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1900》中神秘了130年的“開膛手傑克”,原來是他!

From:最華人
ID:wcweekly
《唐探1900》正在熱映。電影圍繞“開膛手傑克疑似重現”展開,上演了一場撲朔迷離的探案之旅。
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開膛手傑克”並非電影杜撰,歷史上確有其人。
而這起案件,歷經百年都沒有告破。
19世紀末的倫敦東部白教堂地區,上演了一輪“世紀慘案”,5名女性被一個神秘殺手殘忍殺害,兇手作案手段殘忍還極其猖狂,一度寫信嘲諷當地警方。
但警方就是沒有辦法鎖定他,最終這輪案件成為“世紀謎案”,兇手的名字也成了恐怖、血腥以及神秘的代名詞,他就是“開膛手傑克”。
130多年間,他的故事被改編進多部影視及文學作品,《來自地獄》《名偵探柯南》《血色迷霧》等。《唐探1900》也是借了這個故事的殼,巧合的是,就在電影上映不久前,這起百年懸案出現重要證據,開膛手傑克的神秘面紗終於被一把揭開。
血色教堂
1888年,正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英國倫敦一片繁榮。每一個來倫敦的外國人,都被其迅猛的發展所震撼。從泰晤士河到海邊,商船和軍艦一個接著一個,“日不落帝國”的稱號由此誕生。
可就在距離城區東邊5公里不到的地方,有一個被摺疊的角落。這裡,街道又小又髒,與繁華的中央城區形成鮮明對比,幾十個人擠在一個小小的房間裡。貧窮與疾病折磨著居住在這裡的每一個人。
這就是倫敦著名的貧民區——“白教堂”。
1888年8月31日清晨,倫敦巡警在此處巡邏時,看到一個黑影倒在路邊。警察拿著燈光走近一看,才知倒在地上的是一個已經死去的女子。
她的臉部被打出瘀傷,部分牙齒脫落,頸部被割了兩刀,正不斷淌出鮮血。更可怕的是,其腹部被剖開,腸子被拽出來,腹中女嬰遭利刃嚴重戳刺。
這場景,饒是經驗豐富的警察也被嚇得不輕。經與附近的居民溝通,得知這位死者叫瑪麗(Mary Ann Nichols)。
● 瑪麗·安·尼古斯:拍攝於1888年
瑪麗與丈夫有5個孩子,原本幸福的生活因為丈夫的婚外情而幻滅。悲傷的瑪麗只能借酒消愁,結果丈夫以其酗酒為由與她分居。
瑪麗沒有工作,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跟另外一個男子同居。這事被丈夫知道後,丈夫直接起訴瑪麗生活不檢點,並以此停掉了每週應給她的生活補貼。窮困潦倒的瑪麗沒辦法,只能來到“白教堂”,靠出賣肉體賺點錢。
被害的前一夜,瑪麗在酒吧喝醉了,她試圖尋找一個能落腳的地方,卻因為身上沒錢而被趕了出來。她踉踉蹌蹌地走在街上,被一個朋友看到。朋友試圖讓她跟自己一起回公寓,被瑪麗拒絕了。瑪麗不想讓朋友為自己墊付住宿費,她說自己會去賺住宿的錢。
“用不了多久我就會回來的。”瑪麗說道。
說完這話,她就離開了。朋友看著瑪麗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怎麼也沒想到,這是她們的最後一面。
警察在發現瑪麗的屍體後,第一時間與之前的一樁案子聯絡起來。就在前不久,一個妓女(艾瑪·史密斯)在凌晨工作結束後,遭到兩三個男子的襲擊,最終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
● 艾瑪·史密斯(Emma Smith) 跟蹤襲擊事件),摘自《警察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Police News)
警察認為瑪麗的死也一樣,都是因為流氓索要錢財不成而起了殺心,因此並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加之風塵女性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輿論認為她們的死都是咎由自取,民眾也沒有心生警惕。
但是很快,更恐怖的事情就來了。
慘案重現
1888年9月8日清晨5點多,安妮·查普曼(Annie Chapman)的屍體在一個公寓後面的小庭院被發現。
● 安妮·查普曼,拍攝於1888年
她的頸部有一道勒痕,喉嚨被割開,腹部被剖,腸子被甩到她的右肩上,部分子宮和腹肉被割走。
安妮生前的經歷也和瑪麗類似,同樣酗酒的她,很早就離開了家,為了生計淪為風塵女子。9月7日晚上,她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酒上,身無分文只能露宿街頭,這才遭遇不測。
十天之內,兩名女性遭遇不測且死狀都異常恐怖,倫敦警察終於意識到,這不是普通的命案。但面對如此重大的案件,警察也有點懵,不知如何下手。就在他們被案件折磨得頭痛不已的時候,兇手竟主動來了一封信。
