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美學子】第3536期
12年國際視角精選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陳屹視線】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6名女性太空遊:
表演還是征服宇宙
一場有錢人的遊戲
六名女性,包括傑夫·貝索斯的未婚妻勞倫·桑切斯、歌手凱蒂·佩裡等人,以“全女性飛行”的旗號,完成了她們口中“歷史性”的太空之旅。

這場耗時僅11分鐘的飛行,被包裝得如同人類探索宇宙的壯舉,現場甚至有明星淚流滿面的鏡頭。
然而,當光環褪去,留下的卻是一片質疑與憤怒:這不過是一場有錢人的遊戲,與真正的太空探索相去甚遠。
一場昂貴的“過山車”體驗
這場飛行從起飛到降落,時間短得彷彿一次遊樂園的過山車體驗。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她們只是買了高價票的乘客而已。”
新謝潑德號航天器完全自主飛行,乘客無需任何操作,所謂的“宇航員”身份,更像是自封的榮譽徽章。
正如乘坐飛機無法讓你成為飛行員,這11分鐘的旅程,也遠不足以讓她們躋身真正的太空探索者之列。
然而,這場旅行的造勢卻異常高調。
勞倫·桑切斯自豪地宣稱自己是領頭人,精心挑選了五位名媛與名人,試圖以“女性賦權”的敘事為這次飛行增添光彩。
電視名人蓋爾·金、歌手凱蒂·佩裡、前NASA火箭科學家艾莎·鮑、活動家阿曼達·阮、電影製片人凱瑞安·弗林,這個陣容與其說是為了科學探索,不如說更像一場精心策劃的真人秀。
凱蒂·佩裡的“親吻土地”引發眾怒
如果說高調的宣傳還能被視為營銷手段,那麼凱蒂·佩裡出艙後誇張地親吻土地的舉動,則徹底點燃了公眾的怒火。
這一動作被廣泛解讀為對真正宇航員的輕蔑,尤其是對那些為科學事業付出巨大犧牲的NASA宇航員的“終極羞辱”。

正如一位網友所言:“蘇尼塔·威廉姆斯和巴瑞·威爾莫爾滯留太空九個多月,他們若親吻地面,我們會理解。

可佩裡只在太空待了3分鐘,至於如此做作嗎?”
公眾的憤怒並非無的放矢。
滯留國際空間站的NASA宇航員們,為了科學實驗和人類未來的太空夢想,承受著身體與心理的雙重考驗。
而這場11分鐘的“太空秀”,卻以娛樂化的姿態,模糊了真正太空探索的意義。
超模艾米麗·拉塔科夫斯基在社交媒體上直言:“你們管這叫太空任務?不過是個拙劣的戲仿。”
女演員奧利維亞·穆恩則感慨:“去太空太貴了,很多人連雞蛋都買不起。”
就連快餐連鎖店“溫迪”也忍不住調侃:“我們可以把她送回去嗎?”
有錢人的遊戲,無關宇宙的征服
這場風波的背後,折射出的是社會對財富與特權濫用的不滿。
在全球經濟壓力下,普通人掙扎於生活必需品,而少數富豪卻將巨資投入到這種象徵性的“太空體驗”中。
據估算,藍色起源的太空旅行票價高達數十萬美元,這筆錢對於許多人來說,足以改變一生的命運。
這樣的對比,讓這場“全女性飛行”的光環顯得格外刺眼。
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次飛行並未為科學進步貢獻任何實質性成果。
藍色起源的亞軌道飛行,更多是為了商業利益和品牌宣傳,而非推動人類對宇宙的理解。
相比之下,NASA的宇航員們在空間站中進行的研究,無論是材料科學、生物實驗還是天文觀測,都在為人類的未來鋪路。
真正的征服宇宙,靠的是無數科學家的默默付出,而不是名流們的短暫狂歡。
太空不應是富豪的遊樂場
太空探索是人類共同的夢想,它不應被簡化為富豪的遊樂場,更不應成為譁眾取寵的舞臺。
凱蒂·佩裡們的表演,或許能在短時間內吸引眼球,但無法掩蓋其與真正太空事業的巨大鴻溝。



正如一位評論者所言:“真正的宇航員以健康為代價,換來的是人類的進步;而這場旅行,只是用金錢買來的虛榮。”
我們期待未來的太空探索能迴歸初心,讓科學的星光照亮宇宙,而不是被財富的喧囂所掩蓋。
對於藍色起源和類似的商業航天公司來說,如何在商業化與科學使命之間找到平衡,是一個亟待回答的問題。
而對於公眾而言,這次風波提醒我們: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幕後默默奉獻的科學家與宇航員,而不是那些在聚光燈下表演的“太空遊客”。


近期發表
貝索斯再婚:一場現實的冷笑話
他帶走了拉美文學的黃金時代
北大自費出國第一人
你整天做什麼|學生一問·藤校炸了
把自閉症活成另一種可能的名人們
在這座城市 連影子都會豔遇
北美鏘鏘百人行
馬斯克創辦的中小學 到底教什麼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兒女未來
訪談千位世界高人的她 收穫了什麼
留學安全須知·實用大全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兒女未來
訪談千位世界高人的她 收穫了什麼
留學安全須知·實用大全


精選彙編 ↓↓↓ 百篇一網打盡
【穿越訪談】世界華人系列
【行走如歌】100個國家·1000座城市
【王妃傳奇】皇冠越重 幸福感越輕
喜歡就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