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做她這樣的“普女”!

Sayings:
今天我想跟你聊一個人:
金三順。
想聊這個人,是因為最近我重溫了《我叫金三順》這部 2005 年的老劇。
越看越覺得,三順這個女人不簡單。
說真的,看劇這麼多年,我很少在偶像劇裡看到人設如此“草率”的女主。
出場設定草率——30 歲,圓圓胖胖,職業是糕點師傅。
境遇普通——登場即失戀,三天兩頭相親,從來沒有被堅定選擇過。
連名字都透著草率。
“三順”,在韓國名字界的地位,基本等同於國內的“二丫”。
土到什麼地步?
有一次她因為名字土裡土氣,在同學聚會上被當眾嘲笑,哭著打車回家,司機師傅安慰她:
“哭什麼呀,你的名字再土能土到哪去?只要不是叫「三順」就可以啊。”
但 19 年後,我突然看懂了“最普女主”三順的魅力。
她活得有勁兒,橫衝直撞,朝著自己理想的生活一頭扎進去。
不低頭,不服輸,想要什麼都去爭取,攥在手裡。
生活不偏愛她,給她一手爛牌,但她打得漂亮。
小時候我從這部劇裡看到的,是金三順的“幸運”,她在 30 歲那年被一場奇遇砸中,撿到一個帥氣多金的男朋友。
19 年後我才知道,三順才是最有力量的。
就算她在 30 歲那年沒有遇到玄彬,她也能過好她的人生。
我從來沒在一部愛情劇裡,見過這麼“粗魯”的女主角。
幫你回憶一下,她全劇第一次出場,就是張牙舞爪。
聖誕節,男友出軌,她一路跟蹤到酒店,準備逮人。
“今天,你死,我活。”
男友反咬她,說她粗俗,不雅,“抑制不了暴力傾向”。
三順拒絕被 PUA:
“發癲啊,你發癲吧。”
“去你的吧,去你的。”
男友倒打一耙,“是你欺騙我,調查我,跟蹤我,都是你的錯”
三順:“我難道默默地任你宰割嗎?”
三順這個女人,絕不任人宰割。
有仇必報,而且要當場就報。
請欣賞她的口頭禪:
“別來惹我,否則就把你扔進烤箱烤熟,烤得酥酥的。”

相親物件嘲諷她的外貌,三順要罵:
“遇到你我才倒黴,以為自己是趙寅成嗎?頭髮二八分的土包子。”
老闆攪黃了她的相親,三順要罵,還直接踹人膝蓋:
“準備好給我的離職補償吧,渾球老闆。”
被人上門挑釁,三順一秒也不忍。
麵粉潑人,追出去 10 米遠。
閒事,她要罵。
工作的時候撞見顧客外遇。前天跟情人來吃飯,今天跟老婆來吃飯,還毫無畏懼地坐在相同的位置。
她衝上去,打抱不平。
去私人影院,隔壁一對情侶哼哼唧唧。
她懶得忍:“喂,要玩回家去玩!”
看不慣的小事,她也要罵。
在公交車上看到相親小廣告,“獻上一千萬元,給可以照顧你一輩子的男人們”
她翻著白眼罵:
接到垃圾電話推銷深夜色情服務,她也要罵:
就連最傷心,最狼狽,最無助的時候,金三順都有力氣罵人。
目睹男友出軌現場後,三順躲進廁所格子間大哭。
男主在外面敲門。三順:
“你耳朵聾啦,有人,我說裡面有人啊!”
前幾年很流行一句話:“你嘴巴這麼毒,心裡一定很苦吧。”
在金三順的人生裡,苦不苦另說,嘴巴是要毒的,槍口是要朝外的,赤手空拳也是要正當防衛的。
“人生不就是這樣嗎,靠著膽識過吧!”
這次看劇的過程中,有好幾次我都忍不住開啟外賣軟體,點甜品,點蛋糕。
不光是因為三順做的蛋糕看起來太好吃了。
還因為,我好喜歡看三順做蛋糕的樣子。
她是真的以自己的專業能力為榮。
面試的時候,總是帶著自己做的芒果慕斯蛋糕。
“如果要確認我的實力,最好的辦法就是這個。”
初見時,男主玄振軒問她:“做蛋糕是你的興趣嗎?”
