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 年 11 月 5 日,Google 聯合多個手機制造商、晶片廠商和移動運營商,宣佈成立全球聯盟,共同開發一個開源移動作業系統——Android。在當時,這款既誕生於閉源 iOS 之後、也不如搭載在首代 iPhone 那般讓人驚豔的系統,卻憑藉開放策略迅速贏得全球的支援,最終成為移動領域的霸主。
但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如今,這個曾以“開源”打遍天下無敵手的 Android,正悄然向“閉源”的趨勢靠攏。
據外媒 Android Authority 報道,Google 已向其證實,Android 開發將全面轉向內部進行,最快下週開始。這意味著未來 Android 所有核心開發都將移入私有環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原始碼仍會對外開放,只是開發過程不再公開,但 Android 生態逐步走向封閉已成為不可否認的現狀。
1
放棄雙分支開發模式,全部轉向內部開發
事實上,熟悉 Android 的人應該知道,一直以來 Google 對 Android 的開源策略並不徹底——Android 既包含開源部分,也有閉源部分。從這一屬性來劃分的話,它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
- Android 開放原始碼專案(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是 Android 的基礎,提供了整個智慧手機系統的基礎骨架。這部分是完全開放的,其採用了 Apache 2.0 許可證釋出,允許任何人免費使用、分發或修改,並且不強制要求開發者開源其修改內容。這種寬鬆的許可模式使 AOSP 得以廣泛應用。其中,不少晶片廠商在 AOSP 基礎上釋出自己的版本,終端廠商也有不少是使用晶片廠商提供的 Android 程式碼,同時深度定製系統,打造自有軟體生態和獨立賬號體系。例如,小米的澎湃 OS、vivo 的 OriginOS、OPPO 的 ColorOS,以及榮耀的 MagicOS,多數是在 AOSP 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透過重構底層技術,實現差異化創新。
- 谷歌移動服務(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這部分是 Google Android 的靈魂,但它是閉源的。GMS 集成了 Google 生態的核心服務,包括 Google Play 商店、語音助手、Google 地圖、Gmail、YouTube、Google 照片等。這些服務僅限於獲得 GMS 許可的廠商使用,如三星、摩托羅拉等。
據 Android Authority 稱,雖然 Google 允許外部開發者向 AOSP 貢獻程式碼,但真正主導開發的還是 Google 自己,最終決定哪些程式碼被採納、何時釋出新版本的也是 Google。換句話說,AOSP 雖然是開放的,但 Android 的發展方向還是 Google 說了算。
長期以來,Google 為了在 AOSP 的開源屬性與自家產品開發策略之間保持平衡,他們既要維護公開的 AOSP 分支,又要在內部持續迭代包含 GMS 的版本。
簡單來看,就是對同一個系統採取雙分支維護的方式。這種模式帶來了額外的開發成本,Google 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在兩個分支之間合併程式碼,而由於程式碼差異較大,合併時經常會遇到衝突。
而 Android Authority 透露,Google 早就習慣在內部開發 Android 的核心部分,而不是完全在 AOSP 公開推進。Google 這樣做的理由是,避免開發者和手機廠商跟著那些尚未完成的實驗性功能折騰,希望讓大家用更穩定、統一的 Android 版本。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讓 Google 對 Android 生態的掌控更為嚴格,防止廠商們隨意改動 AOSP,導致 Android 版本過於碎片化。
目前,AOSP 裡還保留了一些公開開發的元件,比如藍牙協議棧,但 Android 的核心部分,尤其是 Android OS 框架,早已搬到了 Google 內部。

