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回國嗎?華人夫妻持綠卡離境“三週”被海關警告,原因竟是…

近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對綠卡持有者的入境審查力度顯著升級。
據移民服務機構披露,一對持綠卡華人夫婦結束三週探親行程返美時,因攜帶超額現金及離境時長問題,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遭遇海關盤查,引發對綠卡身份穩定性的擔憂。
超額現金未申報觸發審查
根據美國海關規定,個人或團體攜帶超過10,000美元現金或等值金融工具進出境時須強制申報。涉事夫婦雖分持9,000美元,但家庭總額達18,000美元,遠超申報門檻。海關人員除要求填寫貨幣申報表外,還重點詢問其離境頻次,並告誡"避免長期滯留境外"。由於溝通全程依賴翻譯裝置,夫婦誤以為綠卡狀態異常,緊急聯絡律師後才確認身份未受影響。
離境時長成審查焦點
儘管聯邦法規允許綠卡持有者單次離境不超過一年,但近期審查顯示,CBP對頻繁出入境或單次離境超兩週者加強關注。移民律師分析,當前政策環境下,即便合規離境三週,也可能因過往出入境記錄觸發額外問詢。此前一名持綠卡華人青年從中國返美時,因紐約州未處理的交通罰單被海關暫扣,經議員協調仍耗時數日才獲放行,表明審查已延伸至行政違規記錄。
語言障礙加劇執法風險
專業機構提醒,入境過程中因語言不通導致的表述偏差可能引發誤判。例如使用翻譯軟體時資訊錯漏、情緒緊張導致的肢體語言異常,均可能被執法人員視為"不配合"。近期案例中,甚至有旅客因誤籤英文檔案被認定"主動放棄抗辯權利"。
律師提出四項防護建議
  1. 跨境資金透明化:個人或家庭攜帶現金超1萬美元需及時申報,包括匯票、支票等金融工具;
  2. 離境記錄可追溯:建議保留年度出入境時間證明,單次離境儘量控制在兩週內;
  3. 前置法律風險排查:處理交通罰單、稅務申報等遺留問題,避免成為入境審查突破口;
  4. 審慎應對執法程式:要求官方翻譯協助,拒絕簽署未完全理解的法律檔案,必要時立即聯絡律師。
移民專家強調,綠卡身份不再等同於入境保障,尤其在當前強化執法框架下,任何行政記錄瑕疵或溝通失誤均可能升級為法律危機。建議持有人提前制定合規策略,降低跨境通行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