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到中年,改命最好的方式,無非這4個字

作者 | 十點微微
來源 | 十點讀書
ID | duhaoshu
前段時間,有一段女性對話在網上走紅。
她們一個是作家餘秀華,另一個是在網上直播答疑的心理諮詢師完顏慧德
一人開放,一人保守。
餘秀華會對完顏慧德的逆來順受家庭觀不屑一顧。
完顏慧德會在餘秀華多點一個菜時,念上兩句《憫農》,強調節約糧食的重要性。
兩個人待在一塊,聊天效果如同天雷勾地火。
兩人的互動出自節目《我愛我,很棒》。
在節目中,餘秀華和完顏慧德會在旅程之中和自駕遊阿姨蘇敏、乳腺癌晚期患者鄧靜一一匯合。
她們和蘇敏一起開車去按摩,幫助鄧靜實現“飛天”的夢想。
旅途的最後,四個人化上了妝,穿上了漂亮的裙子,手拉手奔向翻湧的海浪。
恰似她們的人生,總是迎難而上,絕不輕易服輸。
餘秋雨曾感慨過:
“人到中年,越來越明白的不是自己想做什麼,而是自己已經不能做什麼。”
來自年紀、環境的束縛,讓大多數中年人習慣了按部就班,儘量避免生活裡的變動。
但對於這幾個女性來說,不論什麼年紀,都不會成為休止符。
因為中年女性最好的出路,就是4個字——折騰自己。
完顏慧德:正在逃離大山  
身上爭議最多的,是完顏慧德。
今年54歲的她有著一套過時的價值觀,嘴上總是強調著女人就要有女人的樣子。
不需要學會開車,因為這不是女人要做的事。
坐姿要保持優雅的儀態,因為女人最需要的是安分守己。
提到婚姻,她也有自己的一番總結,勸說諮詢者忍忍就過去:
“家家鍋底是黑的,只是黑的程度不一樣;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只是介入的程度不一樣。”
彷彿苦難就能在這「比比誰更慘」裡找到心理慰藉,變成泡沫無影無蹤。
完顏慧德是這樣想的,也按照這樣的價值觀教導別人。
她是一個心理諮詢師,常常在網上為諮詢者答疑解惑。
但作為心理諮詢師,她被吐槽不會共情,也不會疏導。
在求助者傷心難過於媽媽再婚沒有帶走自己時,她會直言:
“因為你是她的拖油瓶。”
她就像是你我生活中最常見的親戚,愛說教愛嘮叨,有著自己的一套價值觀體系。
不專業的能力和知識儲備會遭受他人的抨擊。
不標準的普通話也常常成為網路笑料,甚至被改編為口水歌廣為傳播。
但完顏慧德走到今天,不是刻意的譁眾取寵,而是一個山裡女兒的自救。
那些過時的思想,是她在這幾十年裡悟出來的生存哲學。
她出生在完顏村,是一個重男輕女的農村。
她的童年終止在五歲半,在那之前,她有愛她的父母。
在那之後,父親去世,母親再嫁。
身為女兒的完顏慧德成為了寄居在親戚家的“拖油瓶”。
在學校裡,別的同學會炫耀自己爸爸買的東西,問她好不好看。
而她只能偷偷擦乾眼淚,回家自己給自己做飯。
她也曾想過,倘若父親還在世,她會滿足於現狀,不會離開大山。
但完顏慧德從來沒有屈服過命運的安排。
年少時,她打定主意要爭一口氣,好好學習不比別人差,考上了陝西中醫藥大學。
51歲又透過成人自考拿到了北京大學心理學理學學士學位。
長大後,繼父以2萬塊的彩禮價格安排她嫁人時,她不想屈從,勇敢出走。
在那個“離婚”、“丁克”都不能被接受的年代裡,她一步步走到今天。
在這個開放的時代,思想保守的完顏慧德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但她還是想試試:
“我依舊想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
蘇敏:決定要離婚

60歲的蘇敏還沒有離婚成功。

最近的她結束了自駕遊,回到了家,和丈夫談判離婚。
丈夫對於過去幾十年對妻子的虧欠,只剩下9個字:
“不記得。”
“是氣話。”
“別說了。”
談到未來,也只剩下算計:
“要麼50萬,要麼走法律程式,你自己做選擇。”
面對丈夫的獅子大開口,蘇敏離婚的念頭慢慢變得堅定。
她人生中第一次出走,是因為家庭。
作為長女,她從小承擔著做飯做家務、照顧三個弟弟的責任。
這樣的生活過了十幾年,婚姻成為了蘇敏眼中最好的出路,因為結婚了就誰也管不到她。
但那時的她沒有想到,正因為這段婚姻,讓她產生了第二次出走的念頭。
蘇敏的丈夫有著各種大男子主義的通病,兩個人同住一個屋簷下,他不會有丈夫的體貼。
