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旅遊,盯上非洲

第一次去坦尚尼亞的時候,趙小曼換了好幾個航班,折騰了近30個小時沒睡覺。入住酒店的當晚,她還氣急敗壞地發現,房間的保險絲燒壞了,一整夜都沒修好。初到非洲,顯然稱不上多麼愉快。

但如今再向朋友們談起去非洲的感受,她印象最深的卻是另一個場景。那是個黃昏,當一行人走在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大草原時,她轉頭看去,映入眼前的是一片紅色。那是她第一次看到非洲草原的日落。
● 非洲草原的日落。圖片來源:小紅書@猴麵包的樹
她在筆記中這樣寫道:“天空沒有任何遮擋,整個草原都是紅色的。日落時,很多動物開始走動,比如大象、斑馬和羚羊,它們會聚在水源地或樹下。這些動物和平相處,在一起形成一幅美麗的剪影。
在非洲旅遊的那些日子,看日落成了趙小曼每天必做的事情。她白天追日出,看動物,晚上看日落,找南十字星,和二三十個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一起生篝火、喝酒,圍坐在一起。
她整個人脫離了日常的工作,“那種感覺就像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從“突然的旅行”到“人生照片”
對趙小曼來說,2022年7月那次去坦尚尼亞是一次突然的旅行。她的本職工作是一家國內公司的資料分析師,但疫情讓她的工作節奏發生了變化,得以一邊線上辦公,一邊在外旅行。
確定去坦尚尼亞的時候,她人正在國外,在一個國內微信群裡,看到有人說要去爬乞力馬扎羅山,然後看動物大遷徙,但找不到同行的人。
趙小曼當時已經訂了去歐洲的票。她從沒去過非洲,一直想去,但覺得一個人去不方便也不安全,所以看到這個訊息後,她立刻把歐洲的票退了,“等於是毫無準備之下就訂了去坦尚尼亞的票”。
因為第一站就是去草原看動物,趙小曼乘坐的飛機直接降落在草原上的一個機場,她已經記不清機場叫什麼名字,唯一的印象就是,破。
● 非洲草原。圖片來源:小紅書@猴麵包的樹
在旅行社的帶領下,她坐上了一輛被特別改裝過的車。這種車的輪子很高,可以防止動物攻擊,同時為了便於觀察動物,車身是敞篷設計,但也有可收放的頂棚以供遮擋。正值七八月份,她第一站就如願看到了動物大遷徙的場面——角馬成群過河,鱷魚伺機行動。
她觀察到一個細節,角馬隊伍會先派一批角馬去試探河裡是否危險,一旦頭一批角馬過了河,大部隊就會全部跟上。但當圍過來的鱷魚特別多時,角馬們會停下來等一會兒,或者再換一條河。有些小的角馬被鱷魚當場撕吃掉,屍體扔在石頭上,場面很震撼。
剛到非洲就被震撼的人,還有絮。2019年1月,她剛剛度過了一個gap year,連軸轉的國外旅行已經讓她感到麻木。當時,非洲本不在她的旅遊計劃之內,但她恰好刷到了《走出非洲》這部電影,所以決定趕在國內的春節之前,去一趟肯亞。辦理入境手續時,她旁邊有一隊人,其中有一個六七十歲的白人老頭,裝扮非常“非洲”——戴著豹紋帽,穿著靴子,全身都是大地色的衣服。那一刻,她覺得非洲的感覺出來了。
近兩年,像趙小曼和絮這樣專程前往非洲旅遊的中產越來越多。
