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六神磊磊
一
騰訊99公益日,例行要說點什麼。
先要提一句的是,去年參加了99公益日的“給一千名鄉村孩子上職業啟蒙課”專案,大家齊心協力,完成了集30萬朵小紅花的小目標,專案已順利落地。在這裡替孩子們謝謝大家。
別的個人流水賬就不列了,比我成績好的同行太多。
今天只想說一點關於公益的體會,是近期比較打動我的一件事。大廠公關朋友們別擔心,是好話。
事情源於99公益日上和幾位工作人員的閒聊。
平時和人打交道有兩怕,一怕體制人,二怕大廠人。
體制人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可能會突然變得讓你不認識。明明認識很久了,一夜之間突然變得好像不認識了,言行舉止像換了個人。一打聽,才知道是升了。
當然,也有可能是他最不爽的那個人升了。也會突變。原來甲減的,突然甲亢了。
那麼大廠人為什麼可怕呢,大廠人素質還是可以的,視野也不缺,但一個毛病就是喜歡上價值。
明明可以好好聊天的,三句話就會自動進入電話會議的狀態,彷彿打開了無形的ppt,手上不管拿的是什麼,筷子也好,刀叉也好,奶茶也好,都會自動變成ppt翻頁筆,給你講價值觀,責任感啊執行力啊之類。
扯遠了,說回99公益日。
二
事情來源於一次敷衍的提問。
今年公益日專案上,我和對方几位工作人員閒聊。大家初次打交道,也不熟。
我沒話找話問:“你們員工自發做公益挺多的,據說還有做公益上千小時的。為什麼會提倡這個?大家的日常KPI咋辦?”
實話實說,問這麼個問題,基本是社交場合的客套。這種問題叫做“遞話”,就是有意讓回答的人上價值、說好聽的。
同樣的問題我問過別人,別人也問過我,我壓根也沒奢望能有什麼意外的回答,不外乎是“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向善”之類。
就好像採訪問我為什麼要讀金庸,是不是因為嚮往俠義精神?我肯定要說是,肯定不會說是為了搞點粉絲,搞點打賞。
但是對方的一句回答讓我挺意外,沒有上價值,也壓根沒提什麼企業責任感。
對方說,現在越來越覺得,很多時候做公益真的不是為了“做好人”,而是為了自己。
我沒太聽懂,還暗示對方沒關係的你可以輸出價值觀,我習慣了的。
她們卻舉了幾個身邊的例子,說實話很觸動我。
三
比如有一個哥們叫楊丘雄,搞IT的,進騰訊十年了。
如果要打標籤的話,他就是典型的理工宅男,“社恐”“沉默”“話少”……對理工男所有的刻板印象他都有。而且還是處女座。
但他竟是整個公司內部志願者裡的no.1,長達1600個小時的公益志願服務總時間傲視全員。
這個社恐的哥們一個人開個七座的車,出人意料的是,他的車經常是滿的,因為下班他樂意免費拉別人回家。
後來有人或工作調動,或自己買車,不坐他車了,就在他車裡留一個熊,他也得個外號——大熊哥。
“大雄”一有時間就自費參與公益,最開始他參加“騰格裡沙漠植樹”,後來專案太火,內部人不好去佔指標,只好讓給別人。
今年他又去大涼山搞了“春蕾計劃”的探訪,週末的時間也去參加助老活動,或者是陪盲人跑步。基本不閒著。
最近他又剛剛飛到黃山去做公益,時間哪來的知道嗎,是入司十週年攢出來的4天年假,機票住宿還都自費。
你說這人是為什麼呢?99公益日的朋友告訴我,他的理由就是為自己。
用車送人回家,才會感覺到不孤獨。作為司機,社交壓力沒有那麼重,多說少說幾句都沒有關係。所以他樂意。
公益,是社恐的他和社會最好的連線口,可以講出平時沒有說的話,不願主動去認識的人,去到比一個人獨行更多更遠的地方。
公益還可以讓貌似平凡的人找到高光。我聽說,平時話不多的他一到了公益場合,指揮、協調、溝通都是槓槓的,人前冷謙,人後周顛。
這就是所謂的“為了自己”。
四
另一個事,我聽說之後,猶豫了挺久,才打算寫出來。因為這事比較衝擊和震撼。
