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是社會不公,再看是腦子缺根弦

《水滸傳》的解讀還是要繼續。
記得二十年前第一次看楊志這一段,很為他感覺到憤慨,明明是“軍N代”,出身名門,但是遭到奸臣陷害,後來無奈只好落草為寇。但是這些年重新把書翻開,卻發現小時候腦子裡已經被植入了一個觀點,覺得每一個梁山好漢都是被逼的,當時沒注意到,楊志這個問題上,真沒誰迫害他,基本都是自找的。
楊志是楊門之後,屬於軍N代,之前的文章給大家解釋過,古代文臣從宋朝開始主要是科舉上去的,但武官主要是蔭補制,70%的軍官祖上就是軍官。楊志祖上就是著名的“楊老令公”,跟著太宗混過,參加過雍熙北伐,後代也就世襲了軍職。
到了楊志這一帶,明顯已經不太行了,只是個制使,大概相當於一個連長,負責給皇帝押送花石綱。也就是徽宗喜歡好看石頭,於是從江蘇太湖挖石頭送到河南開封。也正是因為在太湖那一帶挖石頭挖的太狠,把方臘他們給逼反了。
這裡就有個問題,楊志作為根正苗紅的元勳之後,怎麼感覺也不太行了?
主要是大宋承平日久,已經和平發展了一百多年,二代們也非常多,他們之間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於是不少就被邊緣化了。
楊志一出場,就顯得點很背,因為他押送的花石綱丟了,朝廷要追責,於是他就跑了,軍職也沒了,還上了通緝名單。
我年輕時候理解不了這種行為,覺得過黃河花石綱丟了,單純就是點背,怎麼能怪他頭上。
後來畢業參加了工作,發現問題不這麼簡單,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如果公司讓你負責一個機房,一場暴雨,其他人的都沒事,你的出了問題,公司會找你麻煩不?
只要上過班,就知道肯定找啊,因為管理學上的有個海恩法則,說的是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比如你事先到底有沒有為大雨做準備,有沒有確認存在漏水隱患,如果進水不可避免,是否提前考慮過提前斷電,實在不行,是不是打過報告要搬遷(混大集體的都知道這個行為重要性,把問題提出來,將來責任少一半),如果都沒考慮到,最後出了事,那肯定受罰啊。
所以很多問題,看著好像是天災人禍,或者運氣不好,其實是能力、態度、做事方法有問題。其實直到現在,很多問題也都是這麼處理的,出了事就得有人負責,哪怕你單純是運氣不好。
咱們現在已經不知道楊志的花石綱是怎麼丟的,不過從他後來的表現來看,應該不只是天災問題,楊志性格里存在明顯的缺陷,太想進步,注意力都在上邊,有種不把底層當人看的毛病。
他的性格,可以理解為“兩極化”,他對不同階層的態度完全不一樣。對於階層高的人,就恭恭敬敬非常講道理,對於階層比他低的人向來沒啥好感,完全不能忍。
水滸裡楊志一出場,就是他丟了花石綱,但聽說朝廷有政策,大赦了所有人,於是變賣家產,弄了一擔金銀,準備去活動一下,把自己的工作崗位給弄回來。然後在進京的路上就碰上了林沖劫道。
原來林沖上了梁山,被逼著去納“投名狀”,也就是下山打劫一次,正好碰上了楊志,楊志暴脾氣就上來了,二話沒說就跟林沖鬥在了一起,來來回回上百回合,竟然不分勝負,也能看出來,他的水平和林沖差不多,都是後來的梁山武力巔峰水平,僅次於盧俊義。
他倆的這次交鋒,有點像那句話,有人星夜赴考場,有人辭官歸故里,當然了,林沖也是個官迷,只是被趕了出來。林沖隱隱約約意識到楊志就是曾經的自己。楊志哪裡知道,如今的林沖,也是將來的自己。
後來楊志跟著林沖上了山,見到了山上大大小小几個土匪,表現非常溫和,恭恭敬敬,讓王倫覺得楊志比林沖強太多,本來想把他留下。可楊志實在是太想進步了,執意下山去尋求功名,於是王倫就把他的行李還給他讓他下山了。
到了京城,楊志花錢一頓打點,終於見到了高太尉。高俅瞭解了事情原委後,立刻就怒了,說十個押送的花石綱的,九個回來了,就你一個丟了,問題是丟了也就算了,也不回來覆命。現在大赦天下你回來了,回來就能官復原職?做夢呢,你的罪沒了,但是官職別想要了。然後就把他給趕出來了。
以前看到這裡,覺得高俅這人就是壞,後來發現這人確實不咋地,但是這件事上處理的沒問題。你手底下的人把事給搞砸了,然後跑了,你咋跟你領導解釋?現在他回來想官復原職,這不搞笑嘛。你是領導,你還敢用這種人?
