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希望你的小孩子將來在美國當醫生嗎?

關注我們
花街辣媽團是一群在華爾街
工作的已婚已育婦女同志們所創立的公眾號
不端不裝,篇篇精華
有乾貨,有思考,不跟風,敬請關注
前幾天我小孩的指溝炎犯了,大腳趾頭腫成正常size的兩個大,指甲縫那塊兒還不斷滲出又紅又黃又黑的液體,凝結後變成一大坨鼻屎樣的固體,過於噁心,我就不放圖給大家欣賞了。

塗了兩天百多邦,沒有任何變好跡象,而且她擊劍課也不能去上了。想著每堂擊劍課那麼多錢都打了水漂,好心疼!決定還是快點找個醫生給她處理處理。

看兒醫或者家庭醫生估計可能都沒用,還是直接約個specialist, podiatrist,也就是專門看腳的醫生吧。
付了65塊copay後見到醫生。醫生倒是麻利得很,一看說是小問題,不嚴重,都不用打麻藥,大腳趾頭上塗了些凝膠狀的麻藥,等了幾分鐘麻藥起效後,用小剪子把外面那坨鼻屎狀分泌物的疤全剪掉,膿水啥的都擠掉,然後把嵌入肉裡面的那塊指甲扣出來剪掉,再塗上點neosporin,再貼上個創可貼,完成!全過程不到30秒。

我以為這就完事了可以走人了。但是!醫生一邊摘手套,一邊丟擲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你知道為啥會得指溝炎嗎?

呃。。。因為孩兒她爹就有指溝炎。她非常不幸地遺傳了指溝炎基因?

醫生說,這只是導致指溝炎的一個可能原因啦,具體為啥會得,我們得拍個X光片才能知道。
啥?腳趾甲的小問題,還得拍X光?
Anyway,還在我們猶豫的功夫,醫生已經到隔壁房間火速setup好了所有X光裝置,叫我們快來快來。
拍X光過程也是挺麻利,每隻腳都要從上往下拍,還要從側面拍。咔咔咔咔拍完各個角度的腳骨頭照片後,醫生說,你看,是因為足弓有點塌陷(就是有點平足),導致拉扯著了腳背上的肌肉,腳背上的肌肉又拉扯著了大腳趾頭的肉,然後連鎖反應拉呀拉的,腳指甲就往肉裡面長了。
醫生給我解釋了一大通,結論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家娃指溝炎的問題,就是要讓足弓不要塌。具體操作就是要去和醫生量身定做個鞋墊,放鞋子裡就行了。

Anyway,這就是昨天去帶娃看指溝炎的經歷,處理傷口30秒,但是之後又花了30分鐘哐哐哐拍一堆X光片啊,醫生解釋給我們看X光片裡面看各個角度足弓是不是塌啊,以及約定了下週再去做定製鞋墊。具體賬單多少還不知道,等我知道後再來告訴大家。

