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她理髮,終於不是一場豪賭了。”
“出現了!聽得懂話的理髮師!”
“終於能笑著走出理髮店了,能不能讓她全國巡剪啊!”
這幾天,一位“人民的理髮師”——髮型師曉華,溫暖了無數被理髮師傷害過的心,給再也不相信理髮店的人,帶來了新的希望。
在她手下,兩邊剪短就是剪短,絕不會給你剪成宛如頭頂著一口鍋蓋;

打薄就是打薄,不會讓你轉頭就能去凌雲峰修行;

稍微修一點就是稍微修一點,馬上讓你理解“修”這個字的含義是修飾,而不是“回家我想一下怎麼修補”;

在“老師,求你全國巡剪“的呼聲中,這位理髮師的直播間裡,從榜一到榜十全是同行。

彈幕裡,大家紛紛祈禱自己家的理髮師能夠學業有成,脫胎換骨。
畢竟,理髮,可是世界上成本最低、傷害最直接的一種豪賭。
“21歲女孩燙髮過年超級加輩變大姨”“被朋友追要紅包”,和“大叔燙頭後感覺年輕了一個輩分”形成了鮮明對比。
只能說,小小的理髮店,展現的是技術的參差、友情的真相,人類的悲歡,原來真的並不相通。

不少“受害者”,在評論區大吐苦水:
“我燙完頭,奶奶見了都得叫我一聲老嫂子。”
“我說稍微修一修,理髮師直接把我的齊肩發修成愛探險的朵拉。“

愛探險的朵拉
剪髮和染髮,只能算是物理變化,翻車的機率稍低,補救也相對容易。

但帶來的傷痛也不會被輕易撫平
燙頭,則是物理和魔法的雙重攻擊,事情往往會脫離控制、超出想象。
就像一段失敗的愛情,從不知何時開始,一切都已變得不對勁,想要挽回卻無從下手。
“開庭的時候記得帶上你的工具。”
“託尼老師,您睡了嗎?我醜得睡不著。”

理髮,堪稱“現代社會唯一被允許的賭博。”
當你精心儲存了一百多張絕美髮型,在各種款式和造型之間精挑細選;
又翻遍了本城所有理髮店的評論區,按收費、評價、回頭客數量反覆排序……
最終確定了一款“適合自己”的造型,走進那家“理應不會踩雷”的理髮店。
你不會想到,現在的你,在走進理髮店,幾個小時之後,你將走近科學:
“這真是碳基生物搞得出的髮型嗎?”

毀滅吧,趕緊的/圖源:@魚餅,已獲授權
有多少人,極力囑咐自己的託尼老師,不要太短,不要太卷,價錢到位,必須洋氣。
但是,當沖水完照鏡子的那一刻,你還是在鏡子裡看到了朵拉,或者步驚雲。

注意,這只是把步驚雲的臉換在了自己臉上,髮型是本人原裝的/@王語文,已獲授權
可以說,連步驚雲本人見了都要愣一下。

不過“步驚雲們”內部,還是有細分的。
頭髮長一點,家庭聚餐、部門團建時,可以上場扮演迪克牛仔老師:
有多少燙頭可以重來?有多少託尼值得等待?當頭發已經桑田滄海,是否還有勇氣去愛?

“你可能想象不到,我老公每天早上都覺得自己看到了牛頓。”
頭髮稍短一點,就變成了羅文姬、李俊河母子,走在大街上能直接認親。

你還有可能變身陳奕迅、于謙老師、隔壁鄰居大嬸……

圖源:微博@廈門校園
反正和計劃中的“青春靚麗的都市麗人”不沾邊。

頭髮一燙,直接超級加“輩”/豆瓣@一條鹽樹枝,已獲授權
運氣好的,能和媽媽當上親姐妹(你是姐姐);運氣差點,上街去跳廣場舞,都會被領隊嫌年紀大。
不只是女生會遭遇理髮滑鐵盧,男生絕望地走出理髮店的,同樣不在少數。

俗話說:渣男錫紙燙,渣女大波浪。
準備錫紙燙前,多少男生幻想過,自己將成為人見人愛的帥哥、迷倒眾生的“海王”?
錫紙燙後,自己本不平靜的人生,似乎又多了一縷陰霾。

要不你還是把我刪了吧,我咬緊牙關命令我發出這句話/豆瓣@明明就,已獲授權
也有人想做一點洋氣的細碎摩根燙,聽上去高階新潮。
燙完之後,這不就是20年前的QQ空間選手?