在北京做了十年非洲旅行業務的李東鄂女士認為,中國人對非洲的熱情不難理解。她發現,這些年中國人的旅遊目的地,從省內到國內,然後擴充套件到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再接著是歐美國家,等這些地方看膩了之後,又會尋找新的、小眾的目的地,而非洲自然成了許多人出境旅行的下一個選擇,“尤其是對無數想要‘去班味兒’的中產人群,最接近人類原始狀態的非洲再適合不過
李東鄂說,今年國慶假期前十天時間裡,她接了大約40個團,共100多人,幾乎是往年的兩倍,目前每天依然能接到20-30個諮詢訂單,從早上6點忙到夜裡12點。
事實上,去一次非洲花費並不少。李東鄂說,在肯亞旅遊市場上,常規的10天往返旅行(包括機票和境外費用),疫情之前最便宜時就大約在2萬元人民幣,而疫情之後最少也要3-4萬,價格翻了將近一倍。“這主要是因為疫情之後,肯亞的燃油價格、國家稅收額度都上漲了,從而導致了整體成本上升。”
但這依然抵擋不住中國人的旅遊熱情。因為沒人不愛非洲的草原和動物。
● 猴麵包樹大道。圖片來源:小紅書@猴麵包的樹
李東鄂時常想起自己2011年第一次踏上非洲時的情景。水土不服的她,出現了腸胃炎等各種身體不適的症狀。但在經過馬賽馬拉草原的時候,一切都變了。
她的同事突然在車上說:“快看,外面有好多小孩在奔跑。”儘管狀態非常糟糕,但她抬起頭,看到的是藍天、白雲和一望無際的草原,那些馬賽小孩,有的沒穿衣服,有的光著身子,有的只穿了一條短褲或一件破舊的上衣,拼命地朝她們的越野車奔跑。
那一瞬間,她被這個畫面觸動了,“可能是因為當時的心情是想家,或者是因為害怕,眼淚就奪眶而出。”
不過,在今年湧入非洲的中國人中,相比對這片土地近乎使命般的熱愛,更多的可能是像菜菜這樣的人:他們被小紅書等社交類應用的筆記吸引,進而在大資料的不斷推薦下,萌生了去非洲的念頭。
在非洲,菜菜拍到了她的“人生照片”——一張她和一隻小獅子的合影。那天,她坐在酒店旁邊的一棵樹下,而剛巧,有一隻幾個月大的小獅子在酒店旁邊玩耍。小獅子突然向她走來,然後趴到了她的身上,這讓她既驚訝又感動。畢竟,小獅子與普通的貓狗有所不同,而且它趴在她身上後,開始四處張望。
菜菜說,那一刻她能感受到小獅子的放鬆,這說明它沒有戒備之心。於是,她立刻讓朋友幫忙拍下這珍貴的一刻。

● 酒店旁邊的小獅子。圖片來源:小紅書@給我兩杯奶茶

“非洲熱”的幕後推手
“非洲熱”的興起,社交媒體功不可沒。
以近兩年爆紅的肯亞為例,在社交媒體盛行之前,中國人對肯亞的瞭解,基本都是來自CCTV《動物世界》裡的場景和介紹:有60多個國家公園和上百個私人保護區,能看到動物、自然風光和當地的人文部落文化,最火的專案是每年七八月份的動物大遷徙,尤其是馬賽馬拉大草原上角馬過河的場景。
但2023年有了一個新的變化,疫情結束中國逐漸開放國門,境外旅行開始恢復後,肯亞一個新的熱門目的地出現了——安博塞利國家公園。因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文化魅力,安博塞利國家公園迅速超越了馬賽馬拉在國人心中的地位。此外,這裡還被稱為“非洲的雪山”,著名的乞力馬扎羅山就在這裡。
李東鄂以前做非洲旅遊業務時,沒有那麼多全面的圖文展示,但如今在小紅書、抖音、B站臺等平臺上,許多自媒體博主來到肯亞特別是安博塞利,拍攝了許多美麗的照片。湖泊、火烈鳥、合歡樹和成群的大象等場景在網上被炒得很火,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很多人純粹是為了拍一張“人生照片”而來,即使他們對乞力馬扎羅山或非洲的其他景點並不瞭解。
