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公佈遺囑:百億身家全捐,考慮董宇輝接班….

來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

前兩天,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一次訪談中,首次透露了自己的遺產分配:

“除了留給家人的必要花費,剩下的會留給母校北大和新東方慈善基金會,用於支援農村地區孩子的教育發展。”
對於俞敏洪的做法,無數網友表示被感動到了:
“就連遺囑都不忘談及教育,佩服俞老師的格局!”
當我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跟網友一樣感到意外,但卻又覺得在意料之中。
還記得2021年雙減政策落地,整個教培行業哀鴻遍野,大批次輔導機構紛紛裁員關店。
新東方作為教培行業的龍頭老大,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股票下跌90%,損失了兩千零三十一億。
三十年心血就這麼毀於一旦,箇中滋味,唯有自知。
彼時的俞敏洪心裡愁啊,每天坐在辦公室就要開一瓶白酒,日子過得渾渾噩噩。
但即便如此,他也沒有丟下爛攤子跑路。
他退的很體面。
居安思危。
一直以來他都在公司賬面留了一筆錢,為新東方留了一條後路。
雙減政策落地、事業走入死衚衕後,就是這筆錢讓老師們的工資有了著落、學生的學費得以退還。
處理完諸事後,他又做了一個令人欽佩的決定:
把各分校近8萬套桌椅捐給鄉村地區的孩子。
將近8萬套課桌椅,價值已在5000萬以上。
加上可能更貴的運輸費用,總價值近一個億。

自己早已遍體鱗傷還不忘割肉反哺,是條漢子。

如今,靠著東方甄選重新站起來的他,決定把自己的大部分遺產用來做教育,說真的,我不意外。
俞敏洪,表面看是個商人,其實骨子裡還是讀書人。
他真正做到了財富“取之於教育,用之於教育”,讓人敬佩。
那麼,俞敏洪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俞敏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娃。
1962年,他出生於江蘇省葫橋村的一個農村家庭。
父親是一名木匠,母親則是當地生產隊的婦女隊長。

可以說,俞敏洪一出生就揹負著全家的希望。

因為早在他出生前,俞家生下過一個男嬰。

但不幸的是,這個小男孩還沒過完4歲生日,就因病身亡了。
這讓俞家上下對俞敏洪這個小子格外上心。
平日,只要他一有個頭疼腦熱,俞母就會揹著他去醫院打針,回來了還要殺兩隻雞燉雞湯。
哪怕夫妻倆沒吃沒喝,也要把孩子照顧好。
俞敏洪說:
“我小時候是泡在雞湯里長大的。”

但俞母也不是隻會心疼孩子。

為了提高兒子身體的抵抗力,俞母什麼農活都安排給他幹。
在外撒豬糞,在家洗衣做飯,俞敏洪樣樣都是個中好手,還獲得了縣裡的插秧冠軍的稱號。
這一年俞敏洪14歲,剛中學畢業。
按照當時政策規定,貧困地區一戶只有一個孩子可以考大學。
俞家的這個名額早就被姐姐用了,所以他只能輟學。
俞敏洪覺得一輩子當個農民也沒什麼不好的,自己還是縣裡插秧總冠軍呢。
但俞母不能接受,她不想讓兒子像她一樣,一輩子只能跟泥土打交道。
她對兒子說:你得出去,你得看看更遼闊的世界。
俞敏洪特茫然:娘,我怎麼出去?咱家沒上學名額。
1977年初,這名額送上門來了。
同村李家只有一個女兒,他們覺得女娃讀那麼多書沒什麼用,還不如將來找個好人家嫁了,便主動放棄了這個名額。

俞母知道後,連忙去鄰居家東拼西湊借了錢,提著兩隻雞就去了校長家。

她想讓自家孩子頂替李家女兒的那個名額。
俞母跟校長暢聊了幾個小時,校長經不住她的軟磨硬泡,最終答應了下來。
可是,答應讓俞敏洪考大學,跟他能考上是兩碼事。
進入高中時已是下學期快結束的時候了。
同學們已經學了快兩個學期,俞敏洪根本跟不上。
他的班主任是南京翻譯局下放到中學的,英語特別好,而且特別浪漫。
因為喜歡班主任,俞敏洪也特別喜歡英語,理想是當一名英語老師。
但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
連續兩次高考,他的英語都不及格。
俞敏洪回家拿起了鋤頭,看看天上的雲他若有所思:自己真的不適合讀書嗎?
他覺得讀書還不如回家插秧,再不濟去公社開拖拉機。
俞母說:“考不上就考不上吧,努力幹活存點錢蓋個房,娶個媳婦也挺好的。”
或許是上天看到了這個默默用心的孩子,對他格外關照。
一天,高中的英語老師來到俞敏洪家告訴他,為提升升學率,江陰縣教育局準備辦個專門針對外語高考的輔導班,可以去試試。
這重新點燃了俞敏洪考大學的希望。
俞母到城裡找到幾個親戚打聽,證實了這個訊息,趕緊讓俞敏洪去報名。
因勞累奔波,俞母在路上還摔了一跤。