1888年9月25日,英國中央新聞社收到一封信件。
在信中,他嘲笑警方的無能,並挑釁說自己會一直殺害這群“婊子”,直到自己被抓住。
最後,他在信中署名“Jack the Ripper”。“Ripper”翻譯過來為撕裂者,兩名受害者又都被開膛破肚,所以人們給了這位兇手一個諢名——“開膛手傑克”。
後來有專家稱,這封信不是兇手寄的,只是當時的記者為了放大這個事件而搞的惡作劇。
但在當時,這封信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轟動,“開膛手傑克”的名號也流傳開來。
隔天,警方又收到一張“死亡預告”明信片,裡頭稱不久之後的一個夜晚,將會發生兩起命案。
沒過多久,這個預言便應驗了。
1888年9月30日凌晨,一具慘不忍睹的女性屍體被發現在白教堂區的伯納街。屍體腹部到盆腔底端被切下,子宮以及部分私處被切除。
經辨認,死者名為伊麗莎白(Elizabeth Stride),生前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當僕人,因為被男主人性侵而未婚先孕,後來淪為風塵女性。
在伊麗莎白屍體被發現的45分鐘後,另一位死者凱瑟琳(Catherine Eddowes)被發現死在1.6公里外的主教廣場。她的喉嚨被割得幾乎見底,鼻子頂端被切掉,從胸骨到私處被整個剖開,內臟器官統統被挖了出來。
後來人們把這天晚上稱為“雙屍之夜”。
兩個月四起命案,一夜雙屍,這兇殘程度,讓民眾恐慌到了極點。人們紛紛把矛頭對準了警方,認為他們辦事不力。迫於壓力,倫敦警察廳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警力在夜間巡邏。也許是警察的部署起了作用,又也許是因為民眾的警惕性提高,很長一段時間開膛手傑克都沒有了動靜。
但就在大家逐漸放鬆警惕時,他又捲土重來,並給人們獻上了自己的“閉幕之作”。
1888年11月10日早上,在米勒巷13號的房門前,房東敲著門來收住客凱莉(Mary Jane Kelly)的房租。
米勒巷是一條擠滿了工人小屋和公共廁所的小巷,巷子裡的13號是一個單人房,小得只夠放下一張床。幾個月前,凱莉搬了進來。
● 凱莉的住處。圖源:《國家地理雜誌》
房東敲了半天門沒有人應答,他透過窗戶上的洞往裡看去,那一瞥直接把他嚇得三魂丟了兩魂。
“我這輩子都忘不了房間裡的慘狀。”
凱莉的屋子就像被一隻嗜血猛獸光顧過一樣,到處都灑滿了鮮血,她被一刀切至脊椎骨,整個軀體被肢解,鼻子和耳朵被切掉。屋裡桌子正中擺著凱莉的心臟、腎臟和胸部,正中牆上還掛著一段腸子。
這幾名受害者裡,凱莉是唯一死在室內的,也是死狀最悽慘的。凱莉死後,開膛手傑克就神秘消失了。
是害怕被警察發現而收手,還是更換了作案手法以掩蓋罪行?又或者良心發現收了手?
無人知曉。但無可置疑的是,開膛手傑克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恐慌,加上他遲遲沒有落網,更加激起了民眾的抗議。
●  “開膛手傑克”的殘暴被媒體大肆報道 
最終,倫敦警局警長迫於壓力辭職下臺。
其實,自案發以來,警察從來沒有停止尋找兇手的下落,只是在那個沒有指紋和DNA比對的年代,尋找兇手難上加難。
嫌疑人們
19世紀末的英國,無論警察的偵查手法還是驗屍手法都尚未成熟,因此在那時候,給人定罪的方法無非就兩個——想辦法讓一個人認罪,或者是當場逮住犯人。可是開膛手傑克案件,讓這兩種常規手段都無法實施。
犯人都是在夜間鮮有人煙的地方作案,除了第二個受害人安妮的案件外,其餘的案件都沒有人在案發時聽到呼喊和尖叫,這讓目擊證人的數量和警察當場抓人的機率都大大降低。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因素極大地影響了警察的辦案進度。
首先,那時沒有保留犯罪現場的意識,屍體都是在清洗後再開始驗屍,這讓很多關鍵證據都被毀掉了。其次,當時警方文件的管理和儲存缺乏規範,導致很多與案件相關的資料出現混亂與遺失。
雖然困難重重,倫敦警察還是憑藉鮮有的證據,總結出嫌疑人的3個特點——
第一,從受害人都毫無反抗跡象來看,兇手應該是個身強力壯的男人,且看起來可能人畜無害、穿著得體。
第二,從兇手能夠準確移除屍體器官來看,兇手應該擅長用刀,或是從事醫生、解剖等相關工作。
第三,兇手作案時間多在週末和凌晨,所以,他在白天應該有一份正式的工作。
此後被傳訊的人不計其數,其中100多個被列入犯罪嫌疑人名單。有當地的貧戶、勞工、醫生、畫家、律師……甚至還有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丘吉爾的兒子。
● “開膛手傑克”嫌疑犯
最終,警察鎖定了嫌疑最大的6個人,但後來都因為證據不足而釋放。案件也就這樣一直懸著,這一懸就是130多年。
