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數經濟學家一樣,艾倫·曾特納(Ellen
Zentner)目前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分析美國政府政策對企業和消費者預期及行為的影響上。曾特納是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Morgan Stanley Wealth Management)首席經濟策略師兼主題及宏觀投資全球負責人,她預計,關稅和其他政策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將導致今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會促使美聯儲最早從5月開始實施多次降息舉措。
Zentner)目前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分析美國政府政策對企業和消費者預期及行為的影響上。曾特納是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Morgan Stanley Wealth Management)首席經濟策略師兼主題及宏觀投資全球負責人,她預計,關稅和其他政策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將導致今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會促使美聯儲最早從5月開始實施多次降息舉措。
曾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經濟學家的曾特納在宏觀領域經驗豐富,她曾擔任全美商業經濟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Economics)主席,目前是美國財政部借款諮詢委員會(Borrowing
Advisory Committee)委員。曾特納的預測能力也為她贏得了多個勞倫斯·R·克萊因藍籌預測準確獎(Lawrence R. Klein Awards for Blue Chip Forecast Accuracy)。今年,曾特納還首次入選《巴倫週刊》年度美國金融界100位最具影響力女性榜單。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Economics)主席,目前是美國財政部借款諮詢委員會(Borrowing
Advisory Committee)委員。曾特納的預測能力也為她贏得了多個勞倫斯·R·克萊因藍籌預測準確獎(Lawrence R. Klein Awards for Blue Chip Forecast Accuracy)。今年,曾特納還首次入選《巴倫週刊》年度美國金融界100位最具影響力女性榜單。
《巴倫週刊》於3月初對曾特納進行了專訪,和她討論了美國經濟前景、政策逆風以及美聯儲下一步舉措等話題。以下是經過編輯的訪談內容。

《巴倫週刊》:你怎麼看今年美國經濟前景?
曾特納:這是一個相對比較容易做出的判斷,在經歷了幾年高於潛力水平的增長後,今年美國經濟將放緩至低於潛力的水平。我預計今年美國實際GDP增速將降至1%到1.5%左右。由於過去兩年GDP資料看上去非常好,所以我的預測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非常悲觀,但目前美國處於一個轉折點,與此同時,我也不會忽視利好經濟的因素。
我們預計美國的監管環境將變得更寬鬆。拜登任期內的監管成本佔到GDP的6.5%,特朗普上任後這一比例會下降,這顯然對經濟來說是一個利好。不過,我也不會忽視不利因素,而且這類不利因素有很多。
《巴倫週刊》:美國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不利因素是什麼?
曾特納:首先來看移民問題。美國通常每年引進40萬到50萬移民,其中包括無證移民,2022年和2023年移民人數躍升至200多萬,為美國經濟增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現在這種情況發生了大逆轉。拜登政府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限制移民,特朗普上任後加強了邊境防守,加拿大和墨西哥也都在加強邊境防守,因此,移民數量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
在2023年和2024年,移民平均每月為美國帶來大約15萬的額外勞動力,現在這個數字是平均每月負4萬。我正在密切關注工資壓力上升這個問題,尤其是在建築業等勞動力供應正在減少的領域,推動經濟增長潛力上升的部分因素是勞動力的增長。
關稅是我會密切關注的另一個不利因素。這不是徵收關稅是對是錯的問題,但是到最後,關稅負擔將落到每一個人身上。最近這一輪關稅戰不僅僅關乎美國和中國的貿易爭端,美國把重點放在了向盟友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關稅上。如果從表面上看待關稅問題,那麼結果是美國消費者的成本將大幅增加。
《巴倫週刊》:我們應該從表面上看待關稅問題嗎?