有位叫王鵬飛的,在微信支付部門工作。這哥們也是個公益積極分子,每個月都月捐,現在已累計捐了8年多、103個月。
一件事能堅持8年多是不容易的,何況是捐錢。
後來我才知道這背後的故事。
一次他去南方度假,突然遇到洪災。等反應過來的時候,洪水已經湧進住處,淹到了腰部。
這場洪災媒體上是有報道的。
王鵬飛一家人被困在湍急的水中,附近唯一的高點是一棵樹,他還帶著父母、妻子、剛出生不久的女兒。
他把一家人奮力送到樹上,女兒只能高高抱舉在手上,下面是不斷漲高的洪水,就這樣耗了很久。
後來他回憶,最痛苦的還不是極度的疲憊,而是一個可怕的選擇:如果必須游水衝出去,還只能帶一個,帶誰?他感到恐怖極了。
當時他不斷祈禱,唯一能對老天說的,就是我是個好人,放過我們一家吧。
“是個好人”,就是此刻唯一的倚仗,是和命運談判時唯一能擺上桌的籌碼。
後來外地的同事聯絡上了當地消防,救生艇趕到,全家獲救。
這件事成了他堅持做公益的重要動力。當然,他還年年給消防隊送錦旗。
他做公益,其實不是踐行什麼價值觀,而是一位父親和自己和解的方式。那一次之後,女兒至今都怕水,不敢學游泳。他揮之不去的是對女兒的虧欠感,以及險些失去家人的緊繃感。
他說,要從一個創傷的記憶裡走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許多同樣的人走出創傷,你才可能和過去達成和解,走出那條幽暗的通道。
五
我明白,“做公益是為了自己”這話,聽起來特別不公益。
事實上,那幾位99公益日的人還說了另一個更有趣的邏輯:做公益的人,才做得出好的產品。
猛一聽你會覺得這句話說反了。常見的更政治正確的表述是:我們做產品,把企業做大做強,是為了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這才對。
但她們說,真正到了公益一線,你就會感覺到“做公益為產品”是真的。
很多做產品的年輕人,履歷都是從家門到校門的,接觸社會不多。他們對別人、對使用者的痛點,尤其是對容易被忽視的弱勢、殘障群體的痛點,並不知道。
你真的投身去公益了,看到了別人更多的痛和艱難,回頭才能把產品做好。
有一個例子是騰訊文件,很多人都用過吧。
不知有人注意沒,騰訊文件一共有多少行、多少列、共多少可以編輯的格子呢?答案是曾經的上限是40萬個格子。
並不止他一家如此,市面上同類型文件基本都是40萬個格子,這是出於成本、維護、穩定等多方面的考慮。
然而產品負責人黃慕絢說,幾次參與救災之後,我們的認知顛覆了。
2020年河南暴雨期間,騰訊文件接龍傳遞“救命資訊表”,誰遇險了、在哪裡、需要什麼幫助、怎麼救、誰能救助,無數人同時線上,用這個文件救命。
結果後臺人員發現,第一是40萬個格子根本不夠用,第二是數百萬人同時線上操作時,技術壓力相當之大,而且緊急救援時表格很容易被誤刪或誤編輯。
暴雨災情過後,團隊覆盤,把騰訊文件上限變成100萬個格子。
此外,針對災情中發現的多人操作引發混亂問題,也進行了改良,上線了“保護單元格”、隱私保護、有序協助等等功能。
起初是為了做公益,結果卻做好了產品。
這就是一線的真實邏輯:不是走進別人的世界,你根本不會知道產品的缺陷,還以為它非常完美。
六
再說一個事,和我本人都關係很大的,就是微信公眾號剛上線不久的“聽文章”功能。
不知道你喜歡不喜歡,我是很喜歡這個功能的。
有一說一,不是公眾號搗鼓的所有新功能我都喜歡的,但是這個功能我是真喜歡。
每當看見資料顯示多少人聽了我的推文,我就會很高興。因為它讓你的受眾更廣了,這樣一來,打賞讀
者就更多了。
但後來我才知道,這個功能的推進,和他們之前做的視障人群公益是有關的。
據統計,我國有近1700萬的視障人群,可是我們平時幾乎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也體會不到他們的難處。
不說別的,光就一個司空見慣的驗證碼,就讓多少視障人群望而卻步?
