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菠蘿
在全世界幾乎每個國家,男性的整體癌症發病率都顯著高於女性!
對比75歲之前患癌風險,全世界癌症發病率最高的10個國家,無一例外,都是男性風險更高。

各國居民75歲前患癌機率
中國也是一樣。中國人75歲前患癌的整體機率是20%,但男女也是有別的:男性是23%,女性是18.3%。
女性不僅發病率更低,死亡率也更低。據最近癌症報告,中國全年死於癌症的人有241萬,其中153萬是男性,只有88萬是女性,接近2:1!
問題來了,為啥男的風險比女的高呢?
原因至少包括了下面3個:
-
生活習慣差異
-
免疫差異
-
激素差異
第一是生活習慣差異。
我們都知道,男性生活習慣更差,接觸致癌物更多。最常見的一類致癌物,煙、酒和檳榔。
-
煙:男性抽菸比例顯著高於女性。
-
酒:男性喝酒比例顯著高於女性。
-
檳榔:男性嚼檳榔比例顯著高於女性。
菸草是有史以來發明的最強人造致癌因素,沒有之一。中國15歲以上的吸菸者一共3.08億,其中男性就有2.96億!
煙、酒、檳榔都是一類致癌物,但大家為什麼一定要抽,要喝,要嚼呢?很簡單,因為它們都有成癮性!
最常見的四大成癮性消費品裡,只有咖啡看來是安全的。
煙和酒影響的遠不只是癌症,心血管風險也很高。大家肯定經常聽到中年人,甚至青年人猝死(腦梗、心梗)的訊息,如果仔細去看,其中很多都有抽菸喝酒習慣。
第二是免疫差異。
癌症和免疫逃逸有關,而女性的免疫力整體比男性強。
尤其是面對細菌病毒感染的時候。比如新冠疫情中,男性整體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高於女性。打完疫苗後,女性的整體反應也更強。這和基因、激素、環境等因素都有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性別的免疫系統差異不只是人類有,幾乎所有物種都是一樣,因此有理由相信,這應該是進化中選擇出來的。雌性免疫系統強,可以更好地抵禦感染,應該有利於生存和繁殖後代。
對大自然來說,一個不下蛋不懷孕不帶娃的雄性,如果感染了實在扛不住也就算了。
免疫力更強,對於女性防癌肯定是個好訊息,但這也是個雙刃劍。
一方面,女性確實更容易抵抗感染,有更好的疫苗反應,甚至更少的癌症,但另一方面,她們也更容易被過度反應的免疫系統傷害。一旦免疫細胞開始攻擊正常組織,就會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接近80%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都是女性,大家熟悉的紅斑狼瘡患者中,近90%都是女性!
最好的免疫系統,是平衡的免疫系統,而不是最猛的免疫系統。
第三是激素差異。
男女之所以不同,最關鍵就是基因和激素不同。
剛才提到的免疫系統差異,就和激素有密切關係。除了影響免疫系統,激素還可以從其它方面影響患癌風險。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生長激素。
大家可能不知道,患癌風險和身高是密切相關的:個子越高,患癌風險越大。成人身高每增加10釐米,患癌機率會增加11~18%。男的和男的比,女的和女的比,或者男的和女的比都是這樣的規律。(注:這是據群體統計而言,不是說身高2米的人就一定會得癌症,打籃球的不要來懟我)
男性整體比女性高。有人估計男女患癌風險的差異中,30%要歸結於身高的不同。
個子高的人為什麼更容易得癌症?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生長激素。
個子高的人往往意味著生長激素活性更強,這可能和先天基因有關係,也可能和後天營養有關係。不管怎麼樣,他們體內激素活躍,青春期刺激正常細胞分裂和生長,所以長得高,但同時也更可能不小心刺激了癌細胞生長。
生長激素和癌症的關係,還有個有趣的極端反例: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小矮人”。他們生活在南美厄瓜多南部山區中,平均身高只有1米2。

他們得了一種由生長激素受體基因突變導致的罕見病。這些人近親結婚,導致後代都是侏儒。
但真正最有趣的是,雖然他們不長個子,但慢性病也比較少,幾乎不得癌症!
看來,上帝關上了一扇門,打開了一扇窗。
生活習慣差異、免疫差異、激素差異,男性更高的患癌風險似乎可以簡單總結成十個字:
先天不給力,後天不注意!
咱們雄性改不了基因和激素,生活習慣還是可以改的。
加強點運動,別抽菸,少喝酒,給自己增加點機會唄。
祝大家健康~
參考文獻:
我的新書《癌症天敵:免疫治療的突破與希望》出版啦~5月30日(本週五)我會在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舉辦新書籤售和科普分享會,很有幸邀請到超級大咖張小田教授一起,和大家聊聊那些打敗癌症的“超級武器”和神奇的生命故事!
歡迎北京的小夥伴前來圍觀!不見不散!
活動資訊見下圖
掃描圖中二維碼報名活動👇

_________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