家裡的電視要等到他看完,蘇敏才能看。
蘇敏自己買的車,要等他開完,才能開。
他也沒有作為父親的責任感,不論是家庭付出,還是孩子的教育上都堅持AA制。
蘇敏只能自己起早貪黑工作,養活女兒,接送孩子上下學。
離婚的念頭萌發得很早,她總會因為種種現實顧慮打消掉這個念頭。
怕自己一個人養不起孩子,怕單親家庭不好找物件。
到最後,她當了外婆,有了孫子,她還在擔心倘若離婚了,給女兒增加負擔怎麼辦。
但幾十年過來,她從來沒有放棄離開的打算。
2020年9月,蘇敏開始了自己的自駕之旅。
一輛房車,就是獨屬於她自己的家。
她開著這輛在超市打工四年分期買的車,開始了自己的自由之旅。
先是一路向南,感受南方的溫暖與美好。
去西安吃肉夾饃,到成都和老朋友們見面嘮家常,按照自己的口味買了當地的麻辣兔頭。
在海南用了兩天的時間學會衝浪,在秦嶺裡繞了9個小時的路。
以前有著種種遺憾,現在她正在努力追上失去的時間。
第一次穿上了婚紗,
第一次在外搭帳篷,
第一次在無人停車場中過夜。
哪怕如今還有一些事情沒做,但壓抑的婚姻生活過後,她已經學會了為自己而活。
“前半生雖然是活在家人的世界裡,但後半生我想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餘秀華:人活一輩子,圖自己舒服
相比較完顏慧德和蘇敏各自的困惑與掙扎,餘秀華的人生已經進入了新一個階段。
她擁有和完顏慧德相似的經歷,因為疾病的緣故常常想在同學面前爭一口氣。
但她會告訴完顏慧德,那些童年創傷並不能限制一個人的一生。
不需要花多長時間學會自愈,只要有勇氣去正視、去面對。
她也曾經有過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丈夫會嘲笑她因為疾病導致的身體不靈活。
也不在乎餘秀華寫下來的文字。
甚至想指使妻子用身體去攔老闆的車,討被拖欠的800塊工資。
這段婚姻對於餘秀華來說,只是一個枷鎖,而她要做的就是打破枷鎖。
作為過來人的她,會告訴蘇敏,當你態度夠堅定,沒有做不了的事情。
當初她成名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自己賺到的稿費結束了這段婚姻:
“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絕對不勉強。
人過一輩子過給誰看,還不如圖個舒服呢。”
前半生不順沒有關係,後半生她會盡情為自己而活。
脫離了婚姻的枷鎖,餘秀華由著本性做事情,不再委屈自己。
她愛喝酒,愛男人,坦蕩面對自己所有的慾望。
即使人至中年離了婚,她也不捨棄對愛情的嚮往。
她會因為一個人熱情的追求,穿上婚紗,勇敢步入下一段戀情之中。
哪怕這段感情在開始時,就已經遭受了他人的諸多議論。
有人會因為兩人14歲的年齡差,覺得餘秀華配不上對方。
也有人會認為雙方有著巨大的名氣差距,這段感情裡沒有真心,只有金錢算計。
但餘秀華不會在乎,她一直都很清醒,知道“愛情可貴,生命更自由”。
她想要得到愛,就會放縱自己,投入到感情之中。
但當她在這段感情裡感受到的只剩下折辱之後,她也會迅速從中抽離出來。
早在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中,她便說過:
“我身體裡的火車從來不會錯軌,所以允許大雪、風暴、泥石流和荒謬。”
允許自己做自己,允許別人做別人,允許一切發生。
鄧靜:活在當下,珍惜每個瞬間
在節目中,餘秀華給鄧靜寫了一首詩:
我認識了一個女人
癌症晚期
她要在活著的時候完成100個心願
100個心願足夠幸福
她在笑,我總是忍不住哭
火焰一直在升騰
灰燼也是
鄧靜正是那不斷升騰的灰燼。
去年年底,鄧靜從醫生的口中得知,她的人生可能只剩下6個月。
她是乳腺癌晚期患者,在這之前曾擁有一段完美的人生。
她跟認識17年的丈夫結婚,生下了兩個兒子,一起經營一個溫馨的小家庭。
直至疾病來襲,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死亡,成為了鄧靜需要面對的課題。
鄧靜不想成為躺在病床上的媽媽,病懨懨地等待死亡。
她想要成為一個還有活力去做事情的人。
