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湧入小紅書是對美國政客濫用國家安全的一次回擊

按照美國政客的邏輯,這次入駐小紅書潮,難道不是美國人主動向中國輸送資料?tiktok事件只會讓所謂的資料安全、國家安全淪為笑料。美國年輕人也在覺醒。特朗普再次當選已經說明,傳統科技企業facebook、媒體、報紙無法代表選民心聲。
拱手讓中國取得軟實力的一次勝利
文/ZhiKing
來源/中美2049
這次,美國人民選了中國,沒選日本、印度、歐洲的APP。
這兩天,超過50萬的美國人民(“TikTok難民”,年輕人為主)湧入中國社交媒體平臺“小紅書”。頓時,美國年輕人線上請求幫忙起中文名字、中國網民請求美國朋友做英語試題、雙方分享生活方式、聊美食,就業、醫療、社保等話題…。
兩國這種民間的互動適逢其時、非常可貴。在華盛頓政客升級對華技術競爭、中美民間交流受阻的背景下,民間各種形式的溝通都應該歡迎,也最為重要,最有價值。針對這種動態趨勢,我分享幾點看法:
1. 這股小紅書入駐潮在1月10日之後出現,那天是最高法院9大法官圍繞是否封禁TikTok聽取後者律師的辯論。很明顯,最高法院依然支援地方法院的裁決,大機率會在1月19日做出支援封禁TikTok的裁決,所以才有了TikTok使用者這股向小紅書的入駐潮。
聽了最高法院的部分質詢,我感覺這些法官和政客的立場沒有兩樣,或者說擺脫不了政治的束縛,無法真正意義賢明公正地判案。
2. 美國網友湧向小紅書,RedNote,更多是出於對美國政府的不滿,而不是出於對中國的喜歡。當然,如果真有一些美國網民因入駐小紅書而喜歡上了中國,瞭解了更多的中國聲音,那也是一種結果,而非原因,一種好的結果。在美國政府和中國平臺之間,TikTok求庇護者(難民不好聽)看來,明顯美國政府更邪惡。
3. 這是對美國政客濫用國家安全的一次回擊。按照美國政客的邏輯,這次入駐小紅書潮,難道不是美國人主動向中國輸送資料?tiktok事件只會讓所謂的資料安全、國家安全淪為笑料。美國年輕人也在覺醒。特朗普再次當選已經說明,傳統科技企業facebook、媒體、報紙無法代表選民心聲。美國政客所說的資料安全早已是偽命題,因為臉書等企業早年就有這些問題,那麼為何政客不打擊國內的臉書等企業?
4. 從TikTok到小紅書,美國年輕人為何沒選日、印和歐洲的APP?也沒有選國內的Meta 或YouTube,反而湧向了在美國還不太知名的“小紅書”?這也能反映中美在網際網路領域的領先地位。
印度的市場早就被美國企業壟斷,中國的科技生態、經濟生態優先照顧中國企業,避免被外資壟斷。中國龐大的資料叢集、資料採集和應用場景的多樣化、強大算力和大資料平臺,以及AI+5G、AI+物聯網、政府的政策推動等,都是日韓印沒法比的。
歐洲則注重監管、沒有創新,也和日韓一樣跟著美國走。說句不好聽的,移動網際網路,除了中美,其他都不是。現在大家都在搶票,你能想象在日韓印百萬人搶票的時候,系統立馬崩掉嗎?當然,也有另一方面原因,日韓都是美國的小跟班,跟著美國走,網際網路平臺的輿論話術都和meta臉書一致,和美國政府一致。
當然,在中美之間,中國在網際網路技術領域還有一些差距,關鍵在於開放、創新。
綜合以上幾點,我覺得此次美國打壓、封禁tiktok也是中美競爭的一個縮影,只不過目前呈現的效果是美國拱手讓中國獲得了一次軟實力的勝利,至少從美西方輿論看是這樣。
這是一本為美好社會理想構建政治地基的探索之作)
END
推薦閱讀
十點公社
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由評論
只為蒼生說人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