曾特納:這就涉及不確定性起到的重要作用這個問題。當政策不確定性持續時間較短時,它往往不會對整個經濟產生很大的溢位效應,但當不確定性非常大而且持續時間很長時,它就會開始影響家庭和商業決策。美聯儲因此陷入了困境,他們必須在可能出現的通脹壓力和不確定性帶來的潛在連鎖效應之間作權衡。美國家庭不會無限制地容忍物價進一步上漲,他們會去買更便宜的商品,或者減少開支,這將給經濟中的總需求造成打擊。
《巴倫週刊》:你擔心最近出現的這些不確定性會導致通脹預期上升、或者經濟放緩嗎?
曾特納:通常情況下不會擔心。很長時間以來,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之類的資料告訴我們的並不是消費者的行為,而是消費者的感受。拿我自己來說,當我感覺很糟糕的時候,我會去購物,當我感覺非常好的時候,我也會去購物。真正會抑制消費的是失業,接下來我會講這個問題。
《巴倫週刊》:我想先問一個問題,通脹預期達到什麼水平時會讓你認為預期已失控?
曾特納:從理論上來說,當你使用經濟模型時,尤其是如果你在美聯儲擔任專業學者工作的話,你會相信通脹預期是決定未來通脹的一個重要因素。
單看一個衡量通脹的指標的話,無論你選擇哪一個,都可以找到某個顯示目前通脹預期好像不太穩定的指標。那麼,美聯儲會看哪一個指標?答案是看所有指標。美聯儲跟蹤觀察21個不同的通脹預期指標,並將它們彙總為一隻通脹預期指數,但當你使用21個指標時,通脹預期看起來一定會是穩定的。如果美聯儲官員不想加息,他們可以拿出其中一些指標說通脹預期仍控制得很好,如果他們想加息,他們可以拿出很多指標說通脹預期看起來正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我經歷過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經歷過通脹預期失控的時期,那時候通脹預期失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脹失控的一部分,但在那之後通脹動態發生了變化,我不確定我們還能不能這麼說了。
《巴倫週刊》:剛才你提到失業會給經濟帶來壓力,你怎麼看就業市場的前景?
曾特納:“政府效率部”的裁員行動給就業市場帶來了逆風,聯邦僱員僅佔美國整個勞動力市場的1.9%左右,州和地方僱員佔政府僱員的大部分,就算裁掉所有聯邦僱員,只會佔到整個勞動力市場的2%左右,不過,裁員帶來的連鎖反應效應不容忽視。
我預計3月就業報告中“政府效率部”裁員的直接影響——包括聯邦僱員裁員和取消政府合同,這將意味著合同工減少——可能在3萬人左右,這些人失業可能會引發乘數效應,因為如果他們不上班,減少消費,那麼餐廳和咖啡店的就業人數就會減少,再加上移民減少帶來的影響,今年美國每月非農就業人數平均增幅可能會從2024年的16萬下降至10萬。
《巴倫週刊》:你認為今年美聯儲會實施什麼樣的利率政策?
曾特納:美聯儲可能會願意在5月會議上再次降息,但前提是資料明顯走軟。
《巴倫週刊》:今年美聯儲有可能多次降息嗎?
曾特納:美聯儲有可能降息兩次,可能最早從5月開始,但和我剛才說的一樣,前提是資料——尤其是勞動力市場的資料——出現明顯走軟的情況。另外,如果關稅政策沒有真正落地,今年美聯儲可能降息一次。
如果關稅政策落地實施、“政府效率部”繼續裁員、美國家庭認為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已得到滿足並減少開支、GDP增長率接近1%而不是2%,那麼美聯儲將必須降息。如果美聯儲今年不得不降息兩到三次我不會感到意外。我認為美聯儲無需大幅降息,在沒有衰退的前提下,我認為美聯儲不會把利率降至3.5%以下。
《巴倫週刊》:謝謝。
文 | 梅根·萊昂哈特
編輯 | 郭力群
版權宣告:
《巴倫週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5年3月14日報道“This Economist Sees Slowing Growth and Multiple Rate Cuts Ahead”。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