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暴漲12.7倍!被牛娃擠爆的小眾賽道,竟然真能敲開藤校大門

我們很多家長粉絲的眾多疑問:
  • Fall25是不是“史上最難申請季”?
  • 理工科會不會更捲了?
  • 會不會有更多人曲線救國,用小眾的人文方向突圍?
畢竟,近年來有個明顯趨勢——中國學生“數理化nerd”的刻板印象,越來越難被名校青睞;而能進入頂尖名校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有在人文領域的諸多探索。
理工科託底下限,文社科拔高上限”,也成了頂尖美本申請的“黃金法則”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兩年以John Locke為代表的人文類競賽越來越火爆,2020年投稿2740份,2023年投稿19104份,2024年投稿34823份,相比2020年暴漲12.7倍!
而與理工科適用的“刷題”戰術相比,人文素養的培養則更為長期而複雜。“提早一步”進入美高的孩子更有“切膚之痛”,我採訪過多位安多福、埃克塞特等頂尖美高的學生,他們不約而同提到:歷史課最頭疼。
歷史不僅是美高必修課,而且難度極大、甚至超越AP。每學期要寫的論文就有20多頁,老師佈置的閱讀任務堪稱海量。

即便逃得過IB/AP歷史的折磨,託福、SAT閱讀的歷史部分從來都是重頭戲:

  • 2024年3月SAT閱讀:英國玫瑰戰爭
  • 2023年3月SAT閱讀:英國女權
  • 2022年5月SAT閱讀:議會選舉
  • 2021年3月SAT閱讀:廢權主義
而學好了歷史,對爬藤是真的有用。比如在《The Concord Review》發表過文章的學生,約有42%的學生被藤校錄取。
《The Concord Review》,創刊於1987年,目前全球唯一針對高中生的歷史學術論文季刊,代表高中歷史領域最高榮譽。
但中學生時間精力有限,有什麼既能提升歷史知識儲備,又能有效服務標化考試、學術寫作和文科競賽等升學訴求?