那這事還有其他解法沒?
一般來講,你得先找到高俅身邊能說得上話的人,然後讓他替你先說幾句好話,有點類似餘則成找站長送小汽車給別人求情。你公事公辦去找高太尉,高太尉自然公事公辦把你趕出來。
楊志被趕了出來,錢也用光了,這可咋整,只好去賣刀,於是碰上了潑皮牛二。
牛二是李逵的另一個映象,很多小說裡都用這種寫法,也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處境下會長成啥樣。
這個牛二也大機率是個黑人,原文描述“黑凜凜一大漢”,作風也跟李逵差不多,欺行霸市,熱愛零元購,動不動就打砸搶,這些行為都很符合他們黑人的一貫設定。
正好楊志也是個暴脾氣,推搡了幾次,牛二想錘楊志,楊志果斷正當防衛,但是明顯過當了,原文是“牛二一面揮起右手一拳打來,楊志霍地躲過,拿著刀搶入來,一時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個著,撲地倒了。楊志趕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連搠了兩刀,血流滿地,死在地上”。
看到了吧,牛二想用拳頭錘楊志,被楊志三刀給秒了。
很多人都在納悶,碰上這種情況不捅死牛二,還能咋解決?
其實想想就知道了,你在街邊燒烤攤碰上了無賴騷擾,你會去後廚找個菜刀給他來個痛快嗎?只要是正常人估計就不會這麼幹,因為變相相當於把自己人生給毀了。
但是當時楊志怒了,怒到失去了理智,先在牛二脖子上捅了一刀,然後又對著肚子補了兩刀,這下好了,惹上人命官司了。其實以他的身手,一頓王八拳把牛二打得跪地求饒也不是難事。
這裡就有個問題,楊志為啥這麼衝動?
從楊志的行為來看,他其實並不反對比他地位高的人看不上他羞辱他,比如高俅就對他進行了人身侮辱,毀了他的人生和仕途,他也沒失去理智上去對高俅進行拳打腳踢,或者乾脆來了個一命換一命。但是對於牛二這種他看不上的人也羞辱自己,當場要了對方的命。
要知道,這倆行為的結果差距不大,弄不好都得償命。這就是典型的“階層過度敏感”,很多人都有這麼毛病,往往會合理化比自己階層高的人對自己的羞辱,卻完全受不了比自己階層低的人也欺負自己,楊志就是這樣的人。
很多人說他情商低,其實並不低,他只是看不上比自己階層低的人,咱們繼續聊大家就懂了。
楊志捅死了牛二,才反應過來自己的人生徹底廢了,趕緊去自首,看熱鬧的人一起去跟官府說清楚了清楚,官府又是驗屍又是走程式,後來判定楊志防衛過當,刺配北京大名府。
這裡的北京不是咱們現在的北京,是北宋北方的首都,在現在的河北邯鄲大名縣。現在的北京在北宋是遼國的南京,宋遼就在河北這一帶對峙,所以才會把犯人發配到大名府充軍。
這裡還有個細節,楊志成了階下囚,兩個官差要押送他去邊疆,一路上相處的非常好。楊志對那倆人畢恭畢敬,又買肉又買酒,屬於水滸世界裡的一次模範發配。
能看出來,此時楊志地位已經跌到了谷底,屬於被押解的通緝犯,押解他的公差至少是個輔警吧,他現在基層不如人家了,於是非常恭敬,那倆人對他也非常滿意,相處的非常好。可見他情商並不低,只是不想浪費在比他階層低的人身上罷了。
但是後來等他帶著另一群當兵的去送生辰綱的時候,按理說那幫人跟著倆輔警的階級差不多,但楊志的地位變了,從階下囚變回了軍官,完全又是另一副面孔,咱們一會兒說。
到了大名府,正好知府很欣賞楊志,於是楊志的人生迎來了第二春。
知府給他機會去校場比武,楊志武力確實不錯,在校場上非常神勇,先後擊敗了大名府的倆高手,然後就謀了個職位。
這個過程中你能看出來,他跟知府嘮嗑的時候對答如流,拍馬屁拍的恰到好處,可以準確揣測知府心意,讓知府非常受用,覺得楊志能文能武,跟自己又合得來,是個人才,很快就委以重任。
還是那句話,楊志對那些比自己階層高的人情商一點都不低。
然後就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送生辰綱。
也就是知府的老丈人蔡京過生日,知府要送禮,大名府到開封不到兩百公里,前幾次竟然全丟了,可能也是因為宋徽宗那些年瞎折騰,地方上治安徹底糜爛了。