所以呢,由這個小小的經歷,今天想來和大家聊一些大家都很關心的關於美國醫療系統的問題,比如:
  • 美國地廣人稀,醫生看的病人人數太少,所以美國醫生經驗不豐富,操作不不熟練?
  • 美國的醫生太貴太黑,什麼操作都不做,藥也不開,只是問一問動動嘴,就收那麼多錢,是不是太坑人?
  • 美國的醫生到底怎麼賺錢?是醫院發工資嗎?還是和保險公司拿錢?會為了賺錢而過度醫療嗎,開不必要的藥,做不必要的檢查?
  • 將來讓小孩子當醫生,是不是個好主意?
好,我們現在開始。
問題一:美國地廣人稀,醫生看的病人人數太少,所以美國醫生經驗不豐富,操作不不熟練?
在地廣人稀的地方,的確可能有病人不多的情況。但是,咱們中國人不都是喜歡人口稠密煙火氣足的東西兩岸嘛。咱們就用紐約這邊的醫生舉例子:
普通的家庭醫生,平均一天差不多看二三十個病人,特別努力的,能看到三十到四十個,平均10-15分鐘一個。所以你看醫生前得有個大概的心理預期,醫生一個門診花15分鐘很好了差不多了,不要試圖把醫生當成best friend,希望和自己聊聊天以及得到心理按摩。
專科醫生,特別牛逼的,可能花在每個病人身上的時間更少,可能也就看你個五分鐘,甚至1-2分鐘,和你說上兩句他的專業意見,轉身就走了,換上助理再來和你解釋和回答問題。一個專科醫生,一天能看到五六十個病人小手術一天能做幾十臺。
有意思的是,在業內聲望高水平高的醫生,常常網上的review並不會很好,很多review會說這個醫生沒耐心啊,bedside manner差啊,等待時間長啊,等等。不過,牛逼的醫生並不在意,來約的病人照樣很多,甚至所在的醫院會出面來保護醫生,僱律師來和這類留下差評的病人打交道。
這點在各類professional專業服務領域都適用:水平高,活兒特好的,常常已經過了”讓所有客戶都感受如沐春風“的階段,而變成了“性情中人”,除非碰到特殊複雜案例會興奮一下,否則的話,都因為“見多了”而略顯態度冷淡涼薄。
問題二:美國的醫生太貴太黑,什麼操作都不做,藥也不開,只是問一問動動嘴,就收那麼多錢,是不是太坑人?

這就讓人想到曾經的一個故事:一個工廠機器壞了,請專家來,拿個榔頭在機器上敲了一下,就好了。專家收費一萬,工廠覺得太貴。專家說:榔頭敲一下,值一塊錢,知道在哪裡敲,值9999塊。

同理,

醫生今天動動嘴,回答一個問題,可是要靠多年經驗積攢的厚積薄發。要經過了多年的醫學院學習和住院醫訓練。

大多能來看你的醫生,都至少35朝上了,如果是自己開診所的醫生,至少都40或者45歲朝上了,

回答你問題的這麼幾句話,可是濃縮了之前大好年華的學習經驗和大量金錢的

。我們不妨來算算:

本科花費大約20-30萬,醫學院30-40萬。這麼就大幾十萬了,在中西部的話都可以買好幾套房了。然後再做上五年左右的住院醫,住院醫拼死拼活晝夜不分,平均每週都工作80個小時,也就賺一年五六萬,連學生貸款都不夠付。所以等一個醫生開始真正”賺錢“的時候,常常都有大量的負債,要還上好幾十年才能還完。
而且,新醫生剛開業,在沒有病人的階段,怎麼能有新病人?一個禮拜七天開門,任何walk in的人都接唄。這麼一個慢慢積累新病人的階段,365天全年無休的狀態,也得持續個兩三年。

那麼,醫生到底賺錢太多太黑嗎?其實醫生們拼死拼活幾十年,一開始的初始投資那麼大,從現金流的角度,和startup一樣,一開始燒的錢,都得後面賺回來。所以,醫生動動嘴賺得多嗎?factor in之前的所有cost,其實也是這個職業市場長期供求較量後達到一個均衡點的結果

問題三:美國的醫生會為了賺錢而過度醫療嗎,開不必要的藥,做不必要的檢查?
雖然美國的醫生和藥的體系分開,不存在中國曾經的醫生開處方直接拿回扣的問題。但是,美國也是有各種醫藥代表常常visit醫生啊,問醫生的feedback啊,請去參加行業會議啊,相互之間還是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相愛相殺的關係的
另外,“過度醫療”也是個不好被準確定義,但是又帶了先入為主的負面感情的詞。你覺得因為指溝炎而要照X光,是過度醫療嗎?似乎有一點點牽強,但是醫生解釋後又覺得挺合理。這就涉及到下一個問題:
問題四: 美國的醫生到底怎麼賺錢?是醫院發工資嗎?還是和保險公司拿錢?
當然有在醫院上班,拿W2的醫生,但是,很多醫,特別是自己開診所的,其實都是business owner,各種管理技巧啊business sense啊,可能比大多數公司上班的人都多了
比如一個典型的牙醫診所,醫生要考慮房租啊,裝置費用啊,僱洗牙助理啊前臺接待人員的工資啊退休金啊醫療保險啊,如何bill保險公司啊,等等等等,就是在run一個business。所以醫生當然要考慮收支的方方面面的問題。
比如如何創造更多收入呢?比如多買一個儀器可以多做一些更全面的檢查啊,找個特別會billing的人來bill保險公司啊,還有中國醫生特別喜歡買medical building,自己用一間,其他的租給其他醫生。