● 6大嫌疑人
這130多年間,“開膛手傑克”成為邪惡的象徵,人人聞之色變。他頻繁出現在小說、影視戲劇等各類作品中,對他形象的不同詮釋,讓“開膛手傑克”更加撲朔迷離。
直到130多年後的今天,開膛手傑克的身份終於隱隱浮出水面。
真兇浮現
據英國《泰晤士報》2025年1月13日報道,“開膛手傑克”連環殺人案真兇,身份或將大白於天下。
事情是這樣的——
1888年,在第四名受害人凱瑟琳的遇害現場,警察發現了一塊血跡斑斑的披肩。據警方推測,兇手很可能是用這塊披肩擦拭過兇刀,之後在逃跑的過程中掉落。
當時調查現場的警官辛普森看到這條披肩做工精良、樣式獨特,應該價值不菲,便向長官申請留下這條披肩,並把它當作禮物送給自己的妻子。
妻子看到這條滿是血跡的披肩後嚇壞了,便將它存入了一個盒子中,從那之後就沒有動過,代代相傳,直到2007年被英國商人愛德華茲買下。
● 2007年羅素·愛德華茲買下這條百年老披肩
這條僅存的證物,成為鎖定兇手的關鍵證據。研究人員對這塊披肩進行了檢測,發現上面有男性體液的痕跡。案發現場只有兇手一個男性,這些體液只會是兇手本人的。所以,確認這些體液來自於誰,幾乎就可以鎖定兇手。
於是,檢驗人員找來了當年部分重大嫌疑人的後代一一檢驗,最後發現,體液的DNA,與當初6大嫌疑人之一的亞倫·柯斯明斯基(Aaron Kosminski)後代的DNA匹配程度接近100%!
也就是這個人——
這一發現,令人振奮不已!
亞倫·柯斯明斯基出生于波蘭,為了逃脫沙俄的統治,在1880年移民倫敦,並在白教堂區定居,成為一名理髮師。後知後覺來看,柯斯明斯基完美符合了警方總結出來的那3大特徵。
首先案發那年柯斯明斯基23歲,正值身強力壯的年紀;他白天是個理髮師,有正式工作;因為工作原因,他對各種剪刀、裁刀也都能嫻熟使用。3大特徵全部能夠一一對應。
更重要的是,有研究人員稱,從案發現場披肩的樣式看,很可能生產在沙俄的聖彼得堡附近。柯斯明斯基曾經在沙俄統治的地區生活過,因此那條披肩很可能是屬於他的。另外,當初還有目擊證人說,看到柯斯明斯基攻擊過遇害人,但這個證人一直拒絕出庭指認。
1891年,柯斯明斯基由於拿刀子攻擊他的姐姐,被診斷為精神分裂並被送入精神病院,直至1919年因病去世。這基本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從凱莉被殺後,“開膛手傑克”就再未作案,因為彼時彼刻,他已經被關在了精神病院裡。
目前,雖然有了證據,但這起案件需要獲得司法大臣的許可才能進行調查。作為世紀懸案,無論是受害者的後代還是嫌疑人的後代都支援繼續調查。
● 受害人凱瑟琳的後代卡倫·米勒呼籲進行新的調查
一個百年懸案真相已隱隱浮出水面,但這起案件背後,隱藏的是巨大的社會問題。
工業革命時的倫敦,一座座煙囪噴出的黑煙,為英國帶來鉅額財富,可這是用多少倫敦東區人們的辛勤勞作才換來的。在那個以身份定地位的年代,從波蘭和其他東歐國家移民的人,被當作最廉價的勞動力。
他們擠在陰暗潮溼的角落中,每天起早貪黑,卻只能眼看著錢財流入上流人士的口袋,城市的工業化程序更是拉大了貧富差距。那些蜷縮在白教堂暗巷中的移民、妓女、勞工,他們的血與淚早已滲入大英帝國的基石,成為輝煌敘事下無法剝離的裂痕。邪惡就在這種裂痕裡逐漸滋生。
柯斯明斯基就是其中之一,而那些可憐的底層女性,就這樣成了他刀下的犧牲品。開膛手傑克,實則是那個時代英國繁榮社會的陰暗面。他的出現,不僅是對女性的殘害,更是對整個英國社會道德和正義的無情嘲諷。
這個案件也引發了人們對社會公平的反思,它成為那個時代社會變革的一個重要契機,讓人們開始思考如何改善社會環境,如何為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們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援。
它不僅僅是一個百年的謎案,更是一個時代的警示:開膛手傑克或許從未真正消失。他化身為資料時代的新型剝削、性別暴力的隱形鏈條、貧富溝壑中的無聲吶喊。真相的塵埃落定,從來不是終點。
● 參考資料
[1] 國家地理雜誌|Who was Jack the Ripper?
[2] https://www.jack-the-ripper-tour.com
[3] 紅星新聞|案發130多年後發現重要證據,“開膛手傑克”連環殺人案真兇浮出水面!多位受害者後代呼籲重啟調查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啦,
置頂公眾號變成了星標,
加了星標,
才能不錯過我的每一次推送和福利呀。

加星標方法

美西
郵輪
邁阿密

夏威夷
美國簽證
阿拉斯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