我翻了幾個英美頂尖私校的推薦書單,發現都提到一套來自大牌出版社的歷史期刊–

All About History‍‍‍‍‍
跟大家熟悉的科普界扛把子How It Works(《萬物》)系出同門,均來自英國大名鼎鼎的期刊出版社 Future Press。這套刊物在國內很少人知道,但在英國國民度極高,也是英美頂私學生的必讀刊物。
每期圍繞世界歷史上的重點事件展開,比如古代戰場、大人物、歷史時期…等等;各領域專家帶來權威解讀,從不同角度激發新思考。
限於題材,這份刊物在國內只在某些學校和科研機構在訂。我託了教師朋友買了幾本,讀下來實在過癮!許久沒有找到這樣既學術又有趣,既有深度又不偏門的歷史刊物,‍‍‍‍‍‍‍‍‍‍‍‍‍‍‍‍‍
難怪學霸們課外閱讀的常見組合拳就是:理科How It Work點選直接瞭解、訂閱),文科All About History。
兩刊在手,文理兼達!
訂閱詳情
“爸爸真棒”du家訂閱
一年共12期
原價1338元
新年滿減立減50元
到手 1288元/12期
適合15歲以上
HIW+AAH 兩刊同時訂閱
額外再享滿減
到手2488元/25期
(HIW13期+AAH12期)
#限量6本現貨特刊福利
💎BOOK OF THE INCA · ALL ABOUT HISTORY 南美洲印加文化
👍寶藏曆史人文雜誌特別刊,
普通刊沒有這一期哦~拼手速掃碼搶購👇🏻
特別說明:國際期刊訂閱週期長,下單之後預計2-3個月左右收到。
👇諮詢加“真選小助手”👇
藤校教授解讀西方文明‍‍
All About History(以下簡稱AAH)的名字,就帶有“一刊盡讀歷史”的味道。‍‍‍
AAH的王牌欄目 All About…系列則是每期重點講解一個歷史話題,由世界名校歷史教授或相關領域歷史專家篩選核心事件、人物、歷史背景、文化影響,並解答大家常見疑問,給出自己的觀點。‍‍‍‍
這也是我非常推崇它的原因,不用花時間翻浩如煙海的歷史書籍,也不用費力啃大部頭百科,就能快速掌握一個歷史事件。相比隨便google或者檢視Wikipedia,這些內容更加嚴謹、學術,匹配中學生的學習訴求。‍‍‍‍‍‍‍‍‍‍‍‍‍‍‍‍‍‍‍‍‍‍‍‍
比如,這一期的主題是 Gothic Era(哥特時代)。
本刊就從哥特代表的建築、服飾、雕塑等作品展開,用10頁左右篇幅詳解這一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藝術風格。
哥特風不僅塑造了歐洲的藝術審美,更深刻影響了全世界的藝術發展。關鍵歷史事件看懂它的發展歷史‍‍‍‍‍‍‍‍‍‍‍‍‍‍‍‍‍‍‍‍‍‍
全球聞名的“巴黎聖母院”,有哪些哥特時代的代表元素?‍‍‍
哥特時期的皇室服飾和重要歷史文物,好細節、好精美,感覺像在雲逛北歐博物館!‍‍‍‍‍‍‍‍‍‍‍‍‍‍‍‍
哥特“名人堂”:10位對哥特風格發展有重要影響的10大歷史人物。不僅有藝術家,還有國王、王后,都是歐洲各大博物館、地標建築上會看到的名字。
未來孩子去英美國家留學,如果這些名字都沒聽過、不知道,就太露怯了!‍‍‍‍‍
瞭解了基本史實,最後會請世界各大名校教授透過Q&A的方式進行全面解讀,幫讀者加深對西方文明的理解。‍‍‍‍‍‍‍‍‍
讓我最驚喜的是,每期“答主”都是超級大咖
比如,本期邀請的是耶魯大學藝術歷史系教授,其他還有康奈爾等藤校、牛劍教授做客。
每年12期,就有12次跟名校教授“對話”的機會;熱愛文學歷史的孩子,不僅從這裡直接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本專業老師都直接在你眼前了!
最後,歷史也是“活著的”現實,去書上推薦的地方去看看,這才叫真·研學‍‍‍‍‍‍‍‍‍‍‍‍‍‍‍‍‍‍‍‍‍‍‍‍‍‍‍‍‍‍‍‍‍‍‍‍‍‍
歐洲、美洲、亞洲
展現世界歷史全景
最近跟英高、美高媽媽聊天,談到學術適應問題,大家都提到人文學科中歷史的銜接最難。雖然在國內都學習過世界歷史,但過去之後才發現人家的側重點完全不同。
很可以理解,月亮都是一個月亮,但每個人看到的都不同。這也是歷史的有趣之處。
AAH這套刊讓我讀下來覺得comfortable就在於,它雖然是一套英國出版的歷史刊,但完全不狹隘。
從歐洲到美洲到亞洲,從古代到中世紀到近現代,盡力在展現一個全景的世界歷史。既不會覺得我在讀只有英國人關注的“犄角旮旯”的小事兒,也不會覺得燦爛的亞洲文明沒有存在感。
而是跟全世界的讀者一樣,走進人類歷史長河,zoom in一個我不曾到過的場景,走進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
👇古代歐洲👇
比如荷馬史詩中著名的特洛伊戰爭
多幅珍貴的歷史高畫質圖片▽
大量圖表工具幫助梳理歷史資訊,快速抓住重點▽
到中世紀的歐洲
比如英國國王理查二世的傳奇妻子


👇到近代歐洲👇
比如法國大革命中的“恐怖統治”

