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數不清告別了多少回,但這的確是最後一次了。
Kindle 在國內有千萬級的使用者量,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它是雲端掌上圖書館,也是電子墨水閱讀器,並不矛盾的,它還是泡麵神器祖師爺。

你甚至可以用 Kindle 在中國的全部故事劃分出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之後,我們將不再能享受到 Kindle 給我們帶來的本土化服務。而持有 Kindle 的使用者,要麼只能委屈自己,折騰著轉投美區去繼續享受相對不怎麼中文使用者友好的電子書城和雲服務,要麼只能將自己的 Kindle 當做一個本地閱讀器去使用。
本文我將以一個普通且重度的 Kindle 使用者視角來告訴大家,在通告最終日那天,我的所思所想。
拖延症的告別時刻
Kindle中國電子書店已於2023年6月30日停止運營,並將於2024年6月30日停止雲端下載服務,此後未下載的電子書將無法下載和閱讀。建議您及時將已購買電子書及其他Kindle內容下載至Kindle閱讀器和Kindle App(含手機端和電腦端),同時保持亞馬遜帳戶登入狀態,以便在此後繼續閱讀。Kindle客戶服務將支援至2024年6月30日。
上面這段話是亞馬遜中國 Kindle 頁面的頂置通告,交代了 Kindle 中國書店的關閉以及亞馬遜中國給 Kindle 使用者提供的為期一年的轉移數字資產的機會。
一年,看起來很久,其實很快。對我而言,像是轉眼間的事情。兩年前,在 Kindle中國發出這個極限通告的時候,我還是晃神的,不敢相信自己眼睛,因此,所以儘管時間在走,我似乎也沒有什麼動作。
但這天終究如期而至,不管你看起來有多麼不在乎。開啟亞馬遜中國官網,熟悉地鍵入 z.cn,於是你再次看到這段話,這次你沒有拖延,開始使出渾身解數去開啟一次拯救知識的行動,我就是這樣,我相信每個 Kindle 重度使用者,都會這樣。

拯救數字資產行動
我先是去亞馬遜中國的官網 z.cn 去檢查了一遍,官網比以前簡陋了很多,似乎準備開啟新一輪的簡化。
記憶閃回 2016 年,那時候的官網頁面處於不斷最佳化、豐富的過程,十分熱鬧。記得那年 Kindle Unlimited 剛引入中國,引領了好一陣子的閱讀熱潮,那時候微信讀書還不是太盛行,購買一份每年書目都在增長的電子書會員服務顯然是個好主意,而且外文書很多,結合 Kindle 來學習外語是一項很好的投資。

也是那一年, Kindle Oasis 正式上線,這是亞馬遜一直沿用至今的旗艦便攜墨水屏閱讀器,從一代到三代,不知道還會不會有四代,我相信每個 Kindle 使用者都有在期待 Kindle Oasis4,那個可能會帶著 TypeC 口的 Kindle。
回到現在,雖然主頁簡陋,但功能都是正常的, “內容管理中心”還是那個內容管理中心,我開始慶幸一切都來得及,於是開始了一波操作:
把自己在亞馬遜上買的100 本書透過 Kindle Oasis 2 的硬體形式下載到了本地;
透過 Calibre 結合最新的外掛,把 Ta 們變到原始的樣子,並變化成了其他格式,比如現在自己更常用的 EPUB;
把一些還想看的讀物透過 Calibre 同步到了 Kindle Oasis 2;
將已轉化好格式的讀物同步到了目前在用的一些其它墨水屏裝置上,比如我最近在測的 Boox NoteX3Pro。

舊日電子書購物清單
最值得一提的是公版書,The Moon and Sixpence 是我在 Kindle 刷的第一本英文原版書,那時候應該是先看了中文版,然後再讀了原版的。
我當時還在做線下的讀書會,和書友們共讀完一本書,在進行面對面交流和分享,是記憶裡很愉快的時光。
像《月亮和六便士》這樣被精良製作且免費提供給讀者的書還有很多,比如《小王子》、《傲慢與偏見》等等,TA們被免費提供有個原因是它們是公版書,也就是說,版權自由了。儘管如此,亞馬遜還是有非常用心地給它們製作了原來只給付費讀物提供的精良排版、X-Ray 等特性。

這些特質其實也是很多人願意去購買正版書的原因——可以花合理的金錢去購買品質優秀、可被隨身攜帶的讀物,也正是因為有了像 Kindle 這樣的護眼閱讀載體,也讓電子閱讀逐漸被大眾所接受。
除了這些公版的英文讀物,我還購買過一些滿足自己在不同人生階段需求的讀物:
2015-2017年之間,彼時在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上班,所以我會花不少時間看一些和生產力、效率、工作方法相關的書,比如我就購買了《番茄工作法圖解》並做了大量的筆記,當時手寫墨水屏還不盛行,所以我還是一邊看 Kindle,一邊紙筆記筆記,那會兒也喜歡上了用思維導圖繪製框架;曾經還很喜歡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並做了大量的筆記;同時也看了一些創業相關的讀物,包括《創業維艱》、《重新定義公司》、《原則》等等。