鄧靜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給自己多拍點影片,給孩子當做念想。
弟弟問她有什麼心願沒有完成,她想的也是一家人的平安健康。
直到弟弟的再三追問,她才開始為自己考慮,思考自己還想做什麼。
想法一點一點變多,她列出了自己的“100個遺願清單”。
這些清單裡,有她想做但沒有做過的事情。
學習街舞,擁有新的技能。
和病友們一起拍攝清宮寫真,傳遞勇氣和力量。
也有她對平凡生活的惦念。
召集所有家人拍一張全家福,記住團圓的時刻。
和兒子各自去看各自愛看的電影,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
擁有一次放聲大哭的機會,把過去遇到的所有苦楚與委屈哭出來。
哭泣結束,她會翻篇過去,笑對接下來的人生。
那些難得的體驗,會豐富她的人生。
那些平凡的時刻,會成為她和家人朋友們的美好回憶。
理想和日常的連線中,鄧靜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長度裡,一點點增加它的厚度。
“我在想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好像我生命的誕生就是等待死亡。
但當我聽到耳邊親人熟悉的聲音時,我意識到生命的意義在於‘可能
珍惜當下,培養自己創造幸福的能力,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寫在最後 
步入中年之後,總會有種種焦慮。
或是像完顏慧德一樣困囿在家庭之中,無法完全走出去。
或是像蘇敏一樣,在婚姻裡有許多解決不了的難題。
又或是像鄧靜,直面死亡的通知書。
到那時我們會開始遺憾,人生幾十載,沒有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好好活過。
習慣了按部就班,習慣了隨波逐流。
但人至中年,並非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
每一個年齡段,是一個新的起點,「當下」永遠是開始的最好時機。
穿著保守的完顏慧德,在餘秀華的讚美聲中,選了一件粉色吊帶裙,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在婚姻中有過諸多猶豫不決的蘇敏,在看過其他人的生活選擇後,也意識到自己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正如楊絳所說: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失意、學業的壓力、愛的惶惶不可終日。
挺過來,人生就會豁然開朗,挺不過來,時間也會教你,怎麼與它們握手言和,所以不必害怕。”
無論在什麼樣的時刻,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我們一直都在治癒自己的路上。
渡過苦難,換個活法,便能迎來柳暗花明。
點個「在看」,願你我都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十點讀書(ID:duhaoshu),作者:十點微微。二次轉載請聯絡原平臺。
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會有遺憾,會因客觀環境而讓內心感到焦慮
我們也許無法改變當下的生活,但可以改變看待事物的心態,從而調適自我內心狀態。
如果你正在經歷心理困擾,推薦你來我們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
由我們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陪你一同探索自我,陪你梳理心理諮詢的各項議題,引導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點選這裡👉預約心理諮詢,還可以新增諮詢顧問,為你匹配專屬的專業諮詢師
點選下方小程式
新增諮詢顧問進行預約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