一年12期訂下來,歐洲歷史時間軸上的重大事件就都搞懂了。

視野再到美洲,也讓我看了充分人文關懷的歷史。

▽比如,北美7個沒有成功的殖民地:‍‍
▽關注911事件20年後美國人的“真情實感”:
▽放眼全域性到亞洲,看看英國人怎麼看慈禧和最後的大清?‍‍‍‍‍‍‍‍‍‍‍‍‍‍‍
▽對日本深遠的武士道精神,又為何至此?‍‍‍‍‍‍‍‍‍‍
是不是格局非常大?這樣的歷史閱讀,無論對於IB/AP/AL哪個課程體系,還是在英高、美高、加高留學,都是非常普適的通識教育 。
人物、戰爭、文物‍‍
全球版“國家寶藏”‍‍‍‍‍‍
除了瞭解重要歷史事件,歷史學習中還有一些重要元素,比如人物、戰爭、文物等,也是高中文社科寫作中常見的題材。‍‍‍‍‍‍‍‍
👉西方世界頗具影響力的歷史人物‍‍
AAH每期會圍繞西方歷史中頗有影響力,但我看下來是我們中國學生相對涉獵較少的知識盲區,不僅對歷史知識框架是很棒的補充,很多人物自帶傳奇經歷,讀起來尤其有意思。
比如: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我們真的可以相信他的記載嗎?
希羅多德,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他把旅行中的所聞所見,以及第一波斯帝國的歷史記錄下來,著成《歷史》一書,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希羅多德也因此被尊稱為“歷史之父”。
–來源《百度百科》
這讓我想到司馬遷的《史記》,是真實的歷史嗎?‍‍‍‍‍‍‍‍
文藝復興代表藝術家漢斯·荷爾拜因,你也許對這個名字不熟悉,但一定看過他的肖像畫。
亨利八世最愛的肖像畫師,為何終其一生卻沒有一副自己的畫像?這是不是又跟清朝郎世寧有異曲同工之處?
小漢斯·荷爾拜因(約1497年-1543年11月29日以前)是德國畫家,歐洲北方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文藝復興時期很多大畫家都擅長畫人物肖像,但終生從事肖像畫創作,成就蓋世者唯有荷爾拜因一人。
—來源《百度百科》
還有很多戲劇性十足的歷史人物。
比如,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他的名字你可能沒聽過,但他的學生–大名鼎鼎的天文學家開普勒你一定知道。科學界少見的真·土豪,竟然是吃飽了撐死的?!
第谷·布拉赫,丹麥天文學家和占星學家。第谷·布拉赫曾提出一種介於地心說和日心說之間的宇宙結構體系,第谷編制的一部恆星表相當準確仍然有價值。
—來源《百度百科》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養女–一個來自西非的黑人,從非洲俘虜到英國皇室,她經歷了什麼?
👉著名歷史戰爭‍‍‍
瞭解著名的歷史戰爭,理解西方各個國家之間的“相愛相殺”,也就理解了當今世界格局的形成。‍‍‍‍‍‍‍‍‍‍‍‍
比如:英法百年戰爭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
克雷西會戰,發生於1346年8月26日,英軍以英格蘭長弓大破法軍重甲騎士與十字弓兵。克雷西之戰便是英法百年戰爭中的一次經典戰役。 
此戰法軍傷亡萬餘人,英軍傷亡則不到二百人,堪稱世界戰爭史上一次以弱勝強的典範。
比如,奧斯曼帝國由盛轉衰的著名戰役:
馬耳他大圍攻,發生於1565年,是年奧斯曼帝國入侵馬耳他島,受到醫院騎士團的激烈抵抗。
這是歷史上最為血腥和激烈的圍城戰之一,亦是十六世紀歐洲最值得稱道的事件之一。伏爾泰也說過:“沒有什麼比馬耳他之圍更有名了。”
👉歷史事件中的著名文物‍‍
