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去非洲兩個多月,家庭關係有了質的變化

本文來自豆瓣小組豆瓣艱苦留學組
由豆瓣使用者@英格蘭小熊貓 授權釋出
原文標題:媽媽去非洲了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
我突然接到媽媽的電話,“幫我和爸爸訂一張下週到衣索比亞的機票!”我在電話的另一頭,也是亞洲的大洋彼岸——歐洲,感到一頭霧水。
媽媽這輩子都沒出國,並且天天嘮叨外國有多麼危險,這樣保守的她怎麼會願意出國呢?
原來是爸爸要去非洲考察做生意,媽媽半推半就地一同前往了,“就當是出國度蜜月了。”
我雖然很擔心連英語都不會說的他們,但還是乖乖買了機票,並且搜尋了很多非洲攻略給他們。
他們到達非洲後有老鄉接應,呆一兩週就換個國家,比我想象中順利。我也是第一次如此頻繁地主動打電話給他們,似乎在時時確認他們的安危。
“是啊,我到南非啦,感覺南非比其他地方好多了,前幾天我都沒睡好,外面吵死了。”
“什麼意思?”
“就是他們在內戰,晚上到處都是槍聲吶。”
我愣了好幾秒才反應過來,不由得厲聲訓斥道:“那你們還待了那麼久!人家打仗了你們就趕緊跑啊!”
媽媽氣定神閒地安慰道:“哎呀,他們常年內亂,我們去的時候就有心理準備了,何況接待我們的老鄉知道怎麼做安全。”
就這樣,他們去了五個不同的非洲國家,託他們的福我也一點點了解了非洲大陸。
他們在非洲接連待了兩個多月才回國,我竟然也提心吊膽了那麼久。
我似乎也更明白他們當初的心境了,在他們眼裡我去歐洲相當於在我眼裡他們去非洲,他們分不清歐洲各國,只覺得那裡很亂,而我就是如此看待非洲,我分不清非洲大陸不同國家有什麼區別,只覺得那裡衛生條件極差。
但當我看到他們像剛上幼稚園的孩子一樣,和我繪聲繪色地描繪他們遭遇的文化衝擊時,或是嚐到的一道本地菜時,或是新認識一位黑人朋友時,我又覺得欣慰。
在我剛到歐洲時,他們三天兩頭就打電話叮囑我,看到我們這裡有遊行示威的新聞,或是八杆子打不著的惡性事件時,也總會第一時間轉發給我並追問,電話結尾都是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沒想到我對他們亦是如此,他們每到一個國家,我就四處瞭解當地的政治文化,隔三差五就轉發給他們各類非洲攻略,得知他們壓根就沒點開時就會窩火,催著他們讀。
當我在歐洲穩定下來後,他們也越來越放心了,並且開始為我感到自豪,逢人就說我孩子在歐洲!
現在回想起來,我對他們竟然也是這樣的心路歷程,從焦灼到安心,再到和朋友聊天就得意洋洋地說我父母在非洲各國考察,打心底為他們的勇氣和自信感到驕傲。
當我國內外的朋友都不約而同地擔心他們時,我會假裝像個過來人一樣馬後炮:“非洲也很好,沒有你想象得那麼危險。” 然後再和他們分享我在父母那裡聽到的見聞,他們的嘖嘖感嘆就像是給我父母的掌聲,那麼悅耳。我也那麼自豪,因為他們成為了我在非洲的眼睛。
我在歐洲,他們在非洲,我們的關係卻更緊密了。我似乎變成了他們的父母,還成為他們的英語老師。每次接通媽媽的電話後都會聽到一句good morning 或good evening, 聊著聊著還會時不時會蹦出幾個強行使用的英語單詞,比如“我的黑人保姆叫我beautiful, 我今天塗了suncream.”
媽媽每次向我使用剛剛學到的英語單詞就等著我誇她。我當然要誇她!這是她這輩子第一次如此有熱情地學外語,像個興奮追星的小姑娘。她最愛看的短影片主頁已經滿是大資料推薦的英語教學影片,她跟著做筆記,時不時拿出來看看,像是個用力吸吮奶嘴的小嬰兒。
其實媽媽每次和我說外語時我都感到五味雜陳,因為她眨巴著眼睛提高聲量說英語的樣子是那麼有生命力,那麼朝氣蓬勃。婚後一直都是家庭主婦的她,做哪一件家務能讓她感到有自我價值呢?
在非洲建立的父母英語學習群:
媽媽時不時就問我英語問題:
—-
後記:
看到豆瓣小組裡源源不斷的正反饋後,我迫不及待地分享給媽媽看了。
她在讀到“她眨巴著眼睛提高聲量說英語的樣子…哪一件家務能讓她感到有自我價值呢?”這段時忍不住哭了,輕輕抱住了我。
並且她對大家的稱讚和鼓勵受寵若驚,下定決心要把英語學得更好。
* 本文有刪減,點選“閱讀原文”可檢視原帖
 豆友評論 
@momo 
很奇妙的經歷,互換位置之後一家人也更親密了。
今天也哈特暖暖的😄
@埃圖巴勒斯韋尼 
這對媽媽來說簡直就是一次非常精彩的探險!!(有些感慨,或許人到中年也可以再次成長吧
@浣熊市藝術選手
很酷的家人!生命有很多種出路的呀
@52Hz
點到自己來歐洲和父母的視角轉換,我像閱卷老師一樣會心一笑,這題點得真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