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牛津學霸的月子會所IPO,住一次17萬起

全球都沒有跑出一個頂尖的月子中心品牌。
作者丨趙曉曉
編輯丨關雎
圖源丨攝圖網
6 月底,高階家庭護理品牌聖貝拉遞交了招股書,準備在香港上市。
聖貝拉2017 年以月子護理業務起步於杭州,業務覆蓋孕期、月子期、產後0-3歲嬰幼兒養育階段的孕產全週期護理。發展到現在,聖貝拉業務有三個:月子中心、家庭護理服務、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
月子中心是核心業務,由聖貝拉,Bella Isla、小貝拉三個品牌組成。聖貝拉的定位是超高階,28天套餐價格16.88萬元起步,最貴的接近百萬,比其他高階月子中心平均價格高出30%。同樣天數,小貝拉起步價為6.8萬、9.88萬。聖貝拉的客戶裡,除了高淨值家庭外,還有戚薇、唐藝昕、吉娜等女星。
創始人向華是一名85後,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曾在瑞銀集團香港分行的亞洲併購與企業融資組,負責醫療健康行業的投資併購業務。辭職創業前,向華已經是該集團的董事。
向華的創業思考有兩個,一是中國沒有孕產護理高階品牌,二是從自己熟悉的、且外國品牌不做的品類領域做起。
到目前,聖貝拉在全國20個城市有59家高階月子中心。去年10 月,聖貝拉把店開到了新加坡,成為國內首家拓展海外市場的月子中心服務商。今年 5 月,聖貝拉又在美國開了海外第二家店。
國內唯一一家連鎖月子中心上市公司是愛帝宮。聖貝拉的優勢是打開了海外市場,2023年,聖貝拉是按收入計算的中國最大綜合家庭護理品牌集團。
把一個外國人不做的品類做成高階品牌
中國自古就有坐月子的傳統,但月子中心,這個企業性質概念的出現最早來自臺灣,併成為後來大陸月子中心開店的參考標準。
20世紀80年代,臺灣就出現了營利性的照顧產婦以及嬰兒的機構。大陸第一家月子中心——北京媽媽月子中心在 1999 年成立,比臺灣晚了10 年。
2006 年,大陸的月子中心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巍閣、愛帝宮、馨月彙集中在這個時間成立,是最早一批在21 世紀成立的月子中心品牌,再晚成立且至今仍有知名度的,還有成立於2010 年的禧月閣。
一位行業人士說,月子中心在談到團隊專業度時,往往會自稱“遵循的是臺灣月子中心的模式。”2016 年成立的聖貝拉團隊介紹直接是“源自中國臺灣資深產後護理團隊。”
聖貝拉是另一個時代維度的故事。它成立的階段,月子中心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發展近 10 年還在早期階段,產品、服務不嚴謹,供給側跟不上,自建物業、重資產運營,沒有一個跨區域的全國連鎖品牌。
在醫療健康領域做了 7 年的向華看到的機會是,行業需求未被充分滿足,有很多規則可以被重塑;他對品牌的洞察是,月子中心可以做成一個真正的高階品牌,這是一個外國人不去做的品類,“全球都沒有跑出一個頂尖的月子中心品牌。”向華說。
向華打破的第一個行業規則是,和國內最頂級的酒店合作,輕資產運營。向華此前的工作經歷讓他積累了不少醫療行業上下游和酒店的資源。比如,聖貝拉合作的酒店名單裡,有寶格麗、瑰麗酒店、半島酒店、柏悅酒店、文華東方酒店、華爾道夫酒店等。
這種模式帶來的效益是雙向的,節約成本、更快速擴張,新店能在最短時間內實現營收平衡。其次,很容易與消費者建立信任,“能跟頂級品牌合作,消費者就會認為你這個品牌肯定不錯。”向華說。
另闢蹊徑的另一面是不用月嫂,自建護士學校培訓護士,2017 年的第一筆融資就花在了這裡,日後也成為了聖貝拉供應鏈的壁壘。
聖貝拉之前,甚至到現在,所有同行幾乎都在用月嫂,問題在於,如果年服務10萬人,市場上沒有這麼多的好月嫂,但每年有100多萬名護士畢業,且月嫂很難做到高階化、標準化,“供給側問題是這個行業做不大的核心原因。”向華曾對外公開說。
高階壁壘的第三點是數字化運營,用科技手段即時監控健康資料,把服務標準做到幾百項。目前聖貝拉的投入包括大模型、終端產品的研發,這樣能確保在大規模擴張時服務標準是一致的。據向華介紹,在月子行業,聖貝拉是最早做這件事的。
高階服務業=高階的(場地+人員+運營)X品牌,這是向華總結出的一個公式,把供給側做成壁壘。
學習LVMH
聖貝拉上市的資本是公司的業務規模、連續上漲的營收,以及逐漸走向正向的淨利潤。
業務擴張上,聖貝拉參考LVMH的打法,先打造一款絕對高階的產品作為爆品,即聖貝拉月子會所,28天套餐價格區間在16.88萬元-76 萬元。之後再做相應的使用者心智迴流,推出普通版Bella Isla和小貝拉,起步價在 10萬內。