● 非洲的草原。圖片來源:小紅書@猴麵包的樹
尤其是活躍在自媒體平臺上20多歲的年輕人。以前,肯亞除了動物大遷徙的七八月份,幾乎沒有遊客,即使有來肯亞的遊客,也主要是有錢有閒的中老年人。但自媒體盛行之後,肯亞已經沒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淡季的遊客大多來自網路,尤其是小紅書。“這些遊客選擇目的地非常精準,或是為了某個特定的景點、或是為了一張人生照片,或者單純就是為了某個酒店。”李東鄂說。
不過,在李東鄂看來,除了社交媒體外還有著更大的推手,近年來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往來越來越密切,“一帶一路”的大專案更是帶動了非洲旅遊業的發展。今天,中國是肯亞擁有最多直飛航班的國家之一,廣州和長沙等城市都有直飛內羅畢的航班,這使得肯亞成為一個方便到達的目的地。而旅遊業內人士都清楚,航線的發達是決定一個目的地是否火熱的關鍵因素。
據旅遊平臺數據顯示,今年2月至8月,中國遊客赴非洲訂單量同比增長約1.2倍。熱度最高的非洲國家排名從高到低,依次為埃及、摩洛哥、肯亞、模里西斯。具體到機票資料上,今年非洲機票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一倍,其中埃及、肯亞的增速最快,分別達到236%和167%。
當這些去過非洲旅遊的人,被問到“非洲最吸引你的是什麼?”時,“野性”“原始”幾乎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
先後去過埃及和坦尚尼亞的菜菜就坦言,從知名度來說,埃及大概會排在肯亞、坦尚尼亞等國家前面,“有山有海有沙漠,還有名勝古蹟,旅遊業也相對成熟”,但相比之下,她更喜歡近兩年才火起來的肯亞、坦尚尼亞等國家,因為這些地方更有原始風光,當地人也更加淳樸。
● 蓋倫賽蒂草原。圖片來源:小紅書@猴麵包的樹
非洲的B面
社交媒體的影響也有很多侷限性,就像在非洲旅遊,你經歷的可能不止是美景美食,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
第一次到非洲的趙小曼就在坦尚尼亞經歷了驚魂一夜。
當時,她所在的營地附近來了一個獅子群,它們在捕殺一頭野牛。獅子群從她隔壁的帳篷經過時,她甚至能聽到爪子踩在地上的聲音。慌亂之中,她和前臺的對講機沒有反應,也聯絡不上同伴。大家都不敢出門,完全不知道外面情況,趙小曼偷偷檢查了帳篷的拉鍊,確認拉好了之後,就縮到帳篷的角落裡一動不動,很久不敢睡覺。
那晚,有8個獅子殺死了一頭野牛,並在趙小曼的營地旁邊一直吃到天亮,帳篷外面整夜都是獅子的叫聲。第二天早上,她看到幾頭獅子還在吃那頭牛,它們先扒開牛的肚子,吃掉內臟,內臟似乎是它們最喜歡的食物。公獅子先吃,等公獅子吃飽了母獅子開始吃,等差不多吃光的時候,那些吃腐肉的鳥比如禿鷲,就過來撿剩下的東西。
在獅子群離開之後,她走近去看了一眼,場面又噁心又震撼,“所有內臟都被扒出來撕得亂七八糟,已經開始腐爛了。”

● 非洲草原的獅子。圖片來源:小紅書@猴麵包的樹
除了在坦尚尼亞經歷這一晚的恐懼,趙小曼還被馬達加斯加的交通折騰掉了半條命。
馬達加斯加是世界上倒數第四或第五貧困的國家,尤其是西部,那裡的村子沒水沒電,蓋的是泥巴房、茅草屋。而她最喜歡的猴麵包樹大道恰好就在西部。當她向別人問起前去的路況時,對方特別搞笑地說:你坐過山車嗎?
