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洛杉磯華人華僑回國訪問團甘肅行在天水啟動

麥積山石窟石雕歷經千年仍色彩斑斕、栩栩如生
【美洲華聯社9月12日甘肅天水市報道】洛杉磯華人華僑回國訪問團甘肅行於9月11日天水市啟動。這是美中文化協會、美華聯第2次組織華人華僑回國訪問,訪問團的行程包括參加甘肅敦煌文博會及甘肅南部與河西走廊之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考察麥積山石窟(中新網)

訪問團部分成員在麥積山石窟

9月11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天水市考察了伏羲廟、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麥積山石窟。9月12日,洛杉磯華人華僑回國訪問團追隨著習近平主席的腳步,開啟了甘肅南部行,第一站就是拜拜謁天水市的伏羲廟和遊覽中國4大佛教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
洛杉磯華人華僑回國訪問團甘南行全體成員在天水伏羲廟廣場
伏羲廟廣場上的八卦圖
位於天水市中心的伏羲廟,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是中國西北地區著名古建築群之一,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為中國規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築群。 伏羲廟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伏羲廟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1年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市中心的伏羲廟和伏羲廣場,是天水市內最具中華歷史、文化的文化場所。
伏羲廟
天水市街頭夜景
訪問團成員在伏羲廟廣場及周邊街區,看到商賈興隆、民眾悠閒,感受到了天水市的發展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大家還品嚐了當地的風味小吃和傳統飲品,加深了對天水文化習俗的瞭解。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Maiji Mountain Grottoes)位於天水市麥積區,是麥積山風景名勝區核心景點。麥積山石窟位於秦嶺西端北側,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農家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與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麥積山第98窟俗稱“西崖大佛”
麥積山第13窟俗稱“東崖大佛“
據介紹,麥積山石窟始建於十六國後秦時期,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餘個王朝、1600餘年的開鑿和修繕,現存窟龕221個,各類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畫979.54平方米。麥積山石窟儲存的造像以泥塑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築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後世研究中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有“東方雕塑陳列館”的美譽。
麥積山第4窟又稱上七佛閣
1961年3月4日,麥積山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麥積山石窟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文化遺產。

第4窟中的佛像石雕

大多數石窟用鐵絲網窗保護

洛杉磯華人華僑回國訪問團甘南行團長、美華聯共同主席團主席許承武表示,沒有想到我們在天水市的訪問行程基本上和習主席考察的路線一致,讓我們很受鼓舞。習主席在考察中強調了對中華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與我們訪問團的目的是一致的,這就是深入瞭解中華文化,在海外發揚光大。伏羲廟、麥積山石窟所展示的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再次讓我們震撼,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在海外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的使命感。
回國訪問活動的總策劃、美中文化協會基金會主席林旭表示,習主席對伏羲廟和麥積山石窟的重視,讓我們感到不虛此行。事實上,很多海外華人華僑非常渴望對中國歷史文化有身體力行的瞭解和感受,希望對我們的根有更多的瞭解。他說,訪問團成員、南加州促統論壇副主席劉青雖然雙目失明,但在太太的陪伴下也參加了訪問團,希望在現場用耳朵、用心來感受中華文化的燦爛輝煌;訪問團成員、美國北京聯誼會榮譽會長王玲年逾80,也成為了訪問團成員,顯示了祖(籍)國對海外華人僑的強大吸引力。


本文編輯:Jennie
往期內容回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