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傳統印象中,博士畢業後的理想路徑無非是進入知名大學任教或在科研機構深耕學術。但 Nature 最新文章告訴我們:也有一群 PhD 科學家選擇“脫軌而行”,在遠離城市與學術中心的地方,開闢出一條全新的科研之路!
👇來看看他們如何走出一條不走尋常路的職業路徑👇

🏞️ 離開城市,貼近自然與生活
Jennifer Lavers,一位海洋生態學家,在澳大利亞偏遠小鎮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研究海鳥與塑膠汙染問題。她不再受限於大學體制,而是藉助非營利組織與志同道合者合作,自由自在地開展科研,還與原住民社群緊密合作。
“鳥兒在白天唱歌,青蛙在夜裡合奏,袋鼠還幫我修草坪。”——她的科研生活聽起來像夢一樣。
👩🔬 創業是新出路,科學與商業可並行
Reilly Dibner 創辦了科學動畫與配音公司,利用自己在科研表達方面的能力講述科學故事;Anna Ortega 回到家鄉科羅拉多州創立野生動物資料諮詢公司,不再依附於大學或政府部門,自主選擇科研專案,兼顧事業與家庭;Mark Crane 用遠程工作模式建立農業毒理學公司,大幅降低運營成本,業務遍佈全球,最終成功將公司回饋員工。
🧡 科研不止是“論文發表”,也可以是“社群影響”
Lavers 創辦的非營利研究機構 Adrift Lab 已指導畢業13位研究生,論文產出不輸傳統院校。靠兩位捐助人支援,她省下寫一堆申請報告的時間,把精力真正放在科研與學生身上。
💻 遠端工作也能用好科研技能
Megan Raden,原本是認知科學博士,現在成為使用者體驗研究員,從事資料分析工作,既保留了科研能力,又跳出傳統學術路徑。
編者按
對打算出國訪學或讀博的你來說,也許你並不想一輩子留在大學裡,那就不必侷限於傳統路徑:
1. 醫學背景+科研經驗可以轉向 健康科技創業、資料分析、科學傳播;
2. 可以考慮未來在家鄉開展 基層健康研究或非營利專案;
3. 或者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科研工作室”,圍繞你真正熱愛的議題自由探索。
📣 結語:科研人生不只有一條路,關鍵是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節奏與熱情。
你是否想過“偏離主路”的訪學/科研路徑?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夢想和想法!

編輯:Amber Wang,微訊號:healsana;加好友請備註事由。
醫路訪學-留學,9年經驗,專注於醫學生物領域,Healsan™大資料分析工具,擅長篩檢匹配到最適合的導師和研究機構。
網站:https://healsan.com/
點選👆,關注獲取更多招聘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