這個時期似乎是 Kindle 在中國發力的階段,Kindle 中國把 Kindle Unlimited 借閱服務引進了中國,並且在同一時期於國內上線了口碑優異的 Kindle Oasis。
2017-2018 年,開始閱讀對我影響很大的作品《窮查理寶典》,同時還看了《生命中最後的讀書會》,對這個母子之間的羈絆很是羨慕,所以也一直在做屬於自己的讀書會,雖然走走停停,但我始終相信會一個有屬於自己和志同道合朋友們的讀書會模式出現。

在這幾年,我讀到了很心儀的幾部作品,包括《矽谷鋼鐵俠》、《駭客與畫家》等等,它們都在特定階段給了我很多啟發和能量。
這些都是在 Kindle 接觸併購買的讀物,而一個人的閱讀史顯然不止於此。在最近幾年,因為微信讀書的異軍突起以及電子閱讀在國內的發展,我有了更多元的閱讀選擇,得到、京東、掌閱、微信讀書等電子書平臺開始進入我的視野,我也在這個過程中開始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數字閱讀方案。

最近幾年,國內的墨水屏品牌如雨後春筍一般湧了出來,文石、掌閱、墨案、海信、大上科技、大我、超級筆記等品牌都開始走進墨水屏使用者的視野裡,大家都有自己的差異化特性,要麼開放性系統、要麼主打手寫、要麼主打線上書城業務,而 Kindle 在這個階段則顯得低調很多。

尤其是 2019 年以來,Kindle 在硬體方面發力可以說是非常少,對比國內墨水屏品牌動不動就發新品的節奏, Kindle 顯得過於淡定,一共只發布了三款裝置,分別是2019 年釋出的 Kindle Oasis3 、2021 年釋出的首款帶 TypeC 介面的 Kindle Paperwhite 5和 2022 年釋出的大屏手寫墨水屏 Kindle Scribe,而被經常提及的 Kindle Voyage2 以及 Kindle Oasis4 則遲遲沒有和大家見面。

Kindle 真的走了?
就是這樣的時刻,難免會讓我想起一些往事,比如最初接觸 Kindle 的記憶。
差不多是十年前的事兒了,每天通勤一個小時的自己,受夠了天天用 Apple iBooks 讀書到流淚的狀態,乾眼症除了戴上防藍光眼鏡和控制用眼,還有一個方式就是用更健康的閱讀方式,紙質書是個好主意,但它在移動場景真的不太適用。
當時的我到處尋覓更好的移動閱讀方案,直至遇到了 Kindle,瞭解到還有這樣專注閱讀的單品,價格實惠還耐用,於是就購入了自己第一個 Kindle—— Kindle Paperwhite3。那是一個很棒的單品,有前光,沒有玻璃蓋板,閱讀清晰,閱讀起來毫無障礙,有時候會覺得有些慢,但你有耐心去等待。

正因為有了這個利器,我的通勤時間開始被完全利用起來。不管是坐公交還是地鐵,不管人多人少,我都會拿起來閱讀,閱讀量提升了,伴隨著實踐,認知和能力都有不小的提升,那是時常會讓我回憶起來的美好經歷。
現在我手上有幾十個閱讀器,作為一個墨水屏的狂熱玩家,我已經體驗了可能有百餘個墨水屏閱讀器,但 Kindle 在我這裡一直是非常獨特的存在,我無法割捨對它的熱愛。

於是這幾天我會不斷重新整理 Kindle 中國的官網,像是不想錯過見摯友最後一面似的,可是即使到了 2024 年 7 月2日,“內容管理中心”依舊可以訪問,依舊可以下載。但 2 日下午 6 點左右,我突然發現透過中國亞馬遜的 Kindle 入口已進入不了“內容管理中心”。

後記
2024 年 7 月 2 日,在我接受了 Kindle 雲已經不復存在的事實後,在我的一個已經進入了“內容管理中心”的頁面裡,我發現這個頁面即使是重新整理了,還是能保持對圖書的管理。但這個狀況似乎沒有持續太久,第二天就出現了圈圈的狀態。


不管怎麼說,對於國區的 Kindle 使用者來說,這一刻就是真正的謝幕時刻的,不管未來 Kindle 還會不會回來,我們都只能接受這個現實。
希望我以後還有機會寫一篇,《Kindle,歡迎回來》!
作者:直樹桑
編輯:臥蟲
圖片來源:題圖和插圖均為作者提供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