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WW。
在六月高考結束後,我也和我的初中同學們相約回初中看望老師,看到他們滿懷憧憬地一起討論高考後的假期生活和未來的國內大學生活,我也在慢慢回憶我從體制內“轉軌”到體制外的三年國際高中經歷。
這段經歷對於我和我的家庭來說一直是一條全新未知的冒險,我也在三年的過程中常常被學業帶來的壓力和焦慮壓得幾乎想要放棄。不過現在回頭看來,依舊是充實有意義且彌足珍貴的。



我的“轉軌”速度其實非常快,前前後後差不多一週的時間。
我整個初三都在體制內認真準備著中考,期望自己至少能考上一個本區的“四校八大”。但是事與願違,中考的失利讓我內心非常受挫。我的家長們便和我提出了“轉軌”體制外的建議。
當時我們的理由是在體制內學習的未來專業發展相比在體制外學習國際課程會更狹窄,並且我當時“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十分強烈,非常想換條路線試一試。因此,我們便一致透過這條建議,開始了體制外學習的籌備。
但這時候時間已經非常晚了,國際高中們都已經結束了招生,只有些許高中還在招收補錄名額。我就報名了幾乎所有還在招生的學校的補錄生考試或者面試:比如IB課程方面的世外(也就是我最終入讀的學校)以及A-level課程的領科等等。
時間非常緊急,我報名的那一週的週末就是這幾所學校的補錄招生。我便週六一早和我的家長們來到世外參加面試。剛開始我很緊張–
-
一方面是因為第一次參加正式面試;
-
第二方面我早就聽聞世外的招生條件非常嚴苛,生怕自己說錯什麼話,畢竟這是我最後一次機會了。

但是在面試的過程中,我還是很流暢地回答了面試官老師(事後我才知道原來是世外校長)的問題,並且得到回去等通知的回覆。
完成世外的面試後,我又馬上趕往領科參加領科的考試。領科和世外不同,筆試和麵試都有。在考試中我第一次做到全英語出題的數學和物理化學題,但是難度對我來說還好。
下午的面試是全英文的,因為剛完成世外的面試,所以並沒有很緊張,也是很淡定地度過了。
這時我剛出領科校門,世外的老師就打來了電話,通知我錄取了!!我頓時如釋重負,感謝自己最終還是抓住了這一次寶貴的機會。
(其實領科也錄取了,但因為我個人更喜歡IB,所以直接在電話裡就答應了世外的offer。對不起,領科!)



在擇校的過程中,可以先選擇自己想學的課程。一般來說,最熱門的有IB、A-level和AP。
IB是一門非常非常需要自學能力、規劃能力和一些創新能力的課程。首先它除了六門主課還有一篇EE、一門TOK和CAS社團活動,並且六門課每一門都有IA。

學習IB,你可以體驗一下一個週末寫完三門科目的IA,一篇2000字TOK論文和學科課後作業的“速度與激情”。同時,你一定要兼顧好你的社團活動、科研專案和校內預估分考試,這些因素在申請過程中缺一不可。

當然,壓力大的IB也一定能夠帶來足夠高的收益,IB選修的部分HL學科可以在美國的大學裡當學分,在高中裡的學術寫作經驗也能夠讓大學的作業更加輕鬆。
如果你有足夠的自學能力和意志力,歡迎來學IB。
在這裡給母校世外打一點小廣告:
但是如果你對校園硬體、活動等其他因素十分在意的話,也許世外並不是最出色的選擇。
我選擇來世外學習的另一個原因是離家相對更近,並且不需要住宿。這一點因人而異,但其實住宿確實是一個很能鍛鍊自理能力的方式,畢竟自理能力對於未來出國學習來說非常重要。
那麼綜合來說如何考察一所學校。我的考察方向和很多家長不一致,可以給出一些建議。
首先可以去查一查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如果有學生會,可以看一看學生會公眾號。公眾號發的推文大多數都是學校在跟進的科研專案、學術活動和舉辦的校內活動,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開始看。
-
一方面可以更深入瞭解到校內生活如何;
-
另一方面同學們如果看到感興趣的活動會對這所學校更有興趣。
其次可以上網搜一搜校內學生的分享,比如小紅書、b站。我當時就是看到小紅書上很多學長學姐發的分享和b站上發的vlog,提起了對世外的興趣。這個方式能夠直接瞭解到這所學校的學生的一天生活大概是怎樣的,能從一個更主觀也更清晰的角度去提前瞭解到最真實的學校情況。

