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碩士學歷的Zoom創始人,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作者:關注前沿科技
轉載:量子位
【寫在開頭】
最近微信推薦機制調整了,可能有些朋友會收不到我們的推送,大家別忘了給海角春藤加上星標,以免錯過更多精彩!
正文
山東科大校友,當選2025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美國工程院正式公佈2025年新增院士名單,Zoom創始人兼CEO袁徵成功入選。
與本科學歷馬斯克、碩士畢業生老黃一樣,都是基於他在科技產業中的傑出貢獻,而獲此頭銜:
表彰實現全球影片通訊的領導地位。
他本人表示:非常感謝。
山東科技大學也前來認領。
他2011年獨自創辦視訊會議軟體Zoom,2019年Zoom成功上市,一夜之間帶火全球視訊會議熱潮。
如今,作為全球領先的影片通訊平臺,Zoom市值達261.35億美元。而他早已躋身億萬富翁名列。
因此要說他在產業中的貢獻,就不得不說起Zoom。像英偉達之於老黃,特斯拉之於馬斯克。

山東人在矽谷:41歲獨自創辦Zoom

2011年,曾任思科副總裁的袁徵,帶著40位舊部離職創業。
當時他已經41歲,在整個矽谷年輕化的創業群體中顯得比較成熟。再加上他想進軍的「可視電話市場」被認為已經飽和,因此很難拿到融資。不過還是憑藉著之前在WebEx、思科的交情,他們拿到了300萬美元的種子資金。
2012年,Zoom釋出測試版,最多可容納15個人參與會議。斯坦福成為他們的首位客戶。
隨後不久,他們拿到了高通、楊致遠以及WebEx、思科等手中600萬美元A輪融資。Zoom也迎來了正式版1.0,最多可支援40人參加會議,這個數字放在當時屬於行業領先水平,而且操作很簡單,所有平臺和裝置皆可執行。
也正因為高質量便捷的產品體驗,Zoom迅速積攢了第一波使用者:超40萬名參與者,1000家企業使用,在14萬次會議中發揮了作用。不到半年(2013年5月),Zoom使用者達到了100萬。
在驗證了商業可行性之後,Zoom來到了高速增長時期。
在2017年在獲得紅杉的1億美元D輪融資之後,他們正式成為10億美元估值獨角獸。他們積極與產業夥伴合作,包括不限於微軟、Meta、谷歌等這些科技巨頭。他們自己也釋出了一款可擴充套件的遠端醫療產品,允許醫生與患者進行遠端會診。
更大一次全球範圍的擴圈,是2019年上市之後。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在諸多獨角獸公司“虧錢”上市的背景中,Zoom靠著硬實力有穩定的營收和利潤,是盈利上市IPO的科技公司,上市當日,市值160億美元,持股超20%的袁徵,走上更大的人生巔峰。
後來憑藉著遠端工作、學習、社交的需求量的大幅增加,Zoom一炮而紅,一度成為全球下載量第五大的移動APP。
當年,他被時代雜誌評為2020年度商業人物以及2020年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如今,他們正大舉朝著AI這個大方向邁進,包括不限於收購AI翻譯公司Kites、開設資料中心,以及公司更名,將名稱中的“影片”一詞去掉了,變成了Zoom Communications Inc,定位轉向AI優先工作平臺。
此次他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不少業內人士都發來了祝福:當之無愧!被當做是變革的推動者。

