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能被“刺激”起來麼?

本文是圓方的第1039篇原創
(點選標題下方小耳機標誌可收聽音訊)
最近關於“消費”的話題似乎又熱了起來,估計主要得益於前幾天開的會議。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談到消費的時候說:
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2025年經濟工作的九大重點任務之首。明確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內需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上升的情況下,擴大消費需求對於穩定經濟執行、增強發展主動性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會議結束之後,已經快降至冰點的消費,似乎有了一點起色。
但是,消費這次真的會好麼?
轉發一條新聞:
近日,《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正式釋出。《措施》圍繞穩定大宗消費、擴大服務消費、促進農村消費、拓展新型消費、完善消費設施、最佳化消費環境等六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政策舉措,力求長短兼顧、務實有效。
小夥伴們如果不去查,或許不會記得,這個《措施》其實是2023年7月釋出的。所以,“提ci振ji”消費這個事並不是今天才提出來的,但是從去年7月到現在,整個社會的消費信心到底如何,我們的體感到底怎麼樣,估計小夥伴們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所以,如果只是發個“文”,消費就能起來,或許是把“消費”這個事情想簡單了。
又小夥伴經常吐槽:
消費誰不會?不是不想消費,而是兜裡的確沒有“銀子”,消費不起來。
而實際上,消費的背後,其實反而和“兜裡”有沒有現金沒有太大關係。其根本原因一個是“資產負債表”,一個是“對未來信心”。
前些年,雖然很多人還完房貸都是月光族,但是看著自己房子“刷刷刷”的增值,自己紙面財富多了幾十幾百萬,即便現金不多也是敢消費的;相反,如果自己房子“歘歘歘”貶值,自己資產負債表上又虧了就是萬,那麼銀行裡還有很多存款,也是不敢,不願消費的……
而信心,則更重要。中國人民其實不太習慣“通縮”的感受,過去大家經歷的都是通脹,雖然感覺不爽,但是整個經濟迴圈是相對通暢的。而在通縮迴圈,物價一直在降,收入一直也在降,大家反而會“持幣觀望”,經濟迴圈反而越轉越慢了。
那這次,消費能被“刺激”起來麼?
倒也是機率挺大的,只不過真正讓“消費”好起來的,可能不是鼓勵消費的措施,而是政府終於考慮要“修復”居民的資產負債表,以及終於下決心,要扭轉“通縮預期”了……

聽黨話,跟黨走學習時間

中國經濟在風浪中強健了體魄、壯實了筋骨。
——在12月11日至12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