這次知府把這個艱鉅任務交給了楊志,楊志也很賣力,避開直線上的那些窩點,然後走了彎路給送過去。
這個路線比較詭異,但如果強行解釋,倒也能說得通,出其不意嘛,土匪們思維有慣性,沒想到楊志跟他們玩腦筋急轉彎。
上一篇講晁蓋的那篇《一個二貨不小心做了頭目》裡聊到生辰綱沒細講。其實吳用那個“計謀”整體可以忽略不計,如果碰上的是武松在押運生辰綱,晁蓋團伙啥也搞不到。但這次正好是楊志,但凡楊志做事厚道一些,不至於成那樣。
楊志把生辰綱分成了11個擔子,讓11個精壯士兵給擔著。到這裡有點常識就能發現問題了,萬一路上有一個出點啥事,比如其中一個崴腳沒法擔擔子,感情楊志自己就得上去挑了。
此外還有兩個虞侯和老都管,屬於梁中書派過來的監督專案程序的,類似工地的監理。
原文裡說的很清楚,正好這段時間非常非常的熱,而且路過一段盜匪可能出沒的地帶,楊志選擇上午九點出發,下午三點歇著,正好在最熱的時候行路。當然了,這個操作倒也沒啥問題,有問題的事接下來的操作。
文中說“那十一個廂禁軍,擔子又重,無有一個稍輕”,明顯專案負荷有點過載了,當時應該帶至少20個人作為專案冗餘,其中幾個人帶著水和補給。
大家嫌熱,怨聲載道,於是楊志對這幫人先是言語侮辱,又是藤條伺候,又打又罵,雞飛狗跳。可能這些當兵的都是梁中書門下的親兵,平時跟虞侯他們很熟,而且那幾個監工的也熱得受不了,出來說幾句,被楊志一起給罵了。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半個月,大家情緒已經到了極限,於是在最艱苦的黃泥崗,徹底崩了,橫七豎八的躺在地上不起來,楊志使勁用棍子抽都不起來。
到這裡,其實已經發生了“非暴力不合作”兵變,恰好路上出現了賣酒的白勝,楊志已經耗盡了權威,說話完全不頂用,大家開始公然違抗命令使勁喝酒。
到現在,徹底沒招了,然後楊志自己沒忍住,也喝了,最後睡過去把自己的前途徹底毀了,沒辦法只好跑路去做土匪。
透過運輸生辰綱這事,也能大概推斷出來,之前運輸花石綱的時候,他對小弟們應該也是很暴戾的,根本沒把那幫幹活的人當人看。最後把大家逼急了,於是做出了什麼過激行為。畢竟對於基層幹活的人來說,他門努力想把事做好不一定能成,可一旦開始努力把事給搞砸,那會非常專業對口。
到此,楊志的人生形成了一個閉環,剛出場時就處於逃亡狀態,等著大赦。現在好了,又逃亡了,上山做土匪,等著將來招安。
所以前段時間在B站看到有人說楊志能力很強,屬於技術型主管,但情商很低,我就懷疑這UP主從沒上過班,但凡去電子廠上打過一天螺絲,就知道楊志這樣的領導有多爛,攤上這麼一個倒了八輩子黴。
這之後的楊志還有出場,戰力還是很強的,跟呼延灼差不多,不過已經沒有了獨立劇情,筆墨不是太多。先上了二龍山,跟武松魯大師一起混,後來投靠梁山,在梁山上座次也比較高。他們這群從體制內出來的人在梁山上數量不佔優,但武力佔優,並且話語權很重,幾乎都在36天罡裡,這也決定了梁山未來的大機率走向是迴歸體制。
後來楊志跟隨梁山南征北戰,在徵方臘的途中病逝。
尾聲:
本來已經準備結束了,但我突然想起來十多年以前的一件事,當時的一個領導好大喜功,以最少的人力拿下了一個超大的專案,當時上邊領導都覺得他是能打硬仗的優秀專案經理,非常看好他。
不過後來這事徹底成了個鬧劇,為了趕進度,全程高壓,專案進行到後期,眼瞅完不成,那個領導也急了,影響仕途了,往死裡逼大家。年底流感又重,員工感染流感後頂著發燒繼續使勁加班。
後來扛不住了,陸續有人提了離職,最後幾個骨幹也要離職,上邊的領導一看要出事,專案肯定是沒法如期交付了,如果骨幹跑了那就太得不償失,果斷叫停,專案大幅延期,讓大家慢慢做,最後也是一塌糊塗。
到了第二年,新專案上馬,沒有一個人願意繼續跟著這個領導繼續幹,這人很快也離職了。
大家工作中一定要認清自己的領導,有些人真的是,只管自己,手底下的人都是他的棋子,跟著這類人註定沒啥前途,如果能學到東西就暫時跟著,等沒啥可學的,一定要儘快遠離。
全文完,留言功能還沒恢復,喜歡請三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