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十點微微
來源 | 十點讀書
ID | duhaoshu
她們一個是作家餘秀華,另一個是在網上直播答疑的心理諮詢師完顏慧德。
完顏慧德會在餘秀華多點一個菜時,念上兩句《憫農》,強調節約糧食的重要性。
在節目中,餘秀華和完顏慧德會在旅程之中和自駕遊阿姨蘇敏、乳腺癌晚期患者鄧靜一一匯合。
她們和蘇敏一起開車去按摩,幫助鄧靜實現“飛天”的夢想。
旅途的最後,四個人化上了妝,穿上了漂亮的裙子,手拉手奔向翻湧的海浪。
“人到中年,越來越明白的不是自己想做什麼,而是自己已經不能做什麼。”
來自年紀、環境的束縛,讓大多數中年人習慣了按部就班,儘量避免生活裡的變動。
但對於這幾個女性來說,不論什麼年紀,都不會成為休止符。
今年54歲的她有著一套過時的價值觀,嘴上總是強調著女人就要有女人的樣子。
坐姿要保持優雅的儀態,因為女人最需要的是安分守己。
提到婚姻,她也有自己的一番總結,勸說諮詢者忍忍就過去:
彷彿苦難就能在這「比比誰更慘」裡找到心理慰藉,變成泡沫無影無蹤。
在求助者傷心難過於媽媽再婚沒有帶走自己時,她會直言:
她就像是你我生活中最常見的親戚,愛說教愛嘮叨,有著自己的一套價值觀體系。
不標準的普通話也常常成為網路笑料,甚至被改編為口水歌廣為傳播。
但完顏慧德走到今天,不是刻意的譁眾取寵,而是一個山裡女兒的自救。
那些過時的思想,是她在這幾十年裡悟出來的生存哲學。
身為女兒的完顏慧德成為了寄居在親戚家的“拖油瓶”。
在學校裡,別的同學會炫耀自己爸爸買的東西,問她好不好看。
她也曾想過,倘若父親還在世,她會滿足於現狀,不會離開大山。
年少時,她打定主意要爭一口氣,好好學習不比別人差,考上了陝西中醫藥大學。
51歲又透過成人自考拿到了北京大學心理學理學學士學位。
長大後,繼父以2萬塊的彩禮價格安排她嫁人時,她不想屈從,勇敢出走。
在那個“離婚”、“丁克”都不能被接受的年代裡,她一步步走到今天。
在這個開放的時代,思想保守的完顏慧德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面對丈夫的獅子大開口,蘇敏離婚的念頭慢慢變得堅定。
作為長女,她從小承擔著做飯做家務、照顧三個弟弟的責任。
這樣的生活過了十幾年,婚姻成為了蘇敏眼中最好的出路,因為結婚了就誰也管不到她。
但那時的她沒有想到,正因為這段婚姻,讓她產生了第二次出走的念頭。
蘇敏的丈夫有著各種大男子主義的通病,兩個人同住一個屋簷下,他不會有丈夫的體貼。
他也沒有作為父親的責任感,不論是家庭付出,還是孩子的教育上都堅持AA制。
蘇敏只能自己起早貪黑工作,養活女兒,接送孩子上下學。
離婚的念頭萌發得很早,她總會因為種種現實顧慮打消掉這個念頭。
到最後,她當了外婆,有了孫子,她還在擔心倘若離婚了,給女兒增加負擔怎麼辦。
她開著這輛在超市打工四年分期買的車,開始了自己的自由之旅。
去西安吃肉夾饃,到成都和老朋友們見面嘮家常,按照自己的口味買了當地的麻辣兔頭。
在海南用了兩天的時間學會衝浪,在秦嶺裡繞了9個小時的路。
哪怕如今還有一些事情沒做,但壓抑的婚姻生活過後,她已經學會了為自己而活。
“前半生雖然是活在家人的世界裡,但後半生我想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相比較完顏慧德和蘇敏各自的困惑與掙扎,餘秀華的人生已經進入了新一個階段。
她擁有和完顏慧德相似的經歷,因為疾病的緣故常常想在同學面前爭一口氣。
但她會告訴完顏慧德,那些童年創傷並不能限制一個人的一生。
不需要花多長時間學會自愈,只要有勇氣去正視、去面對。
她也曾經有過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丈夫會嘲笑她因為疾病導致的身體不靈活。
甚至想指使妻子用身體去攔老闆的車,討被拖欠的800塊工資。
這段婚姻對於餘秀華來說,只是一個枷鎖,而她要做的就是打破枷鎖。
作為過來人的她,會告訴蘇敏,當你態度夠堅定,沒有做不了的事情。
當初她成名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自己賺到的稿費結束了這段婚姻:
脫離了婚姻的枷鎖,餘秀華由著本性做事情,不再委屈自己。
她會因為一個人熱情的追求,穿上婚紗,勇敢步入下一段戀情之中。
哪怕這段感情在開始時,就已經遭受了他人的諸多議論。
有人會因為兩人14歲的年齡差,覺得餘秀華配不上對方。
也有人會認為雙方有著巨大的名氣差距,這段感情裡沒有真心,只有金錢算計。
但餘秀華不會在乎,她一直都很清醒,知道“愛情可貴,生命更自由”。
但當她在這段感情裡感受到的只剩下折辱之後,她也會迅速從中抽離出來。
“我身體裡的火車從來不會錯軌,所以允許大雪、風暴、泥石流和荒謬。”
去年年底,鄧靜從醫生的口中得知,她的人生可能只剩下6個月。
她是乳腺癌晚期患者,在這之前曾擁有一段完美的人生。
她跟認識17年的丈夫結婚,生下了兩個兒子,一起經營一個溫馨的小家庭。
直至疾病來襲,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死亡,成為了鄧靜需要面對的課題。
鄧靜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給自己多拍點影片,給孩子當做念想。
弟弟問她有什麼心願沒有完成,她想的也是一家人的平安健康。
直到弟弟的再三追問,她才開始為自己考慮,思考自己還想做什麼。
想法一點一點變多,她列出了自己的“100個遺願清單”。
和兒子各自去看各自愛看的電影,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
擁有一次放聲大哭的機會,把過去遇到的所有苦楚與委屈哭出來。
理想和日常的連線中,鄧靜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長度裡,一點點增加它的厚度。
“我在想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好像我生命的誕生就是等待死亡。
但當我聽到耳邊親人熟悉的聲音時,我意識到生命的意義在於‘可能’。”
珍惜當下,培養自己創造幸福的能力,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或是像完顏慧德一樣困囿在家庭之中,無法完全走出去。
到那時我們會開始遺憾,人生幾十載,沒有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好好活過。
每一個年齡段,是一個新的起點,「當下」永遠是開始的最好時機。
穿著保守的完顏慧德,在餘秀華的讚美聲中,選了一件粉色吊帶裙,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在婚姻中有過諸多猶豫不決的蘇敏,在看過其他人的生活選擇後,也意識到自己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失意、學業的壓力、愛的惶惶不可終日。
挺過來,人生就會豁然開朗,挺不過來,時間也會教你,怎麼與它們握手言和,所以不必害怕。”
無論在什麼樣的時刻,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我們一直都在治癒自己的路上。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十點讀書(ID:duhaoshu),作者:十點微微。二次轉載請聯絡原平臺。
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會有遺憾,會因客觀環境而讓內心感到焦慮。
我們也許無法改變當下的生活,但可以改變看待事物的心態,從而調適自我內心狀態。
由我們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陪你一同探索自我,陪你梳理心理諮詢的各項議題,引導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