三順:“不,這是我的職業。”
跟外國語言不通的醫生交流,她努力用好幾國語言,以職業來介紹自己。
很蹩腳,但無比鄭重和認真。
就連發脾氣拿蛋糕砸人,她也不忘誇自己的作品:
“這個是我自己做的,所以貴了點。但我不會讓你賠的。”
她有底氣跟老闆談條件:
“要麼跪下(求我不要離職),要麼另找糕點師傅吧,二選一。”
哪怕被質疑工作有空窗期,她也絲毫不慌。
三順從不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哪怕很多方面,她在很多人眼裡真的“不夠好”。
比如身材、外貌。
去報名相親活動,被問:“你的臉整形過嗎?”
三順翻著白眼回答:
被情敵攻擊“不漂亮,沒身材,年紀大”,還拿出三順高中時候的外號“炸彈”羞辱她。
三順回擊:
比如才藝。
入職歡迎儀式上,她大方展示自己,沒有絲毫地羞怯。
雖然她跳舞是這樣的:
還有家境,她也不卑不亢。
去見男主家長,對方仗著自己家底殷實,對她刨根問底盤問。
三順:
“父親做餐飲行業。”(其實是開了一家小小的碾米店。)
“媽媽做市場小型金融業。”(其實是每日計算的小額個人貸款。)
“碾米店的三女兒”這一身份,她時時刻刻掛在嘴邊。
她從不懷疑自己值得被喜歡。
媽媽說,不知道這次相親男吃錯了什麼藥,喜歡胖女孩。
三順:
“他們懂得我們的美。”
在三順的世界裡,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她的感受,她的判斷,和她的自我認知。
所以,她總能直接表達“不爽”。
她會在“不想要”的時候,直接表達“不想”。
男主跟她曖昧的時候,想替她付錢。三順拒絕:
“我不想被別人指指點點說閒話。”
我感受尤為深刻的,是大結局,女二回美國後給她打電話。
三順說了很多祝福和關心的話,叮囑有胃病的女二按時吃飯,祝福她成為一個好的醫生。
在多數愛情劇裡,對話會停在這個地方。
但三順還是補了一句:
這話聽起來,有點傷人,有點刺耳,有點不依不饒。
但她仍然要說。她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
她時刻在提醒自己,也提醒每一個人:
我,金三順,很重要。
我很想請你看看三順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這些:
碾米店的三女兒,不允許別人瞧不起自己,更不會讓自己瞧不起自己。
在劇裡,三順還經常得到一句評價:
“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
不是嘲諷。那些人其實想說的是,三順是一個永遠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
她從不遮掩自己的慾望。
去相親,目的明確,就是奔著帥哥去的。
姐弟戀,可以接受,她心中自有尺度。
談到自己的理想型:
“很會 Kiss 的男人。”
“會把我引以為榮地介紹給他家人的男人。”
而三順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她想要什麼會自己爭取,從不假他人之手。
她在愛情裡打直球。
表白沒有得到回應,她坐著運豬的車也要去追人。
她一定要得到答案,所以敢追問:
“別想耍花招,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你喜歡我嗎?”
“一分一秒都沒對我動過真情嗎?”
“有還是沒有?
就算答案不是她想要的,她也不會“找個地縫鑽進去”。
她對喜歡的人絕不讓步。
她要填補童年的遺憾,所以在 30 歲那年走進了鋼琴班。
她要成為全世界最厲害的糕點師傅,所以拼命攢錢去巴黎學烘焙,為了出國什麼工都打。
為了省錢買烘焙材料,吃到更多的甜品,她水果都不捨得買。
她始終不遺餘力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
她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改掉“金三順”這個名字,她想成為“金熙珍”,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
為了說服媽媽讓自己改名,她甚至能背下韓國所有“三順”的改名史。
還有一個特別打動我的細節:
三順每次去買咖啡,都要叮囑店員——
“糖漿多加一點哦。”
這是三順的人生態度。
生活中的每一絲甜,都得自己開口去要。
要去夠自己的理想生活,哪怕需要踮著腳,搖搖晃晃。
其實看完全劇你會發現,三順的人生,拿到的底牌並不好。
上面有兩個姐姐,大姐二姐的名字都好聽,只有她叫“三順”。
因為爺爺原本期待第三個小孩能是男孩,結果又是女孩,“一怒之下隨便起的”
三順活在姐姐的影子下。
姐姐們能學鋼琴,花大價錢上補習班,有漂亮衣服穿。她什麼都沒有。
偷穿姐姐衣服出門不小心把衣服撐大了,回家還要捱揍。
她被隨意對待,從來不被珍視和期待。
於是,她總活得張牙舞爪。她要莽撞地、粗魯地、橫衝直撞地包圍自己的生活。
然後,頭也不回地向前走。
在劇裡,她最常做的一個動作,就是頭也不回地離開。
男主惹惱了她的時候:
看到男主和前女友在一起的時候:
辭職離開男主的餐廳的時候:
跟男主分手,她為了排遣傷心去爬山的時候:
想要的,她努力去夠。夠不到的,她絕不停留。
金三順這個女人,是不相信“退路”的。
她的字典裡,只有筆直地向前走。
面對前男友的糾纏,三順:
“不要讓回憶留下汙點。”
“大方地,瀟灑地走吧,留下美麗的背影。”
男主曾經的戀人找上門來,說自己跟男主相戀 8 年,肯定能比得過三順二人短暫相處的幾個月。
三順:
她對搖擺不定的現任說:
“你走吧,以後沒必要再見面了。”
她會乾脆利落地切斷一切她認為不屬於自己的關係。
男主在三順和女二之間搖擺,晚上給三順發簡訊挽留,她毫不猶豫刪除。
分手後,她把男主送她的花全灑進小花圃裡,讓它們變成自己種的蔬菜的養料。
“我要開心地吃,然後把他忘掉。”
跟男主分手後,她只沮喪了兩天。
然後收拾屋子,換髮型,買新口紅,爬一直想去沒能成行的漢拿山。重新開始生活。
我時常會想起這段劇情。
它讓我忍不住設想,哪怕在故事的最後,三順沒有收穫愛情,沒有和男主在一起,她也會如自己許諾的一樣:
“一切重新開始,拭目以待吧。”
她不會回頭。
三順最打動我的一段話,是她在面試餐廳的時候說的:
“我自己做的巧克力,要放在我自己做的盒子裡,這是我的原則。”
它很容易讓你聯想到一些很有爽感的“大女主宣言”。
比如,“我要用自己的錢,買自己的包包,裝我自己的故事。”
細細品味之下,你知道,這是不一樣的。
她沒有爽感,她是個普通人。哪怕再會罵人,她也只是個普通人。
開心的時候會手舞足蹈。
難過了會坐在鞦韆上哭,抱著媽媽哭。
生氣了,半夜爬起來幹嚼冰塊。
逃不開“色厲內荏”。
被分配工作給前男友做訂婚蛋糕,嘴上放狠話要在蛋糕里加辣椒麵。
實際上躲在角落偷看,偷偷哭。
然後再哭著把辣椒粉全部倒進廁所,被嗆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她揚言要減肥,但永遠三分鐘熱度。
她像絕大多數普通女孩一樣,很少被堅定地選擇。
但普通的她,也無數次期待著,偶爾能過一過被人矚目的人生。
她所有的努力,所有橫衝直撞和張牙舞爪,都是為了那“偶爾的被人矚目的人生”。
這就是她的,也是很多人終究要面對的像巧克力一樣,摻雜著苦味的人生。
“好不好吃,我都要吃完。”
用自己做的盒子裝巧克力,會多一份猶豫,因為已經清楚地知道哪一顆更甜,哪一顆更苦口。
但她也終於擁有了“全知全能”的選擇權,可以選擇主動拿起或放下那顆苦澀的巧克力。
這是《我叫金三順》播出 19 年後,三順最想告訴我們的話:
長久的平凡是命運的饋贈,偶爾的絢爛和苦澀,可以是自我的選擇。
生活的主動權,終於握在自己手上。
我非常喜歡三順故事的結局。
不是她愛情的結局,而是“三順”這個名字的結局。
故事最後,三順撕掉了改名成為“金熙珍”的申請表,決定一直做“金三順”。
她已經不需要透過改名來證明自己足夠好,足夠被愛,被珍視。
這是屬於“普通女孩”金三順的篤定:
把路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過上想要的人生。
平凡,但偶爾絢爛的,自己選擇的人生。
撰稿:三花
實習:洋洋
責編:梁珂
  晚禱時刻:
 去愛,去生活,
 就像金三順一樣。

相關文章