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米,比黃金還貴了?

文丨廖婧雯
編輯丨漆菲

〓 日本政府開始投放2021年產的“古古古米”
儘管日本政府開啟塵封多年的儲備糧倉,將泛黃的“古古古米”投放救市,這場持續一年之久的“令和米荒”並未偃旗息鼓。相反,日本各地正上演一場關乎生存的“大米爭奪戰”。
儲備米引發搶購潮,有的餐飲店主徹夜排隊,只為搶購次日營業所需的“黃金大米”。為禁止高價倒賣大米,日本政府6月13日敲定《國民生活安定緊急措施法》的政令修改。新上臺的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宣稱,“我認為能保證將廉價大米穩定地供應到消費者手中。”

〓 6月5日,日本連鎖便利店羅森開始售賣“古古古米”,每公斤售價389日元
前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因“失言”黯然下臺後,小泉臨危受命,欲力挽米價風波於狂瀾。日本政府於6月11日啟動新一批儲備米投放,以“隨意合同”(即直接簽約)的方式追加投放20萬噸儲備大米。近百家零售商提出售米申請。
 小泉進次郎就任農林水產大臣後宣稱,“將以‘大米擔當大臣’的使命感全力以赴”。
然而,由於此前的多輪調控政策收效甚微,此番大幅開倉放糧難免遭人詬病。過去一年來,人們攥緊購物袋在限購標籤前徘徊,主婦們早就開始用麵包、義大利麵等替代大米,部分學校減少午餐供應米飯的天數,餐館也上調米飯類餐品價格。
一粒米被放大成社會痛點,讓日本首相石破茂本就低迷的支援率持續探底,縱使承諾再發2萬日元現金補貼,乃至向外國遊客加徵稅收以減輕國民稅務負擔,都難息民怨。政府官員疲於應對輿論壓力,在陳米救市與海外進口之間艱難斡旋。日本將於7月下旬迎來參議院選舉,物價高企疊加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捉襟見肘的石破內閣能否平抑米價,在這場民意大考中涉險過關?

〓 《產經新聞》和FNN釋出的最新民調顯示,小泉進次郎在“下任首相誰最合適”中排名第一。

政府誤判讓米荒持續?
這場持續一年之久的“令和米荒”要追溯到2023年夏季。當時,日本遭遇了罕見的乾旱酷暑天氣,稻米歉收,導致供應鏈中斷。2024年初,日本多地出現區域性性大米供應緊張現象,到了5月,全國性“米荒”顯現,各家超市開始限購。
今年以來,米價持續上漲,被一些媒體譽為“吃不起的黃金”。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最新調查,日本超市5公斤袋裝大米平均售價約為4200日元(注:1日元約合0.05元人民幣),為去年同期的兩倍。
對於米價高企的原因,各方說法不一。除氣候原因,有人將其歸因為疫情之後外國遊客增多,對大米的需求激增,導致供不應求;有人批評農協操控市場,透過競標囤積大米,低價收購後再高價賣出;亦有人認為其深層次原因在於日本僵化的農業制度,比如旨在抑制大米產量過剩的“減反政策”。對此,石破茂已經要求徹查米價上漲原因,迄今尚未給出明確說法。
在日本茨城大學農業經濟學家西川邦夫看來,“米荒”背後是一個簡單的供求問題,問題源於政府的誤判。他向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農林水產省在2023年和2024年預測日本的稻米需求為680萬噸,但實際需求是705萬噸。“這個落差主要由於兩個因素:一是訪日外國旅客激增,二是疫情後更多人開始外出用餐,導致需求上升。”此外,實際的稻米產量也低於政府的預測,只有661萬噸。
日生基礎研究所綜合政策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小前田大介表示,長期以來,日本農業政策以防止米價下跌為目標,對投放儲備米態度非常謹慎,疊加政府收集資訊和預測速度趕不上劇烈的供需變化、制度掣肘和部門間協調需要時間等因素,導致緊急時期也無法靈活投放儲備米。
今年3月以來,日本政府分四次累計投放了總計41萬噸儲備米。這也是日本自1995年建立儲備米制度以來,首次為確保大米流通量動用儲備米。然而,這一調控措施未能平抑米價上揚,截至4月中旬,大米較上年同期上漲98.4%,為1971年有可比資料以來的最大漲幅。
就在民眾為主食犯愁之際,前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的不當言論點燃大家的怒火。
5月18日,江藤拓在佐賀縣發表演講時稱,自己從未買過大米,支持者送來的大米太多,多到可以買賣的程度。此言一齣引爆輿論,民眾斥其不懂民間疾苦,批評他應親自到超市去看看。
石破茂起初試圖保全江藤拓,最終迫於輿論壓力不得不“棄車保帥”。5月21日,日本政府宣佈免除江藤拓的職務。他也是石破內閣第一位被撤換的官員。
值得一提的是,江藤拓的父親江藤隆美也曾因發表不當言論而丟掉官職。1995年,作為總務廳長官的江藤隆美在談及日本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時稱:“日本雖然做過壞事,但也做過好事”,這一言論遭到外界批判,他不得不引咎辭職。

