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馬可婷。
你們猜我在衝浪時又刷到了什麼神奇的東西?

大家應該都騎過共享電單車,但是你見過共享電單車夾帶私貨
的嗎?


最近,有廣東的網友發現,在美團的共享電單車上,新設計了一塊空間給“美團共享充電寶”。
老實說,共享電單車我騎過,充電寶我借過,但這種共享電單車+共享充電寶的組合,還真是漲見識了!

看到的第一眼,我腦海中的反應是:
好傢伙,10平方的房間,硬是給你搞出了個三室一廳。。。

騎個共享電單車,上面還能給共享充電寶加個空間,外面的世界果然是神奇到讓人想象不到了。

而美團這波“車電聯合”的操作,我願稱之為共享領域的“空間術”。
太TM懂賺錢了吧!


做到這個份上,小馬簡直是對美團生態又有了一個深刻的理念概念。
一方面,美團共享電單車的城市點位多、流動性強,對於消費者來說,未來借還充電寶會更加的便利。


另一方面,對美團來說,也有深層的商業意義。在過去,美團充電寶主要依賴商場和店鋪等人流多的場所,還要面對怪獸充電等競爭對手的挑戰,而與自家的電單車結合後,將美團生態聯合,可以減少很多的商場入場費、店鋪分成、渠道費用等。
此外,也實現了雙向賦能。電單車為充電寶提供了更多的使用場景,而使用者對充電寶的需求也會反過來增加電單車的使用頻率。

唯一讓人擔憂的
是
,下雨天充電寶不會進水嗎?

不過,既然推出了,美團應該也做好了防曬、防水的測試吧。

有意思的是,在蒐集資料時,小馬發現美團在充電寶的點位拓展和共享單車的便利性上也真是下足了功夫——
在廣州,你甚至能在電線杆上,看到美團共享充電寶的痕跡。


在個別城市,你還能看到電瓶車“背”著一個充電寶機子。


這才是真·移動電源,哪都能看到它。。。

而在共享單車上,美團曾推出過mini款,方便小個子人群騎行。

還曾在單車上增加過手機支架,方便使用者放手機導航。

可以說,美團的市場部和產品經理也是捲起來了!。
這種層出不窮的設計,以及此次的聯合設計,站在品牌角度也很好理解:
在為使用者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為自身創造了更多的商業機會。
當下,無論是共享單車還是共享充電寶,市場飽和度已經很高,競爭也愈發激烈。
而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只有注入新的活力,擴大使用場景,豐富使用體驗,才能提升使用者粘性。
話又說回來了,如果車+充電寶的組合推廣開來了,未來會不會有一天發生這樣的情況:
哥/姐,能停個車,我還個充電寶嗎?

素材來源於網路
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