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英國人洗碗,飯都吃不下了

From:beebee公園
ID:wastepark

英國人或許是世界上洗碗最快的民族,因為他們根本不會洗碗。

在一個裝滿水的水槽中擠上洗潔精,把髒碗放進去摩擦,然後直接晾乾。這就是英國式洗碗的全部。
原湯化原食,用解決問題的手段與問題共存。
從某種層面上說,只要你會擠洗潔精,在英國你就會了洗碗這門手藝的一半。
沒有人指導過這群工業老區的精緻民族如何在廚房裡正確解決自己的餐後汙弊。
從伯明翰到倫敦,從貝爾法斯特到愛丁堡;從2008到2024。
他們始終相信化學藥劑、香精就是清潔的代名詞。
來自肯亞的朱朱伊因·馬畢羅女士也是在冠名了自己英國老公的姓氏之後,才發現這個儒雅的白男對家務一竅不通。
“比起我們本地的男性,我的丈夫更加白,但也更不實用;他甚至把洗潔精和麵粉一同揉打。”
在此之前,這位嬌小的非洲女士一直認為是自己從家鄉帶來的廚藝出了問題;直到當那盤沾滿聚氧乙烯醚的白人飯出現在她面前時,她才意識到問題的關鍵。
於是,她的身體開始感到了一種來自靈魂的質詢。
比起復雜的洗滌手段,英國人更加迷信洗潔精會自己在解決掉食物的殘留之後會自己脫落。
“傳統的洗碗方式只是因為他們的洗潔精不夠環保,所以才需要多次沖洗;在英國,我們有仙女水,所以我們不需要。”
在大倫敦片區,居民經常使用或食用的一種洗潔精的名字叫Fairy Liquid仙女水。
它的成分和你家裡的洗潔精並無二致,但對於老派英國人,它就是天然、純潔、可口的代詞。也是罪惡的根源。
正宗的Fairy Liquid只需要3.5英鎊就可以買到1.5升,通體綠色,味道介於桉樹與蘋果之間。
在他們早期的廣告詞中,這個尚未被寶潔公司收購的仙水一直宣傳自己清潔過後不需要衝洗的功效。
就如同我們每一個朋友都記得補腦的東西是某一種堅果一樣,在Fairy Liquid的栽培下,保持洗潔精的存在就成了英國人洗碗中必要的一環。
而另一個叫LiveNatureHuman的社會觀察機構也可以算是這個現象的主要推手。
這個提倡“自然生活”的組織在過去的多年之間,分別向社會傳遞了“不要洗乾淨洗潔精”、“不要吃低於體溫的食物”、“午飯之後不要進食”等雄悍的生活理論。
但礙於知識水平的參差,LiveNatureHuman從成立到倒閉,只有對洗潔精的論調受到了民眾的關注,功在千秋。
Reddit上的一位網友也曾在帖子裡抱怨自己的英國室友從不清潔他們碗碟上的洗潔精。這讓她異常苦惱。
但由於身處英區,她的抱怨等來的只有本地人的抗議。
無數的英國人選擇和洗潔精站在一起,捍衛服用洗潔精不會傷害身體的權力。
“讓沖洗洗潔精的言論和他們一樣被衝離英國。”
“只有當你們也只用一杯水就洗完所有餐具時,你們才有批評我們的權利。”
而社會學專家認為,這背後的一個心理因素其實也非常明顯。
在德國人發明洗潔精出口美國又出口到英國之前,這群曾經領銜著世界的民族一直都在用沙子混合熱水來為自己的飯碗清潔。
老瓶裝新酒,在英國人的底層邏輯中,即使沒有仙女水,任何洗潔精都不過是沙子的一個替代品。
就如同冷淡的英式美食,透過不合理的組合也能被擺上餐桌。
這些從皇家嫡傳出生活“美”學的人,一邊拒斥著自己淪為匹夫,一邊也正被自己的陋俗支配著行動。
按照現代化發展的角度來看,洗碗機的出現應該在某種層面上可以逐步取締掉英國人的這種習性。
但大不列顛的人民的意圖從來都與世界的意願相左。
作為一個傳統派國度,在英國人的心中,在洗碗這件事上,他們仍舊更傾向於用雙手解決問題。
方法比結果重要,行動比成功更好,你做沒做,和你做成什麼樣之間沒有太大的區別。
在英國的觀念裡面,任何事物的答案只是一個命題的差異,你選擇什麼和最後成為什麼並不存在關係。
就像你如果把麵包和另一種麵包進行一個組裝,它在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也是一道叫吐司三明治的佳餚。
聖露西亞的詩人沃爾科特在第一次到達英國時他曾寫下這樣的詩句:
“英國,霧中的樹木靜默無聲,在每一片溼冷的葉子上,都懸掛著昨日的憂鬱與未解的問號。”
今天看來,這片葉子多半是一個昨日的餐盤。這個“代言”著禮儀與體系的國家,也始終帶著凱爾特人的底色。
當然,如果你有你的看法,我也接受你認為英國的洗潔精可以食用的觀點。
本文授權轉載beebee公園轉載此文不具有任何商業宣傳性質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悅禾旅遊JoyTravel 誠意推薦。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啦,
置頂公眾號變成了星標,
加了星標,
才能不錯過我的每一次推送和福利呀。

加星標方法

美西
郵輪
邁阿密
夏威夷
美國簽證
阿拉斯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