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車英赫
5月22日,朝中社報道21日舉行新建的5000噸“崔賢”級驅逐艦下水儀式期間發生“重大事故”。這是罕見的金正恩明明在場但沒有任何圖片影像公佈的新聞,也是朝鮮第一次公開報道金正恩目睹“事故現場”的訊息。可想而知,那場面有多麼尷尬和狼狽:鮮花、軍樂團和盛大公演、宴席準備就緒,前來觀禮的中央和船廠幹部職工無不沉浸在喜悅和興奮中,慈父領袖(多半帶著心愛的女兒)美滋滋的準備再激情慷慨的發表一番關於朝鮮式速度戰在短時間內鼓搗出多艘5000 噸級戰艦的偉大勝利的演講,結果,嶄新的驅逐艦就在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在自己的眼前摔了個大洞(第二天的報告又改口說沒有洞),無精打采地躺在了港池裡。現場音樂突然停了,人們臉上的笑容僵住了,在一片恐懼和沉默中,慈父的雷霆之怒如期而至……

近日外國商用衛星拍攝的翻船事故場景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很自然地想到近期外媒頻繁炒作的平壤未來科學家大街銀河塔出現裂縫的事。這幢24米高的53層大樓,“牆壁各處正出現裂縫,牆面灰泥和瓷磚脫落”,而且“過去兩、三年間,曾有傳聞說水泥和瓷磚從公寓外牆脫落。最近,在建築外牆多處發現了裂縫。居民們擔心,這個異常寒冷的冬天可能導致了外牆凍結,然後在解凍時裂開”。誠然,未來科學家大街建築普遍存在結構性缺陷、工程質量低下,不僅是我耳聞且是目睹的事實。
2015年,我受邀到平壤參加朝鮮勞動黨建立70週年閱兵和慶祝活動時,是比較早的來到當時已經落成但居民尚未入住的未來科學家大街的一批外國人之一。回想10年前的情景,至今仍為大街建設速度之快而感到驚訝。“為我國科學家不惜獻出一切的敬愛的總書記同志”,在2014年5月視察金策工業綜合大學教員宿舍建設工地,提出了在大同江畔上建設現代式科學家大街的構想。為了追求建設的高速度,2015年初金正恩指派人民軍建設部隊開進工地,“大力掀起朝鮮速度創造熱潮”,到了11月,大街已經完成全部工程,分配給居民使用。然而,作為“忠誠的突擊戰、熾烈的徹夜戰、果敢的殲擊戰”產物,我見證了何為“剪綵即破敗”。當我來到大街入口,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條“72小時戰鬥”的標語,那約莫是10月5日,距離建黨節已經很近了,我能明顯感覺到人民軍建設工人們正在抓緊最後的時間對這一龐大工程收尾。過幾天再去的時候,大街全部建築的外立面都已建好了,內部工程看起來也已經完工。就在這時,我發現大街入口處的一棟樓房赫然出現了密集的細小裂縫,鋪貼的瓷磚也有著多處脫落,而這還不是備受矚目的地標“銀河塔”……後來,聽聞那棟我所看見外牆出現質量問題的大樓因建設實在不過關,分配時僅分出去約一半的住宅,層數較高的房屋只好空置。而未來科學家大街工程質量堪憂的訊息不斷從新聞報道、遊客中傳出。

外電報道中展示的未來科學家大街地標“銀河塔”出現明顯裂痕
這條未來科學家大街的“每一座建築物都凝聚著親自做建設主、施工主,一一指教大街形成方案、設計、施工等建築物每個細節的總書記同志精力充沛的領導”,它的工程質量實際上又是2010年代初期平壤大規模住宅建設的縮影。我至今記得在未來科學家大街建成一年多前發生在平壤的住宅樓倒塌事故。翻查當年的報道,倒塌大樓是朝鮮勞動黨直屬秘密警察機關、國家安全保衛部的幹部和警察居住的公寓,樓高23層,單位最大面積為200平方米。公寓仍未竣工已垮塌,造成了重大人命傷亡。因這一事故造成的嚴重後果與惡劣影響,建設部門負責人在居民家屬和平壤市民面前公開謝罪,是為平壤建設歷史上的第一次。除了“一目瞭然”的住宅,朝鮮2010年代建設的許多基礎設施也出現過嚴重問題。金正日逝世前開工建設、金正恩現場指導過的熙川水電站,曾是創造“熙川速度”的典型,近年也傳出了大壩垮塌的訊息;2015年金正恩前往剪綵的白頭山青年發電站工程,曾因水壩工程質量問題無法正常生產……

