,從我們家老大出生時,我們家就採取了分餐制和公筷制。
當時雙方父母輪流來幫助我們,他們也能理解這種做法。
3,用洗碗機洗滌和高溫消毒碗筷。
4,刷牙杯子和毛巾等都是專屬個人,避免混用。
最後期望各位同仁重視幽門螺旋桿菌,成為預防感染的主力並影響朋友們;尤其是在聚餐時也用公筷,這個同樣重要。
參考文獻:
https://www.nature.pubapi.xyz/articles/s41591-025-03793-6

編輯:Justin L,助理:ChatGPT
征戰CA公眾號,以分享癌症領域最新研究為主旨,希望由此推動由實驗室向臨床應用的轉化。歡迎您的投稿與合作;也希望其他醫學科學家以推文的形式分享您的研究成果。
點選👆,關注癌症研究進展
運營:美國Healsan諮詢公司CA專案組,專注於臨床科研及臨床試驗的服務公司,擅長於針對癌症的臨床科研設計及臨床試驗結果的報告撰寫。
網址:https://heals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