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德:如何守護生命最後的尊嚴?

4.4‍‍‍‍‍‍‍‍‍‍‍
知識分子
The Intellectual

撰文 | 韓啟德
●                  ●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北京大學“清明論壇”從2018年開始舉辦,除了2020年,每年舉行一次,到今年已經是第7屆了。記得籌備第一次論壇時,不少同事存有顧慮,覺得在大眾場合講死亡,是不是犯忌?能不能得到響應?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論壇得到大家越來越廣泛的認同,產生了越來越大的正面的社會影響,論壇對死亡問題的討論也越來越深入。可以說我們的“清明論壇”已經成為一個大家稱頌的品牌。
今年清明論壇的主題是“死亡與尊嚴”。死亡是每個人對人生的告別,具有自主權和不可侵犯性,因而是尊嚴的。為保持這種尊嚴,我們必須尊重每個人對自己生命終結方式的選擇,特別是有體面和減少無謂痛苦的方式,必須努力構建保障人們獲得有尊嚴死亡的法律、倫理體系和有效舉措,必須弘揚有尊嚴死亡的文化與社會氛圍。
我們提倡有尊嚴的死亡,自然也要關注尊嚴的反面,那就是“失尊”的現象。生命終末期患者生命質量全面下滑,出現失能、失智、失控等情形,而且不可逆轉,對他們不僅需要全時的悉心照護,而且需要從各個方面給予更加全面和立體的關懷。不然的話,失尊就在所難免。
今天我們邀請了多位專家朋友來做報告,相信他們都會就“死亡與尊嚴”的問題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對生命和死亡本質的深刻理解無疑是解讀這個命題的基礎和最重要的環節,這是我們論壇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我們還面臨眾多實際問題,討論如何對待這些問題,不僅是實踐所需,而且反過來有利於我們更加深入理解死亡和死亡的尊嚴性。這樣的問題很多,而且多數還有爭議,或者難以解決,需要在我們這個論壇上展開深入討論。下面我僅舉幾方面的例子。
比如臨終關懷。近十年來,安寧療護越來越受到重視,也有長足的發展。但如何從體制機制和政策上推動這項事業還很不夠,在學科設定、人才培養、醫生評價、成本核算、收費標準,醫保介入、社群作用等方面都還缺乏有針對性的辦法。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我們大醫院的危重病搶救單位ICU極劇膨脹,其中收治很多沒有生存希望的患者,不僅大量浪費醫療資源,而且使那些患者喪失了本應享有的死亡的尊嚴。ICU收治患者的界限如何劃定?有沒有可能制定標準?更重要的是實行標準的動力在哪裡?需要探討。
比如生前預囑。記得十多年前在陳曉魯和羅點點的努力下,成立了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和註冊中心,大力推廣生前預囑,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但直到目前,註冊的人數有限,無數要求尊嚴死的患者由於種種原因,在臨終時未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如何使更多人立下生前預囑?如何排除來自各方的阻力?如何提高生前預囑的法律地位?家屬中有不同意見時如何確定主要責任人?都值得探討。
比如安樂死。在生不如死的情況下,安樂死是有些人的願望。但到目前為止還只在極少數國家獲得允許。主要原因不在倫理問題上的分歧,而是受限於眾多複雜的社會和文化因素。我國目前關於安樂死的研究多數基於西方國家的理論和實踐,少有自己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我認為我們現在首先需要確定是否要往實施安樂死方向努力?如是肯定的,就要重點研究在我國情況下安樂死的申請條件、實施方式、監督程式、後果評價等。現在有些國家允許醫生“協助死亡”,這在倫理學和操作層面上與安樂死的區別在哪裡呢?我覺得現在比較實際可行的是提倡“尊嚴死”。“尊嚴死”是在生命不可逆轉或生存質量已經不可能改善的階段停止透過醫學手段來維持生命。這與安樂死不同,後者是採用手段提前結束生命,而前者仍然保持了生命自然流逝的過程。“尊嚴死”是否符合倫理?有沒有必要立法?如何與發展安寧療護相結合?值得討論。
比如腦死亡。我國至今仍以心跳呼吸停止作為死亡標誌,臨床上有不少腦死亡患者依靠先進的生命維持系統存活,這樣的生命是毫無意義的。我們需要探討是哪些因素阻礙著我國死亡標誌的更改?如何克服那些阻礙?
又比如喪葬習俗。死者不僅在生前需要尊嚴,死後還需要繼續維持尊嚴,這就牽涉到殯葬過程。從太平間到殯儀館,從守靈到告別,從火化到落葬,每個環節都關係到對死者尊嚴的維護。此外,我們沒有一個人會有過死亡的經歷,人們對死亡的體驗主要來自親朋好友的死亡。在殯葬過程中單一宣洩悲慟情緒和製造悲哀場面,會增強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所以如何改革殯葬禮儀?如何在殯葬儀式上追思慎遠,更加維護死者的尊嚴?如何透過悼念活動讓生者體會“向死而在”的道理,消減對死亡的恐懼?值得討論並付諸實踐。
最後,死者把器官捐獻給需要的病人,讓自己的生命在別人身上延續,這是生命和死亡尊嚴的崇高體現。現在我國器官捐贈的人數還遠遠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如何採取措施改變傳統觀念,推動器官捐贈文化傳播,還缺乏有效辦法。這同樣需要討論和研究。
總之,維護死亡尊嚴,牽涉到方方面面,我上面講到的只是有限的幾個方面,更沒有肯定的答案。希望在今天的論壇上展開充分的討論,並繼而推向社會,爭取形成更多共識。
再次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的論壇!預祝第7次清明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此文來自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在第七屆北京大學清明論壇上的講話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知識分子》公眾號,會錯過每日科學新知!星標《知識分子》,緊跟前沿科學,一起探索科學的奧秘吧!

請戳上圖卡片新增星標

關注《知識分子》影片號
get更多有趣、有料的科普內容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