現在,Google 進一步調整策略,放棄 AOSP 和內部版本的雙分支開發模式,將所有 Android 開發工作集中在內部,不再對外公開。
對外給出的理由是——進一步簡化開發流程,讓每個人的工作都更輕鬆。
1
這是否意味著 Android 將完全“閉源”?
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 Android 以後成為“閉源作業系統”了?
其實未必。
Google 向 Android Authority 證實稱,它仍會保持 Android 的開源性質,因此這並不意味著 Android 徹底變成閉源。
每次釋出新版本時,Google 仍會向 AOSP 公開原始碼,比如今年晚些時候釋出 Android 16 時,原始碼也會同步開放。此外,由於 Android 的 Linux 核心分支採用 GPLv2 許可證,Google 仍然必須遵守開源協議,持續釋出 Linux 核心的原始碼。
不過,這一調整會影響 Android 部分元件的原始碼釋出節奏。
過去,一些元件(如構建系統、更新引擎、藍牙協議棧、虛擬化框架、SELinux 配置)會優先在 AOSP 中開發,而核心 OS 框架等大部分元件則主要在 Google 內部進行。現在,部分功能(如僅解鎖儲存區 API、上述提及的藍牙協議棧)仍然在 AOSP 中開發,但從下週起,所有 Android 的開發工作都將徹底轉入 Google 內部,原始碼只會在正式釋出新版本時才統一開放。
1
對開發者的影響
談及此舉會對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對於 Google 自己的團隊來說,這樣做確實能減少工作量,讓開發流程更加順暢。
從外部來看,對普通 Android 使用者來說,這一變化幾乎沒有影響,很多人可能甚至不會察覺。
對大多數開發者而言,影響也不大,因為這次調整隻涉及 Android 平臺本身。而那些開發自定義 ROM 的開發者,通常也是基於 AOSP 的特定版本或釋出分支進行開發,而不是直接跟進 AOSP 主分支,因此對他們的影響也很有限。同樣,基於 AOSP 進行產品開發的廠商,原本就不會直接使用 AOSP 主分支,因為它本身並不穩定。
不過,對於希望直接參與 AOSP 開發的外部開發者來說,這無疑是個壞訊息。沒有 GMS 許可的開發者將更難向 Android OS 貢獻程式碼,因為 AOSP 上能看到的程式碼將始終比內部開發版本滯後幾周甚至幾個月。
此外,Google 的最新變化也會讓外界對 Android 未來版本的瞭解變少。過去,AOSP 的程式碼更新經常會透露一些即將推出的新裝置、新功能,或者某些即將被移除的特性,甚至還能看出哪些應用可能會被 Google 限制。而一旦 Android 徹底轉向內部開發,這類資訊可能就不再能被提前發現,開發者和使用者也就更難在 Google 推出不受歡迎的改動之前進行反饋或抗議。
一些 Android 開發者也同樣認為:
這可能會給一些開源 Android 版本的開發者帶來麻煩,比如 LineageOS。相比於逐步瞭解和適應新變化,一下子面對大量變更會更加棘手。
不過,老實說,這對那些以 Android 為基礎開發系統的從業者來說,影響可能並不大(我之前也做過這方面的工作)。在這個行業裡,開發者本來就處於“食物鏈”的底端,排在晶片廠商(SoC)、代工廠(ODM)和品牌廠商(OEM)之後,而這些上游廠商的程式碼倉庫往往更新緩慢,效率也不高。
雖然理論上你可以隨時檢視 AOSP 的原始碼,但實際上,很多關鍵的東西早就被不同廠商修改過,想要把這些變更順利整合進自己的程式碼庫並不容易。

預計 Google 本週會公佈更多細節,而這一調整最快可能會在下週正式生效。
1
業界的看法
話雖如此,Google 關閉 Android 系統公開開發程序的調整還是引起不少開發者的擔心,眾人普遍認為——“Android 閉源是假,但是其生態愈發封閉為真”。
來自 HN 上的使用者 IshKebab 評價道:
雖然表面上可以說這是為了防止洩露(確實偶爾會發生),但我認為這更可能是 Google 邁向閉源的第一步,尤其是在歐盟干擾了他們的開源盈利策略的情況下。其實,應該說這已經是他們的第 N 步了。Google 早就把大量功能轉移到了 Google Play 服務裡,還停用了許多 AOSP 版的原生應用,比如日曆。
axegon_ 表示:
這種情況我見過太多次了。接下來,許可證會開始變更,功能被鎖定甚至徹底移除,開發工作也會逐步向完全閉源的方向推進,最終變成一個封閉的生態。是時候支援一下 Jolla 和 Sailfish OS,然後考慮遷移了。

此前作業系統領域專家謝寶友在接受 CSDN 採訪時,談及為何要真正自研作業系統,也擔憂過 Android 會逐漸走向封閉的路徑。他認為國內確實需要自研作業系統,主要有以下幾個痛點:
- 首先,Linux 作業系統領域人才匱乏。真正能夠將 Linux 原始碼分析透徹,並能就 Linux 的疑難故障給出完美解決方案的人才,實屬鳳毛麟角。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國內還不能深入到 Linux 核心社群,獨立研發 Linux 核心模組。
- 其次,Linux 作業系統用於核心關鍵領域的安全性問題。在大資料時代,任何普通個人的資訊隱私都不再只是個體問題,這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安全。同時,系統中存在的 CVE 安全漏洞也不少。有些 CVE 安全漏洞在 Linux 中存在了 20 年,竟然沒有被全球開發者和安全專家發現。
- 最後,Linux 作業系統從開放走向封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10年前,Android 會走向封閉的言論在當時被認為是無稽之談,而現在卻噩夢成真。同樣,10 年以後,Linux 也有可能走向封閉。因此,從未雨綢繆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開始搞真正自研的作業系統,而不能自欺欺人地搞偽創新、邊緣最佳化、單點突破。
你如何看待 Google 的最新舉措?歡迎分享你的觀點。
參考:
https://www.androidauthority.com/google-android-development-aosp-3538503/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484927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CSDN」(ID:csd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