這是公寓樓建設負責人在遇難者家屬面前道歉的現場照片
雖然,“速度戰”作為金正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的建設方針在朝鮮行之經年,但是,金正恩時代的“速度戰”較之當年又有了新的內涵。實質上,在金正恩執政以來強調大規模高速度建設所反映的正正是金正恩對朝鮮落後現狀的深刻認識和期望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儘可能迅速地改變朝鮮落後面貌的急切心理。正因為金正恩痛感國家發展遲滯、人民生活水平長期在低谷徘徊,對於建設國家的方方面面就有了一種“幹什麼都著急”的強烈使命感和緊迫感。21世紀已經過了四分之一,朝鮮不要說與韓國相比較,就是同周邊其他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相比較起來,其發展水平均大幅落後,不誇張地說,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門某些方面,朝鮮較地區先進國家的落後程度甚至達到100年水平。這種落後現狀若不改變,朝鮮若無法趕上時代,朝鮮就不可能對外開放。與貿然開放相伴的是先進與落後、富足與赤貧、文明與蠻荒的強烈對比,是對朝鮮人民心理的巨大沖擊。一旦數十年來精心維護的國家形象轟然垮塌,等待金正恩的只能是失掉政權的後果——為了跳出封閉–僵化–落後的怪圈,就是這些年來朝鮮“建設大躍進”的根本追求。

2016年朝鮮發起的“70日戰鬥”的海報
作為一位精明強幹的優秀領導人,朝鮮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大家長,金正恩對執政初期“建設大躍進”造成的工程質量與建設成果普遍堪憂的現實有著尤為清醒的認識。朝鮮勞動黨八大提出以平壤市5萬套住宅建設為代表的龐大建設任務後,金正恩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出“重視質量”的要求,將建設質量提升到了和速度同樣重要的高度。總結教訓之後,朝鮮樓房建設的質量在近年已有所改觀。從2017年落成使用的黎明大街、2020年起陸續建成的松花大街、和盛地區一、二、三期工程等來看,平壤市的樓是越建越高了,住宅建設所積累的工程經驗也是越來越豐富。這五年來,平壤市櫛次鱗比的高樓大廈在最低限度上保證起碼的安全似已不成問題。