小泉進次郎臨危救市
為了平息民怨,石破茂緊急任命前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接棒農林水產大臣,理由是“他歷任農林部會長及水產綜合調查會長等職,無論在農業還是漁業領域都兼具經驗、見識及改革熱情”。
作為未來首相熱門人選、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次子,現年44歲的小泉進次郎幹勁十足,表現出應對“米荒”危機的強烈意願,稱他“將以‘大米擔當大臣’的使命感全力以赴”。

〓  小泉進次郎開放個人社交賬號,即時更新大米新政動態
他很快公佈了投放政府儲備米的新方式——打破傳統競標模式,以“隨意合同”方式向零售商直售儲備米,確保大米低價且快速流入市場。日本政府此前將儲備米出售給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農協旗下機構),導致流通緩慢。小泉稱設想中的售價為“每5公斤1700日元”,低於當前市場價的一半。
農林水產省6月9日公佈的資料顯示,5月26日至6月1日,日本超市出售的每5公斤大米均價為4223日元,較一週前下降37日元,是自2024年11月以來首次連續兩週回落。關東地區個別超市銷售的陳米甚至跌至每5公斤2000日元,被消費者搶購一空。
此次投放的儲備米共12萬噸,均產於2021年。如果這批大米全被申購,日本政府將追加投放10萬噸產於2020年的儲備米。
日本對庫存陳米有一套獨特的命名方式:當年生產的大米叫“新米”,存放時間一年的大米叫“古米”,存放兩年的叫“古古米”,以此類推——2021年產的大米為“古古古米”,2020年產的則叫“古古古古米”。

〓 為搶購2022年產的儲備糧“古古米”,大阪民眾在超市外排起長隊。
在6月2日舉行的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小泉進次郎提議將“古古古米”改為“令和3年產米”,將“古古米”改為“令和4年產米”,其他以此類推。
然而,日本網友對此並不買賬,有人在社交媒體冷嘲熱諷稱,“真當這是明星營銷活動了?哪有閒工夫搞這些。”也有人批評說“儲備米改不改名根本就無所謂”,甚至有人玩起諧音梗,稱“可將‘進次郎特供米’改名為‘七光米’(日語中的‘七光’指靠父輩權勢而獲得餘蔭之意)”,效仿日本知名大米品牌越光米。
在投放“古古古米”的同時,日本政府也將禁止高價倒賣大米以保證供應穩定,違反者將被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萬日元以下罰款或兩者並處。隨即,小泉進次郎快速推動政策落地,要求各大電商平臺禁止倒賣大米,保證市場秩序穩定。
對於小泉進次郎新官上任後火速推行的新政,日本民眾褒貶不一。在小泉的社交媒體賬號下方,有人表示力挺,認為其說到做到、雷厲風行的風格深深打動了自己,並稱,“雖然對自民黨和政治不抱期待,但唯獨支援小泉!”
也有很多網友冷眼看待此事,有人批判道:“為什麼明明可以降價卻不立刻把價格打下來?如果小泉能讓大米流通、價格穩定,說明這只是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前的作秀,自導自演罷了。國民都心知肚明!”
儘管陳米改名遭人詬病,小泉進次郎的救市卻步履不停。6月6日,他宣佈將提前透過無關稅最低進口量(MA)的方式進口大米。往年在9月實施的競標將在6月27日提前實施。石破茂亦承諾,政府將想盡一切辦法穩定大米供應,不排除緊急進口大米的可能性。
此番言論卻引發軒然大波,遭到農協和農民的強烈反對。這個以“米食文化”為傲的東方國度,大米基本全靠自給自足,放開進口無疑是在挑戰農業保護主義的權威,進而將影響到農村這一自民黨的傳統票倉。
“政府過去一直告訴我們,不會為了控制價格而釋出緊急儲備米,所以我們感到被背叛了。”農民田淵慎也向BBC表示。

