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公司生存發展之道:在變革浪潮中破局

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過去十年中,消費金融公司在金融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為各類消費者提供信貸服務,極大地推動了金融普惠程序。(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編譯|謝彬彬、李錫雯 <<<<
來源|中國金融案例中心 原作|McKinsey <<<<
過去十年中,消費金融公司在金融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為各類消費者提供信貸服務,極大地推動了金融普惠程序。在一些新興市場,消費金融公司提供了超過三分之一的零售貸款;在部分市場的汽車和耐用消費品等零售領域,其貸款供應占比甚至超過了80%。這些公司能夠興起並蓬勃發展,主要得益於其監管負擔相對銀行較輕,如資本充足率要求更寬鬆、欺詐管理規則較少等。它們面向銀行未覆蓋或非重點關注的市場,如中低收入群體和初次接觸信貸的年輕人群體,透過與線下商戶合作,創新了銷售點貸款模式,並構建了基於還款資訊的專屬信用評估模型。
消費金融公司面臨的挑戰
1、數字化需求激增
消費者對金融服務的數字化體驗期望越來越高。在新冠疫情期間,消費者對線上金融服務產品的需求大幅增長。即使是貸款、保險等複雜產品,消費者也習慣從搜尋引擎、影片推薦和供應商網站開啟探索之旅。在發達經濟體,尤其是歐洲,超過60%的消費者更傾向於線上購買金融產品。隨著這一趨勢在其他地區蔓延,消費金融公司提升客戶數字化體驗的需求愈發迫切。
2、競爭壓力加劇
隨著客戶資料的普及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發展,銀行能夠深入瞭解大眾市場細分領域。面對數字顛覆者在傳統高淨值客戶領域的激烈競爭,銀行開始將目光投向消費金融公司服務的大眾及中低端客戶群體。這些競爭可能會侵蝕消費金融公司的市場份額,促使它們重新審視定價策略,提高運營效率。
金融科技公司則透過數字營銷積累了龐大的使用者基礎。它們憑藉在個人理財管理、賬單支付等日常場景下提供無縫數字體驗贏得客戶信任,隨後逐步拓展到消費貸款領域。同時,像亞馬遜、eBay等面向消費者(D2C)的電商平臺,藉助垂直軟體供應商的白標工具推出信貸產品。這些電商平臺利用客戶行為、購買意向和收入潛力等自有資料,在銷售點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的信貸解決方案。並且,這些企業在數字技術、資料工程和資料科學領域擁有大量人才,在利用人工智慧方面具有天然優勢。
3、新興模式衝擊
曾經被視為小眾的另類貸款模式,如點對點貸款等,如今已成為主流。零售投資者在資金供需兩端的積極參與,推動了這些模式的發展。監管機構也開始關注並制定相關政策框架,增強了市場信心,吸引了更多資本流入。這些貸款平臺透過提供更個性化的貸款解決方案,進一步普及信貸服務,可能會搶佔消費金融公司的市場份額。
4、監管與利率雙重擠壓
疫情期間,許多地區央行降息導致貸存比飆升,立法者隨後出臺一系列規則以確保信貸增長的可持續性。這些規則增加了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成本,削弱了其相較於銀行在合規成本方面的優勢。此外,過去兩年中許多地區利率迅速上升,進一步加重了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成本負擔,削弱了它們與銀行競爭的能力。
應對挑戰的六大策略
1、創新融資模式
在監管環境和高利率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消費金融公司需要探索新的融資模式。可以考慮資產證券化、聯合貸款安排、尋找替代資金來源等方式。例如,一些公司正在建立致力於環境、社會和治理目標的貸款組合,如為太陽能面板和電動汽車專案提供融資,這有助於幫助他們從全球機構獲得更低成本的資金。
2、擴充套件產品領域
消費金融公司可拓展新的產品領域,例如進入高價值產品類別。在部分地區,奢侈品服裝、美容護理、家庭健身裝置等高利潤領域便適合開展消費金融業務。針對這些中高階客戶群體,不能直接套用服務中低收入客戶的模式,應根據不同客戶類別量身定製信貸解決方案。消費金融公司還可以提供開放式信貸額度,根據使用者行為即時調整額度和還款條件。另外,一些公司正在開發捆綁式解決方案,像北歐的消費金融公司在債務整合和債務轉移業務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3、最佳化獲客渠道
在獲客方面,消費金融公司可以構建數字生態系統,管理營銷和銷售全流程。隨著購物向數字渠道轉移,一些公司建立了數字系統,讓消費者能夠瀏覽商家品牌目錄,實現線上到線下的互動。這不僅減少了對商家合作伙伴的依賴,還能收集客戶行為資料。同時,多渠道整合客戶體驗也很重要。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會接觸多個渠道,消費金融公司需在各個渠道實現無縫對接,提供個性化服務。面對競爭,消費金融公司需透過數字營銷在控制獲客成本的同時擴大業務規模,如運用績效營銷和個性化再營銷等手段。
4、升級放貸能力
高效準確的放貸能力是消費金融公司開展競爭性貸款業務的關鍵。公司需要建立能夠在數秒內做出貸款決策的貸款系統,該系統應基於每個客戶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其總信用風險、貸款金額、貸款用途等因素,並能即時調整貸款額度。同時,貸款系統要接入多種資料來源,包括內部資料、合作伙伴資料以及外部信用機構資料,並建立即時反饋機制,不斷最佳化評估模型。
5、智慧催收服務
有效的催收工作依賴於對客戶群體的細分。消費金融公司可以利用內外部資料進行精準的客戶細分,根據不同客戶群體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聯絡和處理策略。人工智慧和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能夠實現個性化的催收策略,還能為催收工作人員提供即時反饋,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此外,基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聊天機器人可以為客戶提供自助還款渠道,減少人工干預,提高還款效率,降低成本。
6、深耕客戶運營
為了維護和拓展現有客群,消費金融公司可以使用預審批評分卡來促進業務發展。公司可透過建立良好的客戶互動體驗,推出簡單便捷的預審批產品來提高交叉銷售效率;還可以透過具有增值功能的應用程式重新吸引客戶,如提供信用評分查詢、電子轉賬儲蓄計算器等功能;部分公司還透過忠誠度計劃和現金返還等方式激勵客戶再次使用產品。
總而言之,消費金融行業正處於深刻變革之中,只有積極擁抱技術進步、客戶需求變化和競爭態勢,投資於數字生態系統、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和個性化服務的公司,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本文版權歸“未央網”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開通白名單請在評論留言,轉載時在文首註明來源及作者。
REVIEW
推薦閱讀

在看”點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