受比爾蓋茨啟發,投身矽谷

有意思的是,深扒袁徵早年的成長經歷,原來關於“Zoom”靈感的種子早就種下了。
他出生成長於山東泰安,父親是一名礦工。1987年,他成功考入山東礦院(1999年更名為山東科技大學)應用數學專業,由於對計算機感興趣,於是還輔修了計算機應用。
大一時,一次和異地女友的遠端奔赴讓他萌生了開發視訊通話軟體的想法。
當時他們相隔10小時火車路程,如此不便讓袁徵開始思考:
有沒有一種更簡單的方式來“看望”她
也就是這時,“Zoom”的火種就此埋下。後來,他又去中國礦業大學攻讀了碩士。
直至1994年,剛參加工作的袁徵被派往日本學習,由於意外聽到了比爾·蓋茨的一場演講,大受觸動的他毅然決定投身矽谷。
原來在這場演講中,他第一次聽到了“資訊高速公路”的概念,於是堅信網際網路就是未來,而當時的矽谷,網際網路正快速起飛。
不過,從想法到真正踏上矽谷的土地,他中間經歷了太多無法言說的波折。
新的起點始於1997年,27歲的袁徵終於來到美國。在正式創辦Zoom之前,他有過兩段職業經歷。
而這兩段經歷,也都和視訊會議軟體息息相關。
首先是職業選擇,他一開始就加入了一家名為WebEx的視像會議技術初創公司,屬於該司首批程式設計師(前20位員工)。
憑藉過硬的技術和創新思維,一路被提拔為工程部長、副總裁。期間,他將部門工程師團隊從10名發展到超800名,收入從0增長到超8億美元。
再加上當時網際網路的繁榮和視訊會議工具的興起,在距離袁徵加入Webex兩三年後,這家公司於2000年7月份成功上市了。
由於成績斐然,Webex後來在2007年又被思科以32億美元收購,袁徵也隨之擔任思科工程副總裁,負責協同軟體開發。
然而,思科接手後的Webex,已經逐漸背離了袁徵對會議軟體的想象。
思科更專注於社交網路,試圖打造一個企業版的Facebook。
在勸說老闆讓自己重新開發Webex無果之後,他放棄了。
2011年,袁徵決定自立門戶,創辦一家專注於視訊會議的公司——Zoom。這一次,他還帶走了幾十名WebEx的工程師跟隨他一起闖蕩。
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如今Zoom已經獲得巨大商業成功,而袁徵本人更是以一位華裔移民的身份,最新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順便一提,目前袁徵有三個孩子(22歲英年早婚),其中一個是斯坦福籃球隊隊員,YouTube博主。
從他的油管主頁來看,頭像是不是有「視訊會議」那味兒了。(doge)

OMT:還有17位華人華裔科學家當選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國家工程院此次公佈的名單中還有更多華人華裔身影。
新增的128名院士和22名外籍院士當中,除了袁徵,還有17位華人華裔科學家當選。
其中,南昌大學特聘教授阮榕生教授,作為中國內地高校學者入選。(現任明尼蘇達大學生物產品與生物系統工程系教授)
此外,清華計算機校友/YouTube工程副總裁曹培、浙大材料工程校友/賓大教授陳龍慶、川大化工校友/華盛頓州立大學化工專家王勇、北大化學系校友/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家王振綱等,也入選新增院士名單。
還包括IBM研究部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的科學和技術副總裁陳自強等知名專家。
作為美國工程學界的最高學術團體,也是美國四大國家學術機構之一,美國國家工程院與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以及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並列。
通常來說,自1964年成立以來,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已成為美國乃至全世界工程師的夢想之一,它往往授予以下至少在一個類別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 在工程研究、實踐或教育方面做出傑出貢獻;
  • 新技術領域的新開拓和發展、工程傳統領域的重大進步或工程教育創新方法的開發/實施;
  • 一個或多個主要專案的工程領導;
加上今年新增人員,目前其院士總人數達到2487人,外籍院士成員數量達到了336人。
作為面向工程師的美國最高榮譽,該獎項一直以來也不缺乏評選方面的討論。
比如馬斯克、黃仁勳……以及剛剛當選的袁徵。
這些人都沒有博士學位,不算是學術專長上的大滿貫,但依然從工程和產業維度,給了他們認可和肯定。

參考連結: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Eric_Yuan

[2]https://www.linkedin.com/feed/update/urn:li:activity:7295845326626701312/

[3]https://mp.weixin.qq.com/s/XNNgqv5v8kjPPE-PB5VcaA、

美本早申資料大揭秘
翠鹿升學榜2025早申資料報告如何領取?
點選下方名片
關注“視角學社”公眾號,
後臺對話方塊傳送“資料報告”(不是評論區哦~
獲得完整版報告領取方式!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在美國,智商並列猶太人的華裔為什麼沒有存在感?

一天暴漲20%的META華裔女CFO:15歲考上斯坦福,19歲入職摩根斯坦利


者:關注前沿科技,轉載:量子位。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關注/置頂/點贊/加入留學家長公益交流社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