如何平衡改革與票倉?
日本共同社5月19日公佈的民調顯示,石破內閣的支援率創下歷史新低,達到27.4%。對於政府應對大米價格上漲的措施,87.1%的受訪者認為“不充分”;對於日美關稅談判的前景,表示“無法期待”的受訪者達到74.3%。
自民黨前政調會長荻生田光一向日本《週刊現代》吐槽說,“與菅義偉相比,石破茂缺乏明確的施政目標,應對米價不力,他只是想當首相。”
轉機出現在小泉進次郎接任農林水產大臣之後。在共同社5月25日公佈的民調中,石破內閣的支援率回升4.3個百分點至31.7%,顯現出立竿見影的提振效果。不過,44.7%的受訪者依然認為米價目標“不夠低”。
值得注意的是,石破茂2009年也擔任過農林水產大臣,他當時力推農業制度改革,主張賦予農戶自主經營權,但因黨內“農林族”的反對而不得不擱置。此次石破茂力挺改革派新星小泉進次郎,能否為日本僵化的農業制度注入新鮮血液?
履新後的小泉進次郎開出“三劑猛藥”:首先,透過“隨意合同”的方式打破傳統壟斷,構建電商平臺與消費者的直接渠道;其次,廢除變相的“減產指導”,鼓勵農戶自主經營,提高糧食自給率;最後,在日美談判中推動進一步放寬大米進口,換取關稅減免。
不過,僅最後一項已經刺痛日本農民。6月14日,新瀉縣長岡市的農民們開著10輛拖拉機和插秧機,冒雨舉行遊行示威,抗議“大米價格上漲而農戶收入不漲”的現狀。約200人在現場高呼,“大家一起保護日本大米”。

〓 6月14日,新瀉縣長岡市的農民們開著10輛拖拉機和插秧機,冒雨舉行遊行示威
改革措施也將面臨自民黨“農林族”議員和農協的強烈掣肘。日本農協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行業協會,而是集經濟、政治、社會職能於一體的龐大利益集團。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農協的組織網路覆蓋全國90%以上農戶,掌控著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銷售、金融保險等環節。作為戰後深度捆綁政治的組織體系,農協長期把控選舉動員資源,在選舉中發揮重要作用,任何觸及既得利益的改革都將遭遇頑固抵抗。
隨著參議院選戰迫近,農協的支援與農村的選票對自民黨來說至關重要。眼下,石破茂提出將米價壓至每5公斤3000日元的目標值,介於當下米價與小泉提出的2000日元中間,折射出其在農協改革與選舉現實間尋求平衡的政治考量。
儘管如此,石破茂仍然深陷內外交困的境地。國內方面,米價飆升、通脹高企等經濟民生問題日趨嚴峻,民眾不滿情緒蔓延,自民黨內派系鬥爭不斷,在野黨也屢屢威脅稱將向國會提交針對石破內閣的不信任案;國際方面,日美談判陷入僵局,遲遲未能取得進展,兩國貿易摩擦持續升級。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已連續四次訪美,敦促美方調整關稅政策,但收效甚微。6月16日,石破茂在加拿大召開的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了30分鐘首腦會談,雙方尚未就關稅整體協議達成一致。因為沒有從特朗普方面獲得明確答覆,日美將繼續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
〓 石破茂與特朗普的會談持續了30分鐘
內外環境風聲鶴唳之際,石破茂為穩定米價起用新的人事佈局,無疑是押上兩人政治命運的背水一戰。若米價調控見效、改革有所突破,小泉進次郎或能成為參議院選戰的王牌,助力石破內閣涉險過關;反之,自民黨恐將重演敗選噩夢。早在1918年,日本曾因米價飆升引發騷亂,導致時任寺內正毅內閣垮臺。沒人想再經歷一次“米騷動”。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