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求求你給我買……”你的回應,決定了孩子的人生

狀元營
點選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企業家碩士博士學位·標杆課程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每個父母時不時都會碰到下面這種情形:
孩子心中被某樣東西蠱惑著,忍不住央求:“媽媽,我要買XXX。求求了!”
這個時候,少數父母可能會非常豪橫,次次都能乾脆利落地回應孩子:沒問題,然後就大手筆為孩子買單了。
對於這種家裡有礦的,咱沒話說。
但是,鑑於絕大部分家庭都是普通家庭,所以我們總會在一些時候,出於主觀擔心(怕慣壞孩子)、客觀限制(家裡的存款並不夠孩子隨心所欲shopping),不得不拒絕孩子。
不過,可能很多父母並不知道,拒絕孩子也是有講究的。不同的“拒絕方式”,可能會給孩子帶去截然不同的深刻影響。
下面,我們就展開聊一聊。
不評判孩子的願望本身
我認識一個男孩在讀小學四年級。
有一回,學校裡一個機器人社團招新,男孩想參加。
只是要加入這個社團,需要交一筆不菲的費用。男孩鼓起勇氣,在爸爸面前開了口。
爸爸聽了孩子的話,面上露出為難的神色。
家裡的經濟條件不佳,沒法為孩子買單。
這個爸爸於是苦口婆心開始旁敲側擊勸孩子:這個什麼機器人課,學了也沒啥用啊。你現在還是專心學習要緊。看看你上次的成績,考得也不怎樣啊。你現在這個狀態,就別想那些雜七雜八的事了。你看看那誰誰誰家的孩子……
孩子的臉一陣白一陣紅。
那以後,他再也沒開口提過機器人社團的事。
我挺心疼這個孩子。
不是說他的父親不該拒絕他,而是這個拒絕是極有傷害性的。
原本做父親的可以坦誠地說:你要報的這個社團學費不便宜,我們家現在是沒法負擔的。你要真對這個感興趣,以後等自己有能力掙錢了,再去研究也不遲!
這樣的回答,孩子一般就能理解和接受。哪怕會有失落,也能很快消散。
但是,上面這位父親所做的,卻是拐彎抹角地評判了孩子的願望本身。
他對孩子所說的每句話,潛臺詞都是:
你提出這個需求是不應該的;
你的願望是不合適的;
你不配參加什麼社團;
你不好,你很糟糕;
……
這樣的回應,對孩子的傷害是深遠的。
我們身邊可能會見到一些成年人,他們不敢提要求,習慣性壓抑自己的願望,可能就是他們做孩子時,他們的父母就會習慣性地抑制孩子的願望,批判孩子的願望。
所以,在孩子有一個願望/需求,而我們不打算去滿足的時候,不評判、不批評孩子、不給孩子貼標籤,是我們首要能為孩子做的事。
不難,但是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以誠相待
同時有規律地給孩子零花錢
那不該給孩子貼標籤,應該怎麼做更好呢?
答案很簡單。當孩子說“我要買”而你打算拒絕孩子的時候,請坦誠告訴孩子真實原因。
譬如,若你是沒有能力買單,那麼告訴孩子:“這個東西對我們家來說是無法負擔的。”
若你有能力買單,就不用敷衍孩子說“我買不起”。
因為孩子一定會透過蛛絲馬跡發現自己家其實足夠有錢,完全能夠買得起自己想要的那個東西。這樣下次孩子依然會糾纏。
不如直接告訴孩子:“我不想那樣花我的錢(我不想重複買一個同款玩具;不想在非必須的且又比較貴的東西上花太多錢)。”
同時給孩子建議:試試把自己的零花錢攢起來。攢夠了,就能自己去負擔那樣東西了。
這裡特別補充一點:定期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是很重要的。
零花錢不只是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它同時還能夠培養孩子的耐心,讓一個孩子更懂得自控和延遲滿足。
我家兒子在擁有零花錢幾個月後,就驚喜地發現:拿到零花錢不立刻花掉,而是等一等,把錢存起來,就能買到“更厲害的玩具”(兒子原話)。
我一般每週給兒子一次零花錢。幼兒園時候,每週給三塊錢。現在讀小學五年級了,我每週給他十五塊。
現在他想要買什麼小東西,基本都是靠自己攢錢。
其他貴一點的消費品,我能力範圍內便會滿足他。當我覺得負擔不了,就直接跟他說“不”,他也能很平和地接受。
說起來,被安穩地滿足過的孩子,才不至於索求無度。
一定程度的自由,才能帶來一定程度的自覺。
當然,也有一些不當使用零花錢的父母。
比如,我認識一個媽媽,她平時給孩子零花錢並沒有任何規律。心情好了,就給很多。發現孩子某段時間花錢太大,就乾脆一分錢都不給。
有陣子,她沾沾自喜地說:“我兒子最近可乖了,一點兒也沒要我給他買這買那。”
結果話音剛落,旁邊一朋友就尷尬地說:
“那個,你兒子是沒問你要錢買,可是卻問我借過幾次錢了。每次也就幾塊錢,所以我沒想著跟你說,你這麼一提,我覺得還是得告訴你一下……”