當然,上面這些都不是最慘的:至少錢花出去,咱看到了效果。
最慘的,是燙完之後,彷彿根本沒燙,甚至像做了個拉直。

燙了,但沒完全燙/豆瓣@斷浪,已獲授權
理髮失敗,就像不偏不倚落在新鞋上的鳥糞。只要經歷一次,就會給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損傷。
這樣的損傷,只能靠時間來撫平——長出新頭髮。
畢竟,如果對燙完的頭髮不滿意,想回去修剪,反而可能更加失敗。

網友:你好,建議每個理髮店旁邊都開一個派出所……
B站up主拉宏桑,曾經分享自己一次燙髮經歷——明明想要的是少年感,但是燙完之後:
變成了少年他媽。

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做剪短處理。
然而剪短之後……

……好像輩分更高了。
這年頭,燙髮就像理財,當看到令人心潮澎湃的髮型,躍躍欲試之時,千萬記得提醒自己三遍:
理髮有風險,入座需謹慎。

理髮,尤其是燙髮,給人帶來的煩惱,不止有醜。
去理髮店的整個過程,就像一次地獄難度的《智勇大沖關》。
作為一項綜合性的造型改變工程,光是操作手法的名字,就足以讓你眼花繚亂。
法式卷,羊毛卷,人魚卷,梨花燙,蛋卷頭……
紋理燙,摩根燙,錫紙燙,鋼夾燙,煙花燙……

還有今年大火的韓式服帖燙/圖源:小紅書
好不容易決定了款式,託尼老師五分殷勤、三分引誘、兩分擔憂地向你扔來天花亂墜的術語:
“要不要試一試新的頭皮護理?你髮質不太好哦!”
“藥水需要388的,688的,還是1288的呢?貴的藥水不傷頭髮哦!”
“燙完頭髮質容易受損,要不要做一個養護套餐?”

高手過招,講究一個預判/@papi醬
即使你提前做過功課,堅定地拒絕了自己不需要的專案,藥水塗上,頭髮燙上,剪好吹乾……託尼老師溫柔的聲音,又像引誘水手的海妖歌聲一樣,從耳邊幽幽傳來:
“最近充卡有優惠,需不需要辦一張?”
此時頭髮顯然成了次要的,刀光“剪”影間,與理髮師的心理博弈,成了最大的難關。
“頭皮看起來挺乾的,還是做一點蛋白護理比較好。”

“辦卡充2000贈1000,一年就一次機會,過了這次可就沒有了。”
“加一百元升級成總監套餐的話,燙出來的效果會更好,我們都是從業十幾年的老理髮師。”
意志堅定的,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和託尼老師大戰三百回合:
頭髮太乾?所以我才來把它們剪掉呀!

辦卡以後有優惠?不了不了,看你們掙錢不容易,不辦卡讓你們多賺點也好。

耳朵根軟的,可能被喊一句“劉亦菲”,就敗下陣來。
進門兩手空空,出門錢包空空。

為什麼呢?/@papi醬
走出理髮店,剛鬆一口氣,殘酷的現實就擺在面前:
離開了託尼的幫助,接下來的日子裡,你只能靠自己去打理頭髮。
理髮店這個地方,總是充滿了被藝術之神眷顧的玄學。
一旦踏出它的門,你就再也洗不出理髮店中的同款效果,也吹不出理髮師的同款髮型。