最終,幾十公里的路,她坐了整整18個小時的車,最後差點崩潰。
絮也在非洲經歷了讓她此生難忘的事情——在內羅畢的時候,她碰到了恐怖襲擊。當時是下午,她在超市買東西,突然在內羅畢的經驗分享群裡,收到了領隊發來的恐襲訊息,並讓他們不要在外逗留,儘快回酒店。在離開超市回酒店的路上,絮看到一些警車,每個人走路速度很快,明顯感覺氣氛很緊張。
恐襲發生的地方離她住的酒店大約不到兩公里,回到酒店當天,她看到群裡在聊“人肉炸彈”,於是她不敢再外出。第二天早上,她在手機上就收到了央視新聞關於這次恐襲的報道:《1.15肯亞首都襲擊事件》,襲擊由索馬利亞的一些武裝分子發動,造成至少15人死亡。
但絮說,那次只是覺得氣氛緊張, 還不至於害怕到亂了分寸。因為之前在埃及已經歷過一次,還被當地警察護送了一程。那次的發生地是在紅海,就是電影《紅海行動》裡的那個紅海。
非洲的安全的確一直是國人十分在意的問題。在社交媒體上,類似“非洲旅行避雷”的帖子也並不少。有人滿懷興奮地準備一場Safari之旅,結果一路搖搖晃晃,硬是顛出了兩萬+的行走步數,下車只剩滿臉的迷茫和塵土;有人喝酒後口渴,在去超市買瓶裝水的途中,被幾個皮膚黝黑的大哥拿刀架住了脖子搶劫,酒勁兒瞬間消散。
不過在菜菜看來,社交媒體上的負面資訊也沒必要刻意放大。去埃及旅遊的100個人中,可能有90個人覺得體驗不錯,但他們未必會分享自己的經歷,而那些遇到不愉快事件的人則更傾向於在網路上發聲。
“就我個人而言,在實際到訪埃及後,我發現那裡並沒有像網上說的那樣危險,騙子也沒有那麼多。雖然確實遇到了一些小問題,但整體來說並不嚴重。因此我認為埃及是一個因人而異的旅遊目的地。”菜菜說,“每個人的經歷可能會有所不同,重要的是保持開放的心態,並做好充分準備。”

神奇之地
非洲是矛盾的,落後、貧窮,同時又原始、淳樸,就像那裡的人。
趙小曼很有發言權。她參觀馬賽部落時,遇到了一件趣事。馬賽部落的女人沒有什麼地位,男人娶老婆都是靠牛換的,比如說五頭牛、十頭牛就可以換一個老婆,而老婆嫁人後就負責在家蓋房子。有兩個人開玩笑說,要用15頭牛換趙小曼,同行的人開玩笑說15不行,因為她在外面有工作,所以要再加幾頭,最後兩人加價到25頭牛。趙小曼開玩笑說她不願意,因為不想蓋房子。
在部落裡,男人娶老婆沒有限制。這個部落的爸爸有6個老婆,他穿著一件在非洲市場上買的二手名牌衣服,有Gucci和LV,logo特別大。趙小曼覺得特別違和,專門拍了一張照片。
● 非洲原始部落。圖片來源:小紅書@猴麵包的樹
還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部落的生活雖然很原始,但部落的人卻學會了抽菸。他們用一些植物捲起來點在火上,然後就這麼直接抽。
見過原始部落的人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李東鄂曾經有個客人,在參觀原始部落村莊後,默默資助了一個因家庭貧困而無法上學的孩子。那個客人每年都會給孩子支付學費,但從未告訴過任何人。直到後來疫情導致聯絡中斷,這位客人聯絡到她,希望透過她繼續資助這個孩子。她這才知道,那位客人已經連續資助了這個孩子5年。
讓她印象深刻的客人裡,還有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在國內生活條件優越,有些嬌生慣養。然而這個孩子在參觀了一個非洲的兒童孤兒院之後,當場對母親說:“我能把我現在穿的衣服留給這些孩子嗎?”這讓他的父母很震驚。回國後,孩子還委託父母把自己積攢的零花錢和壓歲錢轉給孤兒院。
身為成年人的絮,也想過要為非洲當地的孩子做點什麼。她在非洲草原上看到過一個臨時搭建的小學,孩子們在那裡踢球。她說如果有機會,希望下一次去這個學校當志願者。她之前在尼泊爾做過孤兒院的志願者,和那些孩子在一起的日子讓她感到很開心,“對我來說,孩子的世界很乾淨、很簡單,所以我很喜歡。”
