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響號角。
作者 I 王露
報道 I 投資界-解碼LP
投資界-解碼LP獲悉,近日北京舉行《北京具身智慧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簡稱《行動計劃》)專場新聞釋出會。當中提到:預期到2027年,北京將培育產業鏈上下游核心企業不少於50家,培育千億級產業叢集。
而令創投圈印象深刻的是,北京已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存續期15年的政府投資基金,重點支援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未來產業領域,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專案。
如此大手筆,堪稱全國城市新興產業競賽的真實寫照。
北京千億投資基金
爭搶具身智慧
北京也在拼人工智慧。
當天會上釋出的資料顯示,北京市目前擁有人工智慧相關企業約2400家,約佔全國四成,其中獨角獸企業36家,佔全國超半數。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提前完成三年發展目標。
北京市經信局副局長蘇國斌在釋出會上提及,北京市已經設立了總規模1000億元、存續期15年的政府投資基金,重點支援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未來產業領域,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專案。
這1000億元,正是此前北京市大手筆落地的多支政府產業投資基金。《行動計劃》也提出,加強國家基金與市區兩級基金聯動,發揮市級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加強具身智慧領域早期硬科技投資力度。
據瞭解,為積極搶抓具身智慧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關鍵期,北京市正在制定專門支援措施,透過市固定資產投資支援具身智慧技術創新、資料突破、應用示範,單個專案支援金額最高可達到1億元。
作為未來三年北京市發展具身智慧的“施工圖”,《行動計劃》提出,預期到2027年,北京市突破百餘項具身智慧關鍵技術,產出不少於10項國際領先的軟硬體產品,培育產業鏈上下游核心企業不少於50家,在三大場景實現不少於100項規模化應用,培育千億級產業叢集。
北京吹響產業號角
最近兩年,北京留給創投圈的印象可謂兇猛。
最新一幕出現在上個月,北京海淀區政府投資基金再度擴容,規模達100億元的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三期基金髮布。至此,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基金總規模增至200億元。
據悉,自科技成長基金髮布以來已設立了三期基金:一期設立於2019年,總規模50億元;二期設立於2024年,總規模50億元。前兩期基金已完成50餘次專案投資,聚焦人工智慧和大資料、醫藥健康、積體電路設計、新一代資訊科技、智慧製造等五大細分領域。
稍早前的2024年末,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二期宣佈將正式設立,總規模100億元。此次二期基金瞄準生物技術和大健康、新一代資訊科技等四大主導產業,以及未來資訊、未來健康、未來製造等六大未來產業,全面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
再往前,還有順義區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二期即北京順義股權投資引導基金(有限合夥)正式釋出,遠期規模100億元,首期10億元,圍繞順義區高精尖產業進行投資佈局。
最震撼一幕當屬2024年6月,北京市落地8支產業基金:100億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100億北京市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100億北京資訊產業發展投資基金、200億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以及200億北京市先進製造和智慧裝備產業投資基金、100億北京市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100億北京市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基金和100億北京市綠色能源和低碳產業投資基金,分別交由北京京西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君聯資本、啟明創投、康橋資本、基石資本、中關村資本、達晨財智、北汽產投管理。LP則為北京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
而在今年初,北京千億級母基金又增資了。天眼查顯示,北京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有限合夥)出資額近日由1000.1億元增至2500.1億元,可見底氣之足。
放眼全國,北京當屬創投領頭羊。清科研究中心資料顯示,2024年北京募資規模位居全國首位,達到1892.79億元,同比增長88.2%;投資金額位居全國第二,達到1042.72億元。
創投興則產業聚。資料顯示,2024年,北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超過三成和四成,同比增速達14.6%和9.6%。並且實現了市級專精特新企業突破1萬家、總營收突破1萬億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突破1千家,連續三年穩居全國“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積極佈局未來產業,建立投入增長機制,重點培育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生物製造、新材料等20個未來產業。
至此,新一輪的產業爭奪戰的號角吹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