花了幾小時精心弄好的頭髮,可能只是一次性的,洗次澡、睡一覺,就再也回不去了。

有網友燙完一週後變成了這樣 / 豆瓣@魚蛋圓啊圓,已獲授權
理髮這件事,堪稱步步驚心。
即便你再多次祈求託尼老師“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到頭來或許還是不得不承認:
“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美髮總監,或許一開始便都是錯的。”

一次理髮,對普通人而言,不過是變美的手段。
在理髮師們看來,卻不亞於一場商戰。
每一句寒暄、每一次問候、每一個推薦,可能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以燙髮為例,很多理髮店的燙髮價格,都與不同檔次的燙髮藥水緊密相關。
“咱選個什麼價格的藥水啊?有高檔的、中檔的,檔次稍微低點兒的。”
從688、988,到1288、2088,不同檔位的燙髮價格差別懸殊,但是藥水效果差別真的這麼大嗎?
所謂“高檔位”的燙髮藥水,許多理髮店宣傳的內容,無非是“大品牌”“作用好”“不傷頭髮”等。
實際上,無論是熱燙還是冷燙,燙髮藥水的原理都是一致的:讓頭髮中的蛋白質變性。
先破壞頭髮中的二硫化物鍵,使得頭髮軟化。

來源:youtube@Reactions
繼而藉助燙髮槓子、加熱等,使得頭髮建立新的二硫化物鍵,以此起到長效打卷的效果。

來源:youtube@Reactions
換句話說,只要是遵循這個原理的燙髮藥水,就不可能不傷頭髮。
消費選擇是個人自由,但為了不存在的功效買單,著實有點虧。

不同藥水成本上的區別,也並沒有特別懸殊,一般也就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
在確定一家店的理髮師技術靠譜、藥水來路正規的情況下,燙髮藥水選便宜點的就行。
理髮,沒有選擇藥水的煩惱,可大半理髮師都會對顧客下一句診斷:“髮質受損。“
不過不用擔心,為了“拯救受傷的髮質”,店裡“特別推出”了蛋白護理,要不試試?
這些服務名字上或有不同,比如精油護理、蛋白矯正、生長因子等等,但總歸來說,都屬於蛋白護理的範疇。
蛋白護理真的有必要嗎?修復髮質是可能的嗎?

燙髮後髮質確實會受損,化學藥水會讓蛋白質變性,並且難以避免。
同時,頭髮自身也有壽命,尤其是已經長出來很久的長髮,會自然而然因為水分流失,變得乾燥,也會產生蛋白質變性。
問題是,蛋白質變性,是一種不可逆的化學反應。
所謂“蛋白護理”,更多隻是在受損頭髮的表面增加油性物質,輔以陽離子表活,使得頭髮變得柔順光滑。
但在根本上,髮質修復是無法完成的——想修復蛋白質,那就相當於讓熟雞蛋重新變為生雞蛋,基本不可能。

且蛋白矯正膏可能會含有甲醛或者甲醛的衍生物/圖源:西部決策 cr:科普中國
況且,想要達到柔順的效果,自己購買發膜、護髮素等,也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
天花亂墜的蛋白護理,完全可以拒絕。
如果你實在無法接受髮質受損,又想讓自己的頭髮起到打卷的效果。可以用捲髮棒、夾板等,自己燙髮。
這樣燙髮,只是在物理層面短期改變了頭髮的造型,並沒有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對頭髮的損害少得多。
不過,保持的時間也比較短,也不是人人都有一雙“化黑長直為韓式大波浪外加微微卷曲的空氣劉海”的巧手。

理髮,終歸是一件令人糾結的事。
既想要時髦的髮型、(視覺上)充足的髮量,又要擔心髮型滿不滿意、被商家套路,還得面對燙染之後受損的髮質。
能總結我們與理髮之間愛恨情仇的,或許只有那句歌詞了:
曉華老師,你能不能全國巡剪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