《朝鮮新報》上發表的平壤和盛地區遠景
言歸正傳,這次在清津船廠發生的翻船事故,實際上也是近年來朝鮮“軍事大躍進”的必然結果。
我們都知道,造船業考驗的是一個國家工業的總體實力。軍艦不是彈道導彈,也不是“600mm超大型放射炮”,它是一個精密、協調的總體系統。這次選擇在近一、二十年未下水過一艘大型船隻的清津造船所建設一條5000噸級的現代化驅逐艦,顯然是大大超過了該廠所有的裝備建造水平。或許,這艘驅逐艦在外觀上與南浦所建造的“崔賢”號一致,然其內裡究竟如何尚需考察;具備大型艦船建造經驗的南浦尚且以最為保守的方式辦下水禮,在清津搞一場復刻“萬景峰-92”的側滑下水典禮,翻船實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內。金正恩或清楚清津無力保證在200余天時間內高質量建成一艘新的“崔賢”級,然而在他念茲在茲的海軍武力發展計劃的驅使下,為在年內下水三艘先進驅逐艦,他還是決然將這一任務交給了清津。顯然,這是一個充分體現朝鮮在軍事發展方面冒進的例子。按照朝黨中央軍委所說“有關艦船破損程度不嚴重、事故發生後浸水過程的結果是採取業務性修復措施所需的資訊,與確定事故原因及其責任無關的資料。需要查明事故發生原因。”那麼無視清津船廠技術水平限制、批准在清津造艦的人則首先難辭其咎。
從另一方面來說,“大躍進”造成“大翻船”給朝鮮敲響了警鐘,這一重大事故給我們帶來的是幾個新的觀察。首先,無論自願與否,朝鮮已經不再是那個出了問題捂蓋子的朝鮮了。在那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為朝鮮翻船幸災樂禍的時候,他們顯然都忘記了這次之所以他們能夠滿足自己幸災樂禍趣味,恰恰是朝鮮主動選擇了公開報道。在這個意義上說,是朝鮮“主動丟人”。當一個國家主動將自己丟人的一面展現在世人面前,決心直面痛點、總結教訓、肅清問題的時候,這種丟人和被美韓衛星揭老底相比無疑就體面得多。
第一,按照我們的慣性思維,在典禮上發生重大事故,在慈父面前出盡洋相,不報道是“天經地義”,一如2016年接連數起彈道導彈發射失利。不過,朝鮮自“千里馬-1”型運載火箭多次臨空爆炸後,每逢重大國家活動出現紕漏,其資訊公開均相當及時。這場典禮,其規格其隆重和一個月前在南浦舉行的“進水紀念式”比起來只增不減。朝鮮中央通訊社這次也以“新建造的驅逐艦下水典禮舉行”為標題在事故發生次日依照常規報道金正恩革命活動,反映了金正恩總體執政思路的轉變,也反映了朝鮮國家自信的提升。
第二,朝鮮對國家尊嚴的定義發生了變化。金正恩事故當時就在現場,目睹事故發生整個過程,他明言“這起事故損害了我們國家的尊威與自尊心”。從朝鮮幾乎在第一時間公開事故、將事故報道列入金正恩革命活動這一點來看,可以說,讓朝鮮感到尷尬的不是翻船,讓朝鮮感到尷尬的是造船工業的落後。我認為,在金正恩看來,擺脫落後、避免再陷尷尬最大的法寶就是暴露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另一個重要的觀察點是朝鮮以事故為契機繼續推進國家正常化和幹部整訓。如前所述,公開報道一場重大事故不僅體現了朝鮮新聞觀念的進步,也是金正恩推進國家正常化的重要一環。
這裡的正常化,一是體現在事故後續處理方面。金正恩沒有為雷霆震怒衝昏了頭腦,他更所關心的是事故原因與責任,事故後的第一時間朝鮮組織了事故調查組,吸收專業部門與政法機關參加,在事故翌日即拿出了初步調查結果和處置意見。金正恩還將事故艦的修復工作提到了“直接關乎國家權威的政治問題”層面,關心的是“清津造船廠和羅津造船廠工人階級所付出的火熱的愛國忠誠和勞動貢獻”。
第二個體現則是國家法制的正常執行。這次凝聚了無數人心血、耗費了國家鉅額投資的驅逐艦發生側翻、或面臨艦體報廢的事故發生後,朝鮮採取了以法律的辦法論罪。金正恩在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的同時,指出要將事故提到下月召開的黨中央委員會全會上進行立案審查;事故初步調查結果出爐後,強調“根據事故調查組的調查資料,司法機關採取具體步驟,決定先拘留對事故有明顯責任的人員進行調查”;對清津造船所支配人(지배인,相當於廠長)洪吉浩也透過司法手段傳拘。
透明度的提高和善後處理的方向體現了金正恩推動國家工作規範化、制度化的堅定決心,儘管我們無法預知這一案件最終波及面如何,也無法預知責任人將會被如何處理,但有一點是清晰的——過去,在朝鮮,砸了領袖的顏面,“就地正法”並非誇大其詞,也不是都市傳說,是實在發生過的事情。
最後,朝鮮勞動黨八大以來持續有日的幹部隊伍整訓工作將一以貫之持續下去。一如我在年初文章金正恩為什麼要深入批評前代領導人政策?講過的那樣,金正恩批評前任究竟在批評什麼?批評的首先是桎梏朝鮮發展的幹部隊伍三大沉痾,批評的是過去的體制以及這個體制培養的幹部隊伍。完全可以認為,這次事故,金正恩將問題的根子定為“做事不慎、不負責任和不科學的經驗主義”,就是年初批評與整肅的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