除了這些,如果校內社團有公眾號的話,也可以去考察一下。世外的大部分社團都有公眾號並且一直保持更新,可以提前檢視一下推文去深入瞭解學校的學生們都在研究什麼型別、主題的專案和活動。




一開始在體制內學習多年的我確實不適應體制外IB學習。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語言關。除了中文和二外(德語),其他學科都是全英語學習和考試。
我因為標化還沒有考過,在剛開始的學習過程中一直因為語言的問題很吃力,尤其是理科方面有很多專業名詞看不懂或者不能夠連貫地用英語解答論述解釋題。因此在承受學科學習的壓力同時,還有比較重的語言壓力。
在學科學習上,世外開設的課程中我選擇了二外+社科。這兩門課我在高一之前毫無接觸,因此只能硬著頭皮儘量跟上課程進度。
其次就是我剛剛提到的社團、科研和學習的平衡,這一點也尤其重要,並且隨著年級的升高越來越重。
在這一點上,我在剛開始的IB學習上也沒有做好,有過因為要考試而放棄去做活動的機會,也有過投入過多經歷在活動上而疏忽了學習。
同時因為在體制內毫無社團活動的經驗,在參與活動的初期我也因為社恐和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而感到膽怯、退縮。



一定要越早準備標化越好,英語能力在課內學科學習上非常重要。所以越能夠儘早學習,越更能夠跟上學習進度。
另外,在諸如世外這類周圍同學都很優秀的學習環境裡,英語能力的落後也容易讓人自身產生自卑心理。(感同身受過)
學英語的最重要的還是背單詞,多說雖然很囉嗦,但還是記住背單詞背單詞背單詞~對於高中生來說一天背兩三百個單詞沒什麼問題。
如果覺得刷標化太無聊,可以多聽英語歌、看看美劇或者YouTube,主要是培養一個語感。
其次,在學科的學習上自學能力非常重要。除了在課堂上的聽講和筆記,自身的梳理和複習理解也尤其重要。除了一些個別的天才,六門課的知識量很大,所以一定要有自己梳理筆記複習的習慣。
另外,可以多去和老師討論問題。世外的老師們都很nice,在複習的過程中多去向老師問問題一定能夠帶來很高的進步。
同時,除開學科的學習,一定要儘早地開始未來申請的專業規劃。我個人在高一的下學期才開始有這種意識。在社團活動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一定要帶著對未來的職業規劃去做選擇,儘量不要在自己不擅長或者不感興趣的領域裡花費太多時間。
另外,可以在自己的閒暇時刻去自學一點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知識,充足的專業知識能夠讓個人去參加更加專業、含金量更高的活動和比賽。
可以上b站或者各種大平臺去搜一搜大學課堂或者專業人士的分享,大部分都是免費資源,感興趣的都可以先深入學習。
最後,可以自己給自己多灌灌雞湯,讓自己多放鬆放鬆。



一定要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學校舉辦的活動或者介紹的活動、競賽都可以參加。即使沒有什麼很好的成果也能讓自己收集獲取經驗。
比如我個人因為很喜歡傳媒,因此參與了學校大型活動的預告片、成人禮和畢業典禮主影片的製作和拍攝。
正如上面所說,帶著對未來專業規劃去選擇社團,利用好社團的平臺。最好最好在高二競選上一兩個社團的core,在社團的活動中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好自己去領導、策劃出活動和專案。
我參加過一個學術競賽型的模擬法庭社團,除了和社團成員們一起參加競賽拿名次,我還開了一個活動:在社團內部分享歷史上比較知名和有趣的法律案件並和成員們一起討論。這也算是社團的日常活動之一了。
可以適當參加夏校和科研專案,但是要先查詢好它們的含金量和專業性,因為一個專案的週期很長並且一定會耗費時間和精力。做專案和夏校更多的是豐富自己的閱歷經驗和研究能力。
比較熱門的競賽就不再贅述,如果對數學或理科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瞭解參加一下數學建模的比賽。這不僅僅是競賽,也會對校內數學IA方面有些幫助。
本期福利
關於世外就讀/升學/課程/生活等相關問題,可掃碼入群諮詢👇👇,限時3天(注:學生為公益答疑,會盡快回復,請勿私信新增學生)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