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中產媽:“我砸鍋賣鐵也要供娃出國!”

本文轉載自:HUGE Global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覺得我和美國八字不合,不然沒法解釋我的留學生活怎麼就那麼不如意。
不過我心裡也清楚,這事兒不能全怪美國,因為留學這條路,可能從一開始就走錯了。
30年前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裡,每集片頭都會出現一段話: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這何止是在形容紐約,甚至不僅是在形容美國,一件事有兩張面孔,落在不同人眼裡有不同的側面,世界上大多數事情都是這個原理,包括留學。
對於一些人來說,留學是看得到曼哈頓天際線的公寓,是第五大道上隨便買買的小香,是從來不計較價格的外食。對於另一些人來說,留學是匯率乘售價之後的誇張數字,是開啟Uber Eats又關上的猶豫,是經濟艙逼仄空間的難眠。
而我,連中間值都不是,我就是後者之一,在異國他鄉漂泊,甚至算不得“生活”。
媽媽,在決定送我出國之前,你有預料到過這一切嗎?
我想你是沒有的,在你眼裡,qs排名代表著我未來人生的難易程度,海外經歷會成為我耀眼的招牌之一,因此你堅定地賣掉一套房子,相信這是值得的,總有一天會有所回報。
“砸鍋賣鐵也要供你上學”,你說出這句話時像在宣誓,義薄雲天地包辦我的人生。
偶爾你也會露出脆弱,說家裡生意越來越難做,後半句你沒有再說,但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要好好努力。
可是隻有出了國,我才知道我再怎麼努力也不過是努力成為一個普通人,學業的壓力和生活的壓力一起壓倒了我,語言的壁壘讓一切變得更難。
媽媽,你能接受我只是個普通人嗎?
我知道你不能,你送我出國就是因為你相信我會在更廣闊的天地另有一番作為,你相信換一條賽道我會跑的更快,相信留學生回國月薪三千不過是都市傳說。
我也知道,送我來紐約,你肯定是愛我的,就像你常常說的那樣: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可是漂泊在美國,我只明確一件事:我不好。
因為過得不好,所以我總在幻想,如果我沒有出國,如果我沒有來美國,如果我去了一個沒那麼昂貴的國家,如果我乾脆就在家附近上大學……
我的人生會不會容易一些?我會不會在成為普通人的這條路上沒那麼辛苦,我的家庭也會少一些壓力,大家都更好過。
留學剛開始的時候,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去美化我沒走過的另一條路,卻忘了人生沒辦法重來,也忘記了人不可能同時踏入兩條河流,邁入一條時就要忘記另一條。
可能是紐約真的有魔力,也可能是時間撫平了我的意難平,但我更願意相信是我在逐漸長大,我開始關心實際的生活,而不是來自大洋彼岸的沉重期待。
有一些事情也開始提醒我留學沒有那麼糟,美國不是要故意為難我,可能是教授一封關心的郵件,可能是我在深夜成功給自己研製的一碗疙瘩湯,可能是看到一隻鴿子叼走路邊行人手中的薯條,可能是一場在樓宇間永不褪色的落日。
我會在這些瞬間慶幸我是見證者,意識到快樂其實可以很簡單,領悟到白先勇在《紐約客》中說的那句:淹沒在這個成千上萬人的大城中,我覺得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一種獨來獨往,無人理會的自由。
這種自由也會給我勇氣,越來越多的瞬間我會忘掉家庭的期望、忘掉媽媽對我未來的規劃、忘掉那套房子、忘掉留美、忘掉H1B……在與這一切解綁的時候,我扔掉了許多包袱,輕巧地彷彿飛起來。
有人留學是旅遊,有人是見世面,有人是做學術,而我是在痛苦地認識自己,我認識到我只是個普通人,認識到我沒辦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但我也認識到我的韌性
——我能夠在普通的人生裡努力生活。
留學的第三年,我終於習慣做一個留學生,不換算價格,在經濟艙裡安眠,也不再為漂泊暗自神傷。只是偶爾還會習慣性問自己:如果能重來,還來不來美國?
突然有一天,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產生了猶豫,那一刻我意識到,留學這條路也許我選錯了,但沒關係,我正在越走越好。
近期活動推薦
近期可預約直播場次如下,點選【預約】,開播提醒👇🏻
1月18日,留學盛典香港站,海內外頂流留學大佬們組團來了!本次活動精選了香港國際學校家長們關注的話題,讓留學大咖們現場支招,現場也有SAT、IB&AP、背提機構展位供諮詢,線下即可獲取最新鮮的留學資訊和規劃思路。
歡迎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來聽大咖們的支招,建議帶娃參加!留學全知道和你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