俞敏洪知道後,感動、心疼,愧疚等情緒在心頭交織,眼淚譁一下就落了下來。

從這一刻起,他暗地發誓,一定不辜負母親的付出。
二十多個男孩一起住在一個連廁所都沒有的大房間裡。
早上天矇矇亮就開始晨讀,晚上10點半熄燈以後,大家都還打著手電在被窩裡背單詞。
為了能夠讀懂句子,他背了一整本《新概念英語》。
老師發的教材上,四五十篇課文被他背得滾瓜爛熟。
功夫不負有心人,俞敏洪成為了全班第一名。
1980年,第三次高考。
這一次,他信心十足。
英語考試時間是兩個小時,俞敏洪僅僅用了40分鐘就交了卷。
分數出來後,英語成績是95分。
五門功課總分是500分,俞敏洪考了387分。
當年,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是380分。
這一次,他成功拿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
報考的專業,是英語系。
進了北大的校門後,從山溝子裡出來的俞敏洪愣住了。
“土鱉”兩字,不斷在他腦海裡盤旋。

同學們讀的名著,他連誰寫的都不知道;

同學們穿的衣服,都比他高檔很多。
城市裡的教育注重的是口語、交際,而俞敏洪一直學的是書面英語。
以他的分數,本來是要被分進尖子班的,但因為口語不達標,老師就把他分到了最差的班。
俞敏洪感到分外的不服。

於是,大學時光裡他披荊斬棘、廢寢忘食,拼命提升自己。

在大三那年因為學習過度,甚至累得吐了血,得了肺結核。
不過,再怎麼努力好像也改變不了自己“土鱉”的現實。
等他病好畢業後,班裡同學都開始追著出國熱潮,到國外傍金。
他卻只能拿著120塊的工資,留校任教。
俞敏洪也想過出國留學,但以他的工資,要攢222年才能攢到在美國讀書4年的學費。
這也就有了俞敏洪後來的那句話:
“我人生最痛苦就是在北大的5年。”
為了攢學費,他學著別人在校外培訓班做起了代課。
看著代課老師做得風生水起,就在他以為自己一定能湊夠學費的時候,麻煩又找到了門。
系裡的一些老師說他打著北大的名義在外掙錢,最後被行政記過處分。
對俞敏洪的處分公告,就貼在北大最顯眼的三角地櫥窗。
連著三天,學校廣播也不播報新聞了,就播放俞敏洪處分的單曲迴圈。
“不讓我在職的時候開培訓班,那我不在職開總可以吧?”
俞敏洪憤然辭職。
俞敏洪決定自己開辦英語培訓班。
期間,被人一鍋端過,也求人喝酒不省人事過。
直到1993年,他創辦的北京新東方學校正式成立。
但創辦了公司,仍然不代表成功。
應酬到掛吊瓶的地步,上課時間到了,他針管一拔,換上西裝就走進了課堂。
等到新東方好不容易有點起色了,俞敏洪又遇到了綁架勒索敲竹槓,差點被打死。
劫匪給他注射了動物麻醉劑,劑量很大,醫生說:
“你沒死,是命大。”
1999年,那個差點打死他的劫匪捲土重來,差點又要了他的命。
一連兩次的去鬼門關“旅遊,”讓俞敏洪感慨萬分:
“我終於意識到,我的命不僅僅是自己的,還是大家的命,是新東方的命。不能新東方沒幹成,命就丟了。”
對於企業,他主張集體英雄主義: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則是無限的,就像五個手指,伸出來的時候是五個手指,攥起來的時候就成了一個拳頭。”
打個比方,你有5個蘋果,不要把它們都吃掉。
一個人吃5個蘋果也只能吃到5個蘋果,但如果你把其中4個分給別人,就能換回4份不同的友誼,那麼下次那4個人有水果吃的時候,也會分給你一份。
靠著這套理論,他的團隊開始不斷擴大,教學質量也不見稀釋。
2006年9月7日,新東方上市,估值3億美元。
這個在外人看來過於“憨笨”的男人,以16億元的身價,被稱為“中國最富有老師”。