事後這個媽媽發現,在她絕對限制兒子零花錢期間,她兒子向身邊的鄰居、朋友、學校裡的同學等不下十人借過錢,去買零食或者買各種小玩意。
能說這個到處借錢的孩子“貪婪”“亂花錢”“有問題”嗎?並不能如此武斷。
從心理學角度講,若一個孩子平日裡的大部分需求都能得到滿足,父母跟孩子的關係也比較穩定、友好,那麼孩子其實很好協商,也能夠體諒大人,接受父母對自己說的“不”。
而若一個孩子在花錢方面讓人頭疼,甚至出現一些壞習慣,父母首先需要反省,自己是否給到了孩子應有的關注和穩定的滿足呢?
接納孩子的渴望以及失望
當然,並不是每次拒絕孩子都會很好說話。他們很可能會對某樣東西顯露出格外熱切的渴望。
比如,我兒子5歲的時候,有一回跟我去超市購物,就看上了一個非常精緻但昂貴的玩具模型。
當時他直接走不動路了,盯著玩具模型說:媽媽,我想買它。
我回答他:呀,這個玩具做得真漂亮!你一定很喜歡吧。
他點頭。
我接著說,這個玩具對我們來說太貴了,我沒法買給你。不過,我可以陪你在這裡多看它兩眼。
兒子臉上顯出明顯的失落。
我於是繼續說:我看出你好像有些失落,因為這個玩具是真的很吸引人對吧。它叫什麼名字?是哪部動畫片裡頭的?你能跟媽媽講講嗎?
兒子一聽我的提問,一掃先前的沮喪感,眼裡轉而開始放光,頭頭是道地跟我介紹起這個玩具模型的背景。
經過了幾分鐘愉快的聊天后,兒子主動跟我說,我們再去那邊看看吧。
然後乾脆利落地轉身離開了。
分享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滿足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並不只有花錢才是滿足。
當我們真誠地去看見孩子對某事、某物的喜歡,願意花時間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孩子不需要真的“購買”某樣東西,他們就能夠心懷收穫的喜悅。
不過也有時候,孩子極度不好說話。
當父母拒絕了他們“我要買”的請求後,他們很可能會撒潑打滾、大哭大鬧。
這種孩子,多見自控力尚未建立起來的低齡寶寶,或者家裡有人過於溺愛孩子,導致孩子一旦不被滿足便會失控。
此時,我們的建議是:父母需耐受孩子失控的情緒。
如果孩子失控到攻擊人的程度,我們要去管理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的不當行為得到約束。但是請始終允許孩子情緒上的釋放。
這很考驗父母的耐心。但同時也會教會孩子很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我們的願望是無窮盡的,但是長大的過程,就是很多願望不斷破滅的過程。
說到底,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能滿足孩子的便滿足他。
如果做不到,那麼就客觀地告知原因,不批評苛責孩子的願望和需求,然後允許孩子經受失望。
現實生活就是如此。
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學會跟那些失望相處。
這也是我們能夠教給孩子的,現實感的一部分。
總之,只要注意到了上面我講到的注意事項,那麼就允許孩子失望好了。
讓孩子哭一哭,並沒有那麼可怕。
百戰歸來再學習
標杆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女性學堂·EPC工程·心理學班·國學班



·金融創新與上市併購·清華經濟管理班

·標杆地產·地產營銷·專案總·建築業
·全流程精細化·清北狀元學習訓練營
·新能源領軍班·數字經濟領軍人才計劃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北京大學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金融與投資期貨·特色地產·人力班

·金融與私募基金·物業管理·營銷班

·頂層設計與國學·國學商道·工商管理

·中國文化與經典·中國書畫·管理素養

·醫療產業投融資·醫療產業·醫院管理

·青年企業家傳承·創新經營·康養產業

·青年企業家領導力·歷史班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在職·留學·雙證·碩士博士學位

哈佛·斯坦福·牛津·劍橋·博士後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每一次讚賞,我都當成是喜歡”

—————已讚賞99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