文物是歷史的記載,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體現。AAH中會結合高畫質圖片展現重要文化,就好像看全球版“國家寶藏”!
比如,古代波斯帝國奢華的皇室用品▽:‍‍‍
五月花號上的藝術品▽:
英國國家鐵路博物館中的火車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AAH刊物中對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不只是乾巴巴的“介紹”,讓我們知道他是誰、這是什麼事兒;更多則是作者對歷史和人物的思考和理解。雖然很多歷史我真的第一次聽說,但卻已經被啟發了很多新思路。
歷史沒有如果‍‍‍‍‍‍
答案卻不唯一‍‍‍‍‍‍
歷史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即是fact又是opinion。我囤過很多DK的歷史書,有大部頭也有小冊子,但最終都讀不下去。
後來就明白,讀歷史的樂趣並不在於“知道了更多歷史事件”本身,而是明知歷史既成事實,卻還是想再做更多假設和分析。所謂“讀史明智,鑑往知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AAH中有一個小欄目,卻是我很喜歡的欄目,叫做 What If… 
各領域歷史學家結合歷史著名事件探討:假設歷史沒有發生,今天世界將會怎樣。比如:
二戰期間,假如英國皇家空軍輸掉了不列顛之戰?納粹德國會怎樣?‍‍‍‍‍‍‍‍‍‍‍‍‍‍‍‍
假如龐貝打敗了凱撒,羅馬歷史會如何改寫?(當然凱旋門就造不出來了hhh)‍‍‍‍‍‍‍‍‍‍‍
假如,不曾有CIA,這個世界會有更多秘密嗎?
這些問題你是不是可能也想過?歷史雖然沒有如果,但答案卻不唯一。
很多文科寫作競賽中都有arguementary和analytical writing的命題,而每篇由專家寫成的文章幾乎就是完美範文,平時有這樣的思考和分析,無論日常寫作任務還是參與競賽都會輕鬆很多。‍‍‍
嚴肅歷史讀不下去的時候,看電影是我常用的“平替”。
AAH中這個欄目我覺得很適合我,哪些電影值得推薦?哪些電影中虛構成分太多?一起來看專業分析吧!
有點像“跟著《甄嬛傳》讀雍正”,娛樂中學點冷知識,超有效!
今年申請季即將揭幕,最近跟美本、英高美高的顧問聊下來,大家都覺得掣肘中國學生衝牛劍藤一項能力,就是人文閱讀。
國際教育賽道雖然風起雲湧,但無論是美國人堅持的“通識教育”還是英國人信奉的“精英教育”,都共同強調人文素養。
而實際呢,中學後時間少、事情多,大家忙著卷競賽、搞活動,但閱讀這項必備課題卻被無限壓縮。
一方面我們希望孩子文理兼修,一方面我們希望打造差異人設。理工牛娃也在衝文科競賽,文科尖子把跨學科玩到極致。
不管哪種規劃思路,歷史類閱讀都是值得抽時間出來長期堅持的小事,這也是我覺得All About History尤其值得中學生訂閱的原因。
尤其在社科類讀物越來越難獲得的今天,這樣全世界頂尖品質的英文歷史刊物,每位中學生、大學生都應該去讀。
訂閱詳情
“爸爸真棒”du家訂閱
一年共12期
原價1338元
新年滿減立減50元
到手 1288元/12期
適合15歲以上
HIW+AAH 兩刊同時訂閱
額外再享滿減
到手2488元/25期
(HIW13期+AAH12期)
#限量6本現貨特刊福利
💎BOOK OF THE INCA · ALL ABOUT HISTORY 南美洲印加文化
👍寶藏曆史人文雜誌特別刊,
普通刊沒有這一期哦~拼手速掃碼搶購👇🏻
特別說明:國際期刊訂閱週期長,下單之後預計2-3個月左右收到。
👇諮詢加“真選小助手”👇
免責宣告:本文為【廣告】,產品及售後服務為商家提供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