俞敏洪曾經說過一句話:

“我這輩子什麼都可以離開,就是不可以離開講臺。”
2021年,當雙減政策落地的那一刻,他的內心是茫然的。
“不能上課的新東方,還算是新東方嗎?”
在同行痛哭失業的時候,他說:
“客觀的困難已經來了,你要想出路,因為抱怨改變不了客觀事實。”
體面退場後,他又以另一種方式殺回來了。
在一瓶又一瓶的白酒中,一條賣農產品的思路就這樣喝出來了——東方甄選問世。
起初,東方甄選並不被人看好。
不僅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東方甄選的直播間無人問津,銷售業績也是少得可憐。
別人直播一晚上帶貨量能夠達到幾千萬,但他們每天可能只有幾千塊,甚至有的時候直播間裡只有幾十個人。
就這樣愁雲慘淡了半年,似乎突然間,東方甄選火了,火的一發不可收拾。
用英語賣牛排,用歷史銷售玉米,用哲學銷售大米…
還記得東方甄選的主播董宇輝,曾在直播間說過這樣一番話:
“當你背單詞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
當你算數學時,南太平洋的海鷗正掠過海岸;
當你晚自習時,地球的極圈正五彩斑斕。
但少年,夢要你親自實現,世界要你親自去看。未來可期,拼盡全力。”
東方甄選,成為了直播界的一股清流。
很多人說:董宇輝憑一人之力,使得新東方起死回生。
但在我看來,他們更像是彼此成就。
古人有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而俞敏洪,無疑就是那個不常有的伯樂。
對於企業,他主張的是集體英雄主義;
對於選才,他主張的是不拘一格,具備一個特長就有可用之處。

正是因為這樣,高中沒畢業的羅永浩才能站在新東方的講臺上,獲得了人生的第一筆財富後去做老羅英語,錘子手機。

無論是羅永浩還是董宇輝,更像是俞敏洪人格的延伸。
這一次,俞敏洪除了提及自己的遺產分配,他還提到了接班人的話題。
他說:“新東方未來一定是管理人傳承,我從來沒有打算我的孩子去傳承新東方的事業。”
值得注意的是,他曾表示可以考慮董宇輝接班。
看到這裡,我想到了四個字——薪火相傳。

我曾寫過

董宇輝

的故事,裡面提到他曾經拒絕過上千萬廣告費,原因是不做有愧於自己良心的事情。

一個真誠良善,一個善於用人,說他們是彼此成就,一點也不為過。
最後,想跟大家說個趣事兒。
董宇輝在直播間裡,總是叫俞敏洪為“老頭”。
起初,俞敏洪不接受這個稱呼。
“62歲又怎麼了?我覺得我還年輕。”
但董宇輝嘴裡的“老頭”並不是說他老了的意思,而是覺得俞敏洪像極了《老人與海》中的老人。
書裡的老人是這樣的:
“大家看著大魚的骨架,滿臉不可置信。
他們不相信這麼老的老頭能捕到大魚,他是如何面對一波又一波鯊魚襲擊的?
老人瘦骨嶙峋,卻從未服過輸,靠著這股韌勁和意志力,戰勝了一條又一條大魚。”
在絕境中尋找希望,永遠相信天無絕人之路,也正印證了那句經典的話: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我想才是他真正能夠成功的原因。
人生在於過程,而不在於結果。
點亮“贊+在看”,不因挫折改變自己原有的方向,更不要害怕失敗和艱苦。
你只有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人,才能過上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文章來源:公眾號【知否大叔】。作者:知否大叔,80後自由寫作人。三觀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寬廣;沒見過你,但比誰都懂你。

-END-
插圖:本文插圖原作為個人收藏,想購買相關畫作及瞭解其他更多畫作資訊,歡迎加入"藍襪子藝術賞析群"。在"賞析群"裡,喜歡藝術的朋友們一起欣賞畫作,分享日常,還有無底價0元拍賣活動。如果您喜歡藝術,新增下方藍襪子微信,並回復“入群”,一起過有藝術的生活。
新增藍襪子微信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正反讀書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點選“在看”分享你的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