儘管這並非她來非洲的初衷。事實上,她剛剛結束了一段12年的婚姻。那是她最難熬、最痛苦的一段時期,但她沒有選擇回家療傷或找朋友傾訴,而是直接出國旅行了一年多。她喜歡非洲草原那種野性的感覺。有一次,越野車開得很慢,同行的人都很累了,只有她一個人站在車頂的帳篷上,整個大草原彷彿只有她一個人。那一刻,她流下了眼淚,“像是找到了一種歸屬感”。
● 肯亞。圖片來源:小紅書@絮
她說自己文靜的外表下藏著一顆熱愛冒險的心。她在知乎上刷到過一篇帖子:為什麼外表文靜的女生會喜歡搖滾?高贊回答說:“因為你既不懂姑娘也不懂搖滾”,她覺得這句話說得特別好:
“從字面意思看,文靜和搖滾這兩個詞像是對立面。在東亞文化裡,女性一直被刻板的標籤所束縛。大家對好女孩的定義就是類似於學習好、聽話、懂事、守規矩等等,而紋身或者愛去夜店、蹦迪、有自己的個性、喜歡小眾的東西就會被帶有色眼鏡。從深層看,文靜和搖滾說的更多的是精神世界,喜歡安靜獨處的女生未必就沒有自己內心的小世界,她們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外表安靜不代表精神空洞,喜歡搖滾越野的人更多是喜歡那種精神上的自由感。
絮說,她不想被這樣的世俗定義。
如果說非洲讓絮感到一種歸屬感,那對趙小曼來說,非洲最吸引她的地方,則是一種與現代世界完全不同的生活。
作為一名資料分析師,趙小曼在工作中是個典型的i人。剛入職的時候,她事業心很重,工作很拼命。但後來漸漸覺得,工作是一件被強制賦予意義的事情。可能只是因為大家天天在做,所以就賦予了它很多意義,但實際上,工作的意義主要就是提供一些物質基礎,讓你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而旅行,就是她真正想做的事情,也是她除了工作之外,生命的另一面。
在非洲,她和同伴討論過原始人和現代人誰更快樂。她覺得,原始人生活簡單,每天有很多閒暇時間,除了打獵吃飯,他們大多時間都在玩、聊天、抽菸、睡覺,生活比現代人輕鬆得多。儘管物質條件不如現代人,但原始人對現狀滿足,沒有攀比的煩惱,不像現代人常有各種心理和精神問題。因此,他們可能更快樂,因為沒有經歷過更好的物質條件,也就不會有煩惱。

● 非洲原始部落。圖片來源:小紅書@猴麵包的樹
關於非洲的神奇,李東鄂知道的故事也有很多。她遇到過一個美國男人,把妻子的骨灰撒在馬賽馬拉大草原。因為兩人最後一次旅行就是在這裡,而妻子畢生的熱愛和夢想就是馬賽馬拉。
還有兩個央視節目的導演,以前在草原上拍節目,原本不認識,但因為在非洲大草原共處了一個星期,產生了感情,然後戀愛、結婚、生子。李東鄂說,當年在馬賽馬拉大草原時倆人承諾,如果以後有結果,她和馬賽馬拉的星空就是媒人,要回來感謝她。上個月倆人真的回來了,時隔9年。
趙小曼這些年一邊旅行一邊寫文章。她在文章裡多次寫過,旅行會拉長我們的壽命。“為什麼朝九晚五的工作會讓我們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從科學角度來說,因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大腦收集的資訊都是重複的。”趙小曼說,“但旅行時,大腦會收集大量新的資訊,讓我們感覺時間被拉得很長。如果你的人生永遠在收集新的資訊,你的大腦就會感覺時間被無限拉長。”
而在非洲,她的感覺更強烈了。她看到那裡的人還在用諾基亞手機,就像看到了人類最原始的狀態是怎麼一步步發展的:
“這個世界很有趣,你會覺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時間感。比如你在中國過的是2024年,到了非洲你可能覺得過的是1950年。你走遍全球,會在這些不同的地方穿越,找回童年的記憶,甚至是你父母那個時候的記憶。你只是聽說過,甚至沒有親眼見過的東西,可以在別的國家找到。”
(文中除李東鄂外,其餘為化名)
● 非洲草原。圖片來源:小紅書@猴麵包的樹
● 作者:筆下長青
● 編輯:宋函
 精選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