聖貝拉的套餐有四種,價格因房型、服務天數和服務方式不同會有所差異。比如,北京瑰麗店最貴的女王套餐價格38.88萬元起。同樣的套餐,上海寶格麗店55.88萬起。
普通版,以北京東隅店為例,小貝拉的套餐也分為 4 種,起步價 8.88萬,最高在 15.88 萬。同樣的,在上海希爾頓店,起步價在 10.8 萬起步,最高在 21.8 萬。
根據招股書,2021年至2023年,聖貝拉日單價分別為6726元、6740元、6887元,小貝拉的日單價分別為2975元、3328元、3478元。整體比行業平均水平貴出 30%。
豐富業務線是每個奢侈品都會去做的一件事,背後有戰略考慮,但更多是從消費者身上衍生出來的一系列需求,這是有效擴張。
2018 年,聖貝拉順勢推出了家庭護理服務品牌予家。2022 年,斥資 3000 萬收購了女性健康調理零售品牌廣禾堂,後者已經成立了 20 年。一年後,聖貝拉又花 2000 萬收購了內衣產品S-bra。
“高階服務業的尊貴體驗背後是很辛苦的,客戶要求的是極致。”上述行業人士說,“每一個鏈條都要跟的上。”
根據招股書,過去三年,聖貝拉母公司貝康國際營收分別為2.59億元、4.72億元和5.60億元,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為-2,986.8萬元、-4,462.8萬元和2,077.2萬元,去年,貝康國際首次盈利。
其中,聖貝拉同期營收分別為1.57億元、2.03億元、2.05億元,小貝拉為0.44億元、1.42億元、1.73億元。
按2023年超高階月子中心的收入計算,貝康國際是最大的產後護理及修復集團,也是唯一一家同時覆蓋產後護理、生育健康管理、嬰幼兒家庭護理及女性健康食品的家庭護理集團。
上市背後也有業績對賭。上述行業人士說,“資本有退出要求,對賭條款之一是聖貝拉要在 2026 年之前完成上市。”
首個出海的月子品牌
聖貝拉麵對的市場環境頗為有利。
政府鼓勵生育、開放三胎,90 後和00 後成為生育主力,她們會更願意花錢享受更好的服務。招股書中,聖貝拉引用中國臺灣月子中心60% 滲透率的資料,來表明中國內地市場增長潛力巨大,目前滲透率還在個位數。
這種源自中國的產後休養方式也正在受到西方和東南亞國家的歡迎。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Nova One Advisor資料,2022年美國生育中心市場規模為2.20億美元,月子中心佔比最高,達78.11%。在東南亞,以新加坡為例,月子中心的滲透率在90%。
去年10 月,聖貝拉在新加坡開設了海外首家月子中心。今年5 月,聖貝拉又開進美國,在南加州黃金海岸的新港海灘市 (Newport Beach)。據瞭解,紐約新店也即將官宣。
聖貝拉新加坡店鋪
據向華透露,選擇新加坡的原因之一是,當地高淨值的華人客群較多。其二,新加坡的護理全球知名,這裡有最好的護理人、最豐富的護理經驗,是拓展海外版圖最好的跳板。
海外一直有月子護理類的工作,在海外的皇室或者高淨值家庭,他們也會請國際泌乳師,會去去做產後修復,或者找營養師來定製一日三餐,只是沒有被綜合起來。
以美國的月子中心為例,大多數遵循的是臺灣模式,護士有需要才會把寶寶推進媽媽的房間,中間的環節割裂且分散。
向華創立聖貝拉時,對品牌的定位就是一定要做全球化。“新加坡是第一站,未來我們會去更多的國家。”聖貝拉的海外客戶,以華裔為主,5%-10% 為本地客戶。
截至今年6月,聖貝拉在香港有3家管理中心、在新加坡有1家自有中心,在大洛杉磯有1家管理中心。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聖貝拉是中國內地首家擴充套件至內地以外地區的月子中心運營商。
也有很多不確定性和挑戰,比如生育率的下降,業務增長緩慢等。
資本還是很好看母嬰這條賽道。聖貝拉去年7 月剛完成一筆C3輪融資,投資方有C資本,英國太古地產創新基金、神騏資本和未來資產,但沒有給出估值。
成立至今,聖貝拉已經完成了7 輪融資,投資方除了上述機構外,還有國壽投資、騰訊、高榕創投、新鴻基、唐竹資本、浙商健投等。其中,國壽投資是首次投資母嬰賽道,高榕創投連續三輪跟投。2020年3 月的B輪融資後,聖貝拉的估值在 1 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IPO前,向華合計持股42.4%,為公司控股股東;騰訊與高榕資本、寧波唐竹分別位列第一二三大機構股東,持股分別為11.6%、8.3%、6.6%。
投資人普遍認為,月子會所作為一個醫療和消費交融、傳統和現代交疊的領域,還有諸多延展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