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級大轉移

來源 | 智谷趨勢
五年之內,絕大多數城市的戶籍制度將徹底消失,最近東方大國印發了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宣告橫亙幾十年的戶籍“高牆”一朝轟然倒塌。
聽聽這句原話,要推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相比幾年前很謹慎的“試行”提法,這一次明確改為了“推行”,強度和力度不言而喻。相信以後除了北上幾個超級城市,所有的地方都可以租房落戶,享受本地市民待遇。
就在戶口變得越來越不值錢時,7月份兩萬多字的決定中,創造性的提出一句話,要“探索國家集中墾造耕地定向用於特定專案和地區落實佔補平衡機制”,“使優勢地區有更大發展空間”。
什麼意思呢?過去我們土地指標,通常都傾斜給了中小城市,大城市非常緊張。如今國家隊親自下場,要透過城鄉用地增減掛鉤機制給一二線大城市更多土地資源,解決它們的空間瓶頸問題。
兩件事情結合在一起,一個戰略級的大轉移就開始浮出水面了,中國終於明確了未來五年的發展模式,就是集中火力,批次生產超大特大城市。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的城鎮化思路一直有兩種路線之爭。
一種是發展中小城市,讓農民工朋友在縣城裡就實現就地城鎮化。
第二種是發展大城市,(人口)五百萬的變一千萬,一千萬的變兩千萬。
過去這兩種路線一直維持微妙的平衡。因為集中發展小城市,會導致經濟規模效益無法最大化。而集中發展大城市,則會造成人口全部擠在沿海產生各類城市病。
如今,試行變成推行,意味著零門檻落戶必將席捲整個東方,小城市的人口加速流入大城市。與此同時,轉移支付、土地資源等要素與戶籍人口脫鉤,轉為跟常住人口相掛鉤,大城市的流入人口越多,拿到的資源就越多。
這是赤裸裸的錢隨人走、地隨人走啊。
如今的時代劇烈拐彎,內部去槓桿化,外部去東方化,工具箱應放盡放,但是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
所以,只有人口和產業更大程度地集聚起來,才能放大“規模經濟”,降低各項改革成本,去幫助東方大國的巨輪駛過眼前的淺灘。
中產必須要調整預期了。樓市救市、地緣關係、整個社會的變化,都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決策。
加入智谷趨勢年度會員,每週收穫一次對世界資訊的認知與獨到判斷,胡潤TOP10的智谷趨勢 三十多位研究員 輔助大家,去理解資訊背後的趨勢和本質變化。
中文網際網路正在消失,千萬別讓自己成為那個代價。
現已漲價至299,前50人減免100元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