那幾位99公益日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之前,他們有好幾個專門關注視障人群社交方式的公益群體,對視障人群的痛點非常瞭解,明白怎麼設計產品才好用,相容性好,操作便捷。
微信聽文的功能好用、順滑,就和這方面的積累有關。
他們內部現在正在測試一款“智言微語”系統,如果順利的話,以後還可以解決讀屏不相容、轉譯速度慢、圖片內容獲取、測試驗證碼等問題。
所以說,會做公益的未必會做產品;但一切傑出的產品,都包含著向公益的奔赴,就是這麼個邏輯。
七
最後,問一個問題:市場會獎勵熱愛公益的人,這句話你信嗎?很多人估計不信,包括我此前也不信的。
在現代社會,善良,是很貴的。
搞產品的都懂,40萬個格子和100萬個格子投入的成本不是一個量級。
但這次99公益日上,我瞭解到,它實打實地就是真事兒,換句話說,市場上也是有所謂好人好報的。
好比你好心給人打了一副拐……算了換個比喻吧,好比郭靖因為善良,救了勇士哲別,結果鐵木真恰好路過了,說這個勇士多少錢?我買!
我聽99公益日的工作人員說了一個很正能量的事,他們有個搜狗輸入法團隊,想做一件公益的好事,就是幫助那些姓名中有生僻字的人。
比如姓名叫叒叕、蘡蘡、甚至是龘龘的人,電腦經常打不出來,平時上戶、入學、辦卡、就醫,乃至小到註冊電話號碼、微訊號、姓名驗證等都極其麻煩。
我就知道有整個家族、村落都全部因此改名改姓的,請注意,等他們一改姓,這個生僻字就沒了。

就比如這個字你認識嗎?念“nia”(四聲),是雲南傈傈族一個村子的祖姓,電腦打不出來,後來為了換二代身份證,整個村子都被迫改了姓,本來姓“nia”的,現在他們姓鴨。
不改,當事人痛苦;改了,是漢語的損失,文化的損失。
去年6月,搜狗輸入法團隊就聯合多方發起“漢字守護計劃”,在一年時間裡,他們收集了大量生僻字,並推動它們寫入國際協議,使得在電腦上能打出來。
就像郭靖幫哲別一樣,純粹是無心插柳之舉,可你猜怎麼著,一些生僻字透過國際協議後,一些銀行及金融機構看到了,這不是巧了嘛,我們的客戶正開不出卡來呢!
於是就有金融機構邀請騰訊輸入法的團隊配合做了套輸入法工具,是付費的。
你看,市場獎勵了善良。
當然,這個錢估計他們公司也不缺,但我覺得這件事很正向,很激勵人。
當今時代,紛繁複雜,人們甚至都不敢再相信“好人好報”了。但這個“漢字守護計劃”居然賣出錢的事,讓我有激勵到。
回到主題,“做公益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我挺喜歡這個99公益日的人的回答。
當你真的關注到弱者,看到那些被隱形的群體,傾聽到了那些無聲的哭聲,洞察了別人暗處的痛苦,撫慰了別人的創傷,那麼,你會得到回報。
這個回報,也許是錢,也許是別的方式,比如是你和自己的自洽,比如是你治癒了自己的成長煩惱、童年陰影、社交障礙。
這個年頭,善良很貴,但是我們供應得起,也希望每個人都能被治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