醫生怎麼和保險公司拿錢,也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醫生診所裡面,最賺錢的一個職位,除了醫生,估計就是負責billing的人了。要知道如何在bill保險公司是放什麼code,會極大影響到醫生能到手多少收入。所以,在診所做billing常常能有一年20多萬。

即使是在醫院工作的醫生,也有很多是拿1099的,當然於個體戶,自己要給自己交employement tax。
問題五:從賺錢角度,將來讓小孩子當醫生是不是個好主意?
小孩子是不要噹噹醫生,有這麼幾個考慮:
第一,光從賺錢角度看,當醫生是中上策略,收入肯定是高於平均收入線很多的,但是也沒有那麼多,大多數給人打工的醫生年收入在30-50萬之間,自己開practice的醫生年收入在50-100萬之間。
比如家庭醫生,大多年收入在20-30萬,專科醫生specialist能有個快50萬。在醫院工作的,如果願意多值夜班節日加班,收入能到個大幾十萬。自己開診所的還能再多點,不過也大多都封頂在100萬出點頭了。畢竟醫生還是個靠花時間賺錢,要一個病人一個病人看過來,沒法scale up。很難有醫生靠自己的一己之力做到個年收入150萬之上的,除非是開很多醫生的大診所,不過那就是靠當business owner來賺的錢,而不純是靠”當醫生“來賺的錢。
第二,當醫生前期投入大,但是職業生命長。
現在IT那麼火爆,常常剛畢業25歲的人就有個20-30萬,而當醫生則要再熬個10年多光陰,還要花上一大筆錢揹負學生貸款。再等到攢足經驗能開始自己開診所正常運營的時候,常常都是45歲左右了,這個時候才真正開始賺比較多的錢。但是很多醫生職業生命長,之後有很多年高收入的日子。
第三,醫生還是個辛苦活兒。
畢竟是一個病人一個病人看下來。要多賺錢,就要多花時間。常常看到年收入高的牙醫一週工作六天,每天10小時的,唯一休息的一天還要處理診所很多Administration的工作。而且醫生的10小時可是實打實的沒有時間摸魚炒股的,連線電話的時間都沒有。

第四,醫生幾乎不能remote工作。

很多公司現在一週有個一兩天remote成常態,但是醫生就不行。甚至,醫生在一處紮根下來後,很難搬家去別的城市和別的州,而且醫生執照也是跟著州來的。如果,對於生性喜歡不同地域住住到處跑跑的人,這也是決定是否要當醫生的一個考量。
第五,當醫生也是需要一些情商和溝通能力。
首先,醫生也是business owner啦,需要有business sense和人員管理的能力。另外,還需要讓病人覺得溫暖啊,被照顧啊,放心啊等等,其實都是soft skills,如果你的小孩子是個理工科鋼鐵直男,可能需要稍稍想一想是不是將來是不是願意做個身段柔軟的醫生?
Anyway, 謝謝大家聽我胡言亂語瞎逼逼一番。最後,從腳醫生的診所出來,我對我小孩說:一個小小的指溝炎,今天不到一分鐘就處理好了。在古代,很可能發炎後讓你腳爛掉,腿爛掉,甚至感染到失去生命。我們還是要be grateful for我們生活的時代,和專業的醫生。比起健康和生命,什麼都不貴。
本文全是半圈內的人的觀察,肯定還有很多錯誤和不足的